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囡 《语文知识》2012,(1):70-72
《太平御览》引《诗》共计1331条。分析其引《诗》的体例、来源、价值及缺陷,可从微观上了解《太平御览》的编纂情况。  相似文献   

2.
类书是我国古代形式比较独特的一种书籍体制,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正显示出它的包罗万象,无类可归的特点。史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曹魏时期皇皇八百余卷的《皇览》,惜后世不传。此后历代,但凡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府便组织大批渊博学者从事类书的编纂工作,也有个人独立从事之事。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3.
大禹以圣贤君主、治水英雄形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宋代的《太平御览》作为类书在收集各类图书时,围绕中心词——夏禹,收录了与之相关的36种书籍。透过这些摘选的引文可以让我们有两种收获:对"他者"——大禹形象的认识意义,对"主体自身"——即宋以前人们对大禹形象的认识持批判性态度。大禹形象的塑造集中在神化和道德方面,宋以前人们心中的圣君被谶纬和道教神化到神秘迷信的地步,为了维系稳定的封建统治,大禹又被涂抹上浓烈的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4.
《太平御览》是宋朝李昉、扈蒙等十四人奉敕修撰的一部大类书。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开始,用了六年多时间,至太平兴国八年(公元九八三年)成书,共一千卷,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年全部看完,下诏改题今名。亦省称《御览》。《太平御览》以《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三部类书为蓝本,广采经史子集等图书达一千六百九十种,  相似文献   

5.
类书《太平御览》何时成书,历来说法不一,聂崇岐先生提出了上于太平兴国七年说,并列举了三大证据,但考诸有关文献,便知其三大证据均不足为据,本文认为《太平御览》应是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6.
《太平御览》征引《释名》六百三十余条,其中75%的条目不同于现存最古的《释名》版本翻宋本。这些引不仅可正翻宋本之误、可补翻宋本之脱、可删翻宋本之衍,而且《太平御览》给征引条目所加的注解和反切注音等也有助于《释名》的校勘。  相似文献   

7.
清初出现官修大型类书的盛况,是当时学风之变、文风之替、编书之兴的文化氛围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类书、丛书是我国古代图书的两种不同编纂形式。清初大修类书、丛书 ,一方面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文化典籍 ;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官修综合性类书在编辑理念、编排体例等方面形成了历代相延的传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色.官修类书的传统在近代受到西方百科全书的冲击而终结.古代官修类书对于今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编辑出版史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初官修类书、丛书及馆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丛书是我国古代图书的两种不同编纂形式,清初大修类书,丛书,一方面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冬"从其字的产生到含义及所涉及的意象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纵观涉及"冬"的文献资料,不能一一列举,但可选取有代表性的著作——《太平御览》等作以研究分析,其本身含义及涉及的意象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乃可见一斑。尤其是通过对与"冬"相关的人事活动的分析研究来看古人活动与"冬"的关系和冬季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类书的体例、内容和作用进行了说明,并简介了几本主要的类书。文章认为《幼学琼林》这本微型的类书,对于阅读一般古籍,特别对阅读唐宋以来的著作,现在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960年赵宋王朝建立以后,选拔人才的方式继续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教训,赵宋统治者十分强调以文制武,限制武人势力的发展,他们意识到,"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1](卷二十三,太平兴国七年十月辛酉),因此,朝廷对科举考试,尤其是进士科极为重视,希望以此选拔到治理天下的文才.  相似文献   

16.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绝世佳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市井民生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一派繁花似锦,国泰民安,使得世人对北宋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不容置疑,但本文依据画中细微之处进行讨论,尝试揭露"盛世"背后的真实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7.
<御览诗>为现存少数唐人选集的一种.编选者令狐楚在中晚唐之交的政坛、文坛上均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其奉诏纂进的<御览诗>在文学史上也应有其特殊地位和价值.从对诗歌体裁的选择、对诗人的选择和对诗歌的选择三方面入手,可以看到:<御览诗>虽多取大历、贞元诗人作品,倡导的却不是声浮气薄的大历风气,从其对气格和风情的追求上都体现出元和诗坛的风尚.<御览诗>可作为一个特殊的出发点来考察元和诗风走向.  相似文献   

18.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编著。 《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是继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而编写的史地名著。作者乐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生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终年七十八岁。其事迹附见《宋史·乐黄目传》。  相似文献   

19.
刘勇  赵萍君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1):67-69,75
《御览诗》是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由皇帝钦命编纂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因其选录的诗人多不为后世所知,故不为后世所重视且多遭讥评,但将《御览诗》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与选家的审美标准相结合进行考察后,其个中缘由均能得到解释,可以说令狐楚《御览诗》的诗人选录,较为公正客观地反映出元和诗坛原貌,为后人了解元和诗坛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正是《御览诗》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敦煌所出《修文殿御览》写卷,是著名的类书佚卷,不少学者对它作过校录,今重作董理,于前贤误校、漏校者,择其要者补正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