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上)96页—98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际,通过摸球活动,使学生体验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的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参与多种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  相似文献   

2.
周芳华 《广西教育》2013,(21):56-5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4页~105页《可能性》教学目标:1.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3.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4.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志新 《学子》2016,(6):4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学生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经历摸球等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中,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较好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通过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 ̄99页。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初步的概率思想。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在自主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正确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准备课件、盒子及各色乒乓…  相似文献   

5.
可能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106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系列游戏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尝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培养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游戏等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许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学生对可能性的描述和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样大小的红、黄、蓝、绿球若干;透明与不透明的塑料袋若干;小篮子;三色转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小朋友,…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张瑛 《陕西教育》2007,(7):37-3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8页~9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预测,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数学思考方面: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情感与态度方面: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6页~107页例3~例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判断,并学会与同伴交流想法。情感目标:通过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渗透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概率意识及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现在老师…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参与猜测,实践与交流等活动,初步体验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2.在感受,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学生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各种问题;3.学生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可能,也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要学会用数字眼光来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可能性”是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4页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且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由于随机观念的渗透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性教学,因此设计丰富的有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测、验证、交流,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就成了教学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105—107页。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3.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所发展。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  相似文献   

16.
封耀 《四川教育》2006,(2):77-78
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实验与验证交流,学生能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发生是可以确定的,有些则不能确定,进而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3.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推进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摸球判断涂色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在活动中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提供了许多教学情境,通过“摸球”、“猜一猜”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在直观中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个内容,他们也了解“一定”、“可能”的含义,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探讨的。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师:同学们,老师…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