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的内容与学的形式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广大理论界人士所争论,至今尚无定论,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坛提出的“形式本体论”大大地提高了形式在二关系中的地位,一反以往重内容轻形式的趋势,认为形式才应该是学的本体,本拟就“形式本体论”产生原因,产生来源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获得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和史密斯的形式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过渡中的信息范型论。  相似文献   

3.
形式本体论与东方思维共同承担着扬弃质料本体论的历史使命。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各种不同的本体论,而质料本体论则是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表现形式,它以直接和间接、明显和隐蔽的方式通过实证科学延缓新的世界观的确立。东方思维则在东西方互补的五层次构筑中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探讨了<文心雕龙>文学本体的整体生命观、宏观与微观统一论,并把刘勰有关文学本体构成的内涵表述同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作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经》中,当“道“作为世界的本质的,它表现为“无“与“有“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规律时,它表现为“自然“与“无为“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时,它表现为“无“与“有“、“自然“与“无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英国当代移民作家奈保尔的成熟之作<抵达之谜>记录了他在"古老的英格兰心脏"十年生活的感知,包含了作者对文化自觉的认识,标志着作者从边缘走向中心,"抵达"了英国文学经典的行列.本论文关注<抵达之谜>独特的创作技巧,从形式上阐释作品的内涵.首先,<抵达之谜>模糊了传记、随笔与小说的界限,呈现出文体杂糅的特征.传记因素能真实传达离散者的生活体验,而虚构的特征使得人物和背景的象征意义得以呈现.其次,对同一话题的不断修正从形式上体现了来自殖民地的作家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改变认识的学习过程.同时,奈保尔将绘画艺术转化为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的文学想象也使小说具有独特的形式魅力,而作品的环形结构及人物、事件的互见也使<抵达之谜>呈现平衡的美.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哲学本体论的专著和文章,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哲学本体论思想.通过研究他的著作可以发现,毛泽东作出了自己对本体论的承诺,就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不是实践本体论也不是旧唯物主义,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经典论述,并且丰富了它的内涵、形式等.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哲学本体论思想对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伤春悲秋化是我国古代学的显特点之一。家国同构是它的隐形结构、伤春悲秋作为内容只有盛载于这个框架这中有意义。李清照词《声声慢》就是以家国同构作为隐形结构,以愁的渲染烘托作为内容和显形结构,演绎归纳出她人生之大不幸的,因而该词超出了一般以愁咪内容的作品而历久不衰,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本体论的重新建构.《仁学本体论》以仁体为核心,在消化吸收传统儒家哲学本体理论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视野,创立了当代儒学的本体论形态.仁学本体论的理论建树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传统儒家哲学仁学理论的吸纳,二是集中阐发了仁体论的四个方面,三是揭示了仁学本体论的价值指向.仁学本体论的建构体现了中国哲学面临中西哲学交流融通过程中的理论自觉,为中国哲学的“接着讲”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务虚笔记》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它以罕见的勇气与冷静的视角探求人屹立在社会中的个体姿态,让我们看到一种由真正健全的生命本体论阐释的人的存在。并真正用个体叙事的手笔,为我们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在生命的风雨飘摇中所受的伤害与祝福。隐藏在深处的痛苦与孤独真的可以避开吗?一旦走进“写作之夜”,你便无处可逃——因为你不是原野上那些美丽的动物。  相似文献   

11.
聂云川 《文教资料》2014,(19):71-72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争论不休,其中"实践核心论"与"实践本体论"这两种实质上是同一观点的学派占据主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恩格斯论述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读,指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有的地位,实践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理论的主要区分点,但是这种主要的区分点并不能成为"实践本体论"及其"核心论"成立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诚"在《中庸》中被当作核心范畴加以论述,其内涵得以扩展和提升到了充分的哲学意义,发展成为儒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其他文本中"诚"的不同是,《中庸》以"诚"为本体,建构起了严密、丰富的"诚"本体体系。文本以"成"为切入点,依循"诚"成己、成人、成物的逻辑,探讨"诚"沟通天人关系,以释天下之"大本"——"诚"。  相似文献   

13.
“有意味的形式“——《孤独者》细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文教资料》2006,(4):40-41
将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结构形式分解开来,研究者常常以此作为通道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然而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作品只是一个呼之欲出的整体,通过特定的结构方式呈现出特有的张力。《孤独者》是鲁迅的精神自况,那一时代的先锋知识分子所体味的孤独、虚无和荒诞感尽显于作品中。它所采用的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既是对传统小说的背弃,也来源于精神表达的呼唤。内涵和形式的碰撞和遇合促成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催人思考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被称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前五篇里,刘勰吸收前人的理论,继承并批判性的对文学的本体论进行了讨论.他主要从“道心”、“圣人”和“经纬”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学的本原,立言的标准以及文章的典范,对魏晋文学本体论的建构以及后世的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雷峰夕照》讲述了杭州西湖刘庄刘学询的八姨太范媛英一生的故事,一个史实有传说和信史两个版本,在王旭烽“西湖十景系列”中篇小说中《雷峰夕照》的文本结构是最具有独特探索性的。小说在张弛有度、徐缓有致的叙事节奏中展现了叙事艺术的魅力,透过小说传说与信史各执一端的文本结构可见文本包含的现代主义精神和作者内心的思想意识矛盾。  相似文献   

16.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专门研究本体论的著作.该书以逻辑的形式奠定了本体论思想,在这本书中第一哲学就是研究“本体的原理与原因”的学问,它把超经验的存在作为研究对象.读者可以通过《形而上学》来窥见统治人类理论思想近二千年的亚氏本体论精神.只有敲开亚氏本体论的大门,方能入哲学之堂奥.  相似文献   

18.
张递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3):29-32,84
试图为实现人之自由与解放的理论旨趣而拟取道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哲学研讨中坚持了人本主义、实践原则、实证精神的哲学态度,人本、实践、实证因而也成为该书之本体论的三个重要向度,表明了马克思一种反本体论论述的非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同时也预示了现代哲学反体系、反概念、关注人之生存与发展的新风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文言句法研究的新课题——介宾词组结构形式的特点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文言介宾词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内部组合的随意性”与“内部结构的不完整性”,其原因是“文言介词具有较强的动词性和不成熟性”等新观点。此外,对与文言介宾词组结构形式特点有关的学术争论问题,也发表了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20.
作家张远山将现代诗命名为“自律诗”,指的是形式自律,就是每首诗的形式,都被这首诗自身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表达所规定。古典格律诗是他律诗,就是被外在而且是先在的格律限定了形式自由。当然,现代自律诗如果仅仅摆脱了他律诗的外在形式规定,却没有与内容完全和谐的形式自律,那就不仅没有获得真正的形式自由,反而失去了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