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1,(34):23
K33□□□□522@126.com:最近,困难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动弹不得。以前我可是非常活泼、非常快乐的啊!生活会这样黑暗下去吗?黑暗往往躲在光明的背后。你只要探出头,光明就在眼前。一个强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曾炜姐姐出版了梦想飞行里程系列第一部《蓝色换日线》之后,梦飞迷们对此书的结局都翘首以盼,呼吁早点推出下部的网络留言更是铺天盖地。现在,此书终于迎来完美终结——《你是我的终点站吗?》。下面是其中的节选,先睹为快哦!  相似文献   

3.
昨天放学回到家,我便先拿起《一百条裙子》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妈妈来到了我的小书房,为我打开台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佳运,天快黑了,赶紧做家庭作业,做完再看哟!我看了看小闹钟,不耐烦地说:别吵嘛,还早呢,让我再看会儿,反正作业不多,过会儿做也不迟。  相似文献   

4.
海伦·凯勒是个又聋又盲的人,她生活在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今天,我要亲身体验海伦·凯勒的生活。当我用黑布蒙住眼睛,用耳罩罩住耳朵时,我觉得自己已经与多姿多彩的世界隔绝了!我如一颗尘埃,被宇宙无情地抛向了黑洞。当我觉得口渴时,顿时手忙脚乱,慢慢地,我移到了墙边,摸到一根外公用的拐杖,我慢慢拿起它,好像抓住了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际遇这样一种情状:一篇经典的文章,教师自以为妙不可言,学生却觉得索然无味;我们熟视为闪光的地方,他们却看成暗淡的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先制造阅读的黑暗,而后点燃文本的光明。《小橘灯》临近结尾时有这样一句被我们反复称好的文字:"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6.
作为曹禺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剧作,《北京人》的成功除了剧作的现实主义倾向外,还要得益于剧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剧作中,破落的"曾宅"象征着父权及父权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衰微;象征着死亡的"棺材"是没落的封建阶级及罪恶的资产阶级的归宿;令人厌恶的"耗子"是曾家子孙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北京人"则象征着远古北京人、以曾家为代表的北京人及剧作家理想中的北京人。通过"曾宅""棺材""耗子""北京人"这四个典型意象的使用,剧作家不仅将曾家这座大院里的丑恶与善良、黑暗与光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对落后阶级的结局做出了暗示。一个古旧的家庭行将就木,新的生活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7.
天边乌云翻涌成涛浪,像在密谋着什么诡计,当这世间众生昏睡时,那一双锐利的眼,它看见了什么呢?黑暗之中,这些凝望深渊的眼光会如灯光般引人前进,会如烛光般给人温暖;当万千眼光汇集于一处,便能驱散黑暗,迎来黎明。"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从毕飞宇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首部描写盲人的小说《推拿》去探索一个未知世界。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感知,剖析残疾人另类存在方式以及真实心理,包括他们的心酸困苦,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突破黑暗这个生命最大的障碍,证明生命存在价值,获得一个内心真正光明。并通过他们的生命姿态与我们正常人相通之处,展示其警醒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知道我没命的耕耘不会没有结果,差1分回前5,我会进大榜前80,下次是前60,一定可以!终于有了开心的感觉。在电脑前对照着准考证号用计算器一点点地算出成绩,四海潮生,千军万马,都向我奔来,清脆的滴滴声很悦耳。突然眼泪就要涌出来一样,对对对,我奋斗了两周,夜夜不成眠,拒绝娱乐,我证明了我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10.
我要去上海,坐三天三夜的地下铁。一个女孩子,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只是沉闷地从地铁这头坐到地铁那头。完全没有阳光的生活,从内到外,彻底黑暗,真是绝望极了。  相似文献   

11.
王琳琳 《中文自修》2011,(3):49-51,2
《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的早期作品,讲述了作为孤儿的小奥利弗如何在充满贫困与罪恶的社会中流落街头,如何受到隐藏于城市阴暗角落里的罪恶势力的欺压和摧残,又如何为善良的人们所解救的故事。小说在批判社会现实的丑陋与残酷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群善良可爱的人物形象,也正是这些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李璇 《海外英语》2020,(8):228-230
詹姆斯·鲍德温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黑人作家之一.《桑尼的布鲁斯》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说."光明"和"黑暗"在小说中频繁出现.运用结构主义以及二元对立原则对小说中的光和暗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小说中的光与暗这对二元对在文中有着复杂内涵,光并不总是令人向往的,暗也不总是让人畏惧的.光和暗的相互交错也展示出桑尼在追求音乐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阻碍和最后实现梦想的艰难历程,映射出美国黑人从父辈延续至今的艰辛人生.光和暗同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了两兄弟从不理解到互相和解的过程,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然而只等待了三天,就到了复活节."说这话的人一定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将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取快乐.一位老人说过:"哭也是一辈子,笑也是一辈子,我为什么不笑对坎坷、笑对人生呢?"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清新隽永的文笔和传统诗歌形式创作,以此探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但读者很难会想到这样一位积极睿智的诗人,在诗歌中屡屡展现黑暗的镜像。文章从弗罗斯特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个人悲剧性经历和矛盾的世界观探究其"黑暗诗歌"产生的多层原因并阐释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黑色"成分的根源。最后得出结论,弗罗斯特的黑暗诗歌是他诗歌世界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系统研究弗罗斯特的黑暗诗歌则无法全面读懂这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黑暗启示录     
《招生考试通讯》2010,(12):43-43
一个书生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烂路抢劫的山匪。书生立即逃跑,但山匪穷不舍。走投无路时,书生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  相似文献   

16.
冷亦青 《新读写》2014,(2):34-34
光明与黑暗真的是永不交融的存在吗?光明与黑暗难道就如死对头一样刀剑相对吗?它们可不可以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17.
品尝黑暗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与其它普通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令人奇怪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而且该店雇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当顾客走进餐馆时,里面黑咕隆咚地  相似文献   

18.
日军建立的集中营位于苏门答腊的东海岸,带钩的铁丝网包围着阴暗潮湿的牢棚。外面,白天有赤道炽热阳光的照射;夜晚,浩月与繁星相辉映。可集中营里,黑暗夜以继日。里面住人,然而“住”显然是词不达意。我们是被填塞在牢房里。偶尔,可以见到一缕微光,那是尚未锈蚀的铁丝网在太阳或月亮下闪光。  相似文献   

19.
黑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恐惧;光明对于久居山村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望尘莫及的祈盼。光明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不一样:对某些人来说“不夜城”是他们的居所;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带着欣喜的爱恋……海伦·凯勒的黑暗,需要我们以盲聋哑的“特性”去接受;贝多芬的黑暗,需要我们以一位音乐家失去倾听大自然的双耳来感受……  相似文献   

20.
在炎热的夏天跳进游泳池溅出水花,纵使不会游泳也嬉闹、喧哗。在水中扑腾几下,甚至呛几口水,像鱼一样自在。我是多么渴望得到黑暗。考试,学习,生活,独立。想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大人。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考砸了就放声大哭。假设我代表的只是我一个人,我也要活出一个人的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