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阿扁     
我大姑家养了一只小狗,名字叫阿扁。它长着一身金黄色的长毛,只有脸是黑色的,看上去就像一只金丝猴。它的眼睛黑亮黑亮的,像两颗宝石。美中不足的是它的下牙是兜齿,有点难看,不过,这又让它平添了几分滑稽,更加深了人对它的印象。阿扁在我们这一带小有名气,很多早上锻炼的人都认  相似文献   

2.
谏陶渊明书     
陶公: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每次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坐于亭下,思及为官,不胜感慨。当年尔为官,痛恶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尔后立志归隐,南野际开  相似文献   

3.
谏屈原书     
屈公: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想来老前辈过于执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后手,您又何必在一颗树上吊死呢!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过海,去开洋荤,还是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的。一曰:弃官从文。您的《离骚》、《天问》、《橘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  相似文献   

4.
谏屈原书     
《初中生优秀作文》2008,(Z2):106-107
屈公: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边,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  相似文献   

5.
谏屈原书     
屈公:悠悠数千载,别来无恙乎?每拜读大作,或伫立岸头,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在敬仰您的人品、文品之余,思之再三,颇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滔滔后世百代,有几个能与您匹敌?为了一个区区楚王,而轻掷千钧之躯,恕晚辈直言,值得吗?想来老前辈过于直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  相似文献   

6.
同桌阿扁     
阿扁者,我中学时期的同桌也。其真名已不可考,惟记得“阿扁”这个绰号。阿扁学习成绩不敢恭维,可谓惨不忍睹,尤其以语文差为甚。每逢背文言文便龇牙咧嘴,恨不得将肇事者(作者)从墓中掘起鞭尸三百,以解其恨。一日,语文老师命所有同学背诵《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众皆过关,惟阿扁不能成诵。老师心生怜悯,便降低要求,只要求他流利地朗诵一遍便算过关。阿扁大悦,信心十足地朗诵起来:“喜鹊见蔡桓公……”“错了错了!”老师连忙打住,让他重读。他一下子意识过来,尴尬地笑笑,重新读道:“扁担见蔡桓公……”众皆笑倒。老师摇头叹气,后遂无问津者。“…  相似文献   

7.
柳公权书谏     
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臣子们的命运往往全凭君主的一句话,因此,哪怕稍稍逆一下龙鳞都是非常危险的。唐穆宗李恒在骨子里就对政务没有兴趣,终日纵情玩乐,致使国事日非一日。有责任感的大臣们忧心忡忡,但干着急也没办法,因为他们的主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刚愎自用的家伙,谁敢对他的旨意吐半个不字,能保住脑袋就是造化了。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4)
敬爱的父母大人:在我眼里,你们就是君,你们的话我不敢不听。在这里,我也称你们为君吧!君王,今天臣斗胆向你们谏几句忠言,希望你们能够成全。第一:我觉得君王你们太仁爱了,仁爱得让  相似文献   

9.
<正>【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1课时)【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初中及高一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如部分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句式、古今异义等。但由于学生对文体方面的知识涉及不多,学生对"书"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了解较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后学习提示,联系初中所学《与朱元思书》和课外引申的《与妻书》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谏逐客书》历来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这篇文章能够使盛怒之下的秦王收回成命,并且采纳处于是非漩涡中人李斯的建议,足见文章说理的技巧和精彩。李斯之所以能说服秦王,理足固然重要,以情动人也是文章打动盛怒之下的秦王的重要原因,可谓情理兼备,相得益彰。此外,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人才观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强烈的实践价值,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 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第…  相似文献   

12.
李斯的《谏逐客书》成功地运用心理调节机制,仔细地揣摩读(秦王)的接受心理,并竭力强化接受效果,实现了他的写作意图,也充分展示了作的写作对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逻辑思维是生活以及工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在进行文章创作时,严密的逻辑思维可以让文章的论点更有说服力,也会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毛主席曾经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这句话中的逻辑即为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李斯是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做郡中管文书的小吏。一次,李斯见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多吃秽物,又常受人、犬的惊扰,而谷仓中的老鼠都吃粮食,并住在廊之下,安然自得,因此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①这种以生活环境决定人生价值的观点、促使他去追求能享有荣华富贵的美好处境。李斯看到秦国历来争战获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料定不久的将来,秦国必将吞并六国,称帝而治。秦国是李斯理想的“粮仓”。李斯认为人生在世,“诉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  相似文献   

15.
先秦文学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繁荣与发展,至秦代便跌落到了低谷。这一时期不仅有名的作家不多,传世的作品也少,而且作品大都厉严峭刻而缺乏特色。但也不乏闪烁的星光,这就是李斯及其散文《(?)逐客书》。正如鲁迅先生所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如上书《(?)逐客》……。”(《汉文学史纲要·李  相似文献   

16.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我国古代进谏公文的典范,它之所以能使秦王改弦易辙,收回成命,起到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说服效果,关键在于李斯对避重就轻、列举实例、设身处地、正反对比、以美为刺、满足欲求等说服技巧的巧妙运用,其娴熟高超的说服技巧,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来评价《谏逐客书》,主要立足于一般文章的写法或文学欣赏的角度。实际上,《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公文。只有从文书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该文,才能真正认识其价值。该文具有实效性显著、针对性强以及“对事的论断”的典范性三个方面的公文特性。  相似文献   

18.
《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时代法家政治家王安石为了坚持变法主张,对当时顽固保守派主要代表人物司马光的谬论所进行的义正词严的驳斥。当时司马光担任右谏议大夫的职务,所以称他叫“司马谏议”。阅读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时期儒法斗争的情况,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经验,古为今用,通过分析批判林彪攻击王安石的险恶用心,加深我们对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9.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为达“不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而西向说秦,作了吕不韦的舍人,成为秦的客卿。秦王十年“大索逐客”,李斯当然也在被逐之列。李斯早“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于是西向说秦,想主事秦国,建功立业,摆脱卑贱穷困之位。如被逐,他将何以建功?因此李斯是极不情愿被逐,乃上《谏逐客书》,希望秦王留客以达到留己的目的。秦王之所以看到此谏书后高兴地被说服,立即废除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这要归功于李斯的这篇谏书写得好,该文迎合了秦王的心理(引号内引自《史记》)。 纵观这篇谏书,李斯论证秦王“逐客之非”的问题,论证的过程严密有序,从维护秦王朝利益来看,显示其远大的政治眼光。李斯为客卿,面对秦王的逐客之举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也是涉及到自己的何去何从问题,在谏书的开头就以政治家的眼光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逐客是错误的举动,这可谓是观点鲜明,没有一点乞求秦王留客的媚态。  相似文献   

20.
语言环境是修辞的基础。在特殊的君臣语境中,李斯《谏逐客书》以巧妙的修辞劝说秦王嬴政放弃逐客令,具体为:大局为重,舍弃小我;以美为刺,春风化雨;剖晓利弊,巧用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