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师范院校中两代教师集于一园,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师范院校更应强调素质教育。在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应注意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管理工作方法、课堂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等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适应未来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对教育实践转向和教师教育变革趋势的积极响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革新和建设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建设新型学校、培养新型教师、建设新型教师教育。经过3年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有效地建立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发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探索了一条实践取向与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正在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培养体制的调整变革,普通师范院校同非师范院校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生存发展空间遭遇挤压,普通师范院校应弘扬传统优势,彰显自身科类特色,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基础教育师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调整完善,我们提出的"两全一双"(全科教育+全程实践+双向互动)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师范生专业成长,引领带动了属地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普通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建设的互促双赢。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整个教育环境快速地变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用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提高未来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讨论了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革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办学传统。社会转型、教育变革以及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带来师范院校与农村教育关系的疏离与淡化,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教师教育的当下使命,是实现师范院校服务农村教育的职能、方式与机制的当代转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为自身找到一条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主题,它的实现,需要以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为前提,这既要求教师改变将信息技术视为“辅助性手段”的观念,也要求教师形成“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我国的师范院校要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要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与专业类、教育类课程的相互联系,还要合理规划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办学传统.社会转型、教育变革以及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带来师范院校与农村教育关系的疏离与淡化,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教师教育的当下使命,是实现师范院校服务农村教育的职能、方式与机制的当代转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为自身找到一条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强师范教育实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要借鉴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培训模式,推广多次见习、分期实习的教育实践改革方向;要制定和完善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双方指导教师的资质标准和职责要求;要建立由师范院校、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三方共同管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的制度;要加强院校合作、稳定实践基地、增加师范生临床实践体验,探索以教育实践为中心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是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改变师范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办学策略 ,将使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地方师范院校要解放思想 ,毫不动摇地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要求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该课程以什么形式开设,采用那种教学模式,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都是师范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利用英特尔誖未来教育的理念和资源,建设该课程,全面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