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冬莲  杨小青 《体育学刊》2007,14(7):104-107
在健美操课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法主要是采用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小组练习——课后分组练习——各小组舞台表演的教学程序。在健美操课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心;“小团体”教学法也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6):86-87
<正>一、案例背景本学期笔者担任五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在笔者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单手肩上投篮时,学生们都欢呼雀跃。经过了25分钟的讲解和练习后,笔者将学生按照前后顺序,4人组成1个小组,2个小组共用1个篮球架进行投篮比赛。然而随着比赛的进行,有的小组兴高采烈、劲头十足,有的小组则灰头丧气、毫无斗志。这时笔者果断吹停了比赛,将队伍集合好后询问学生原因,得知由于各小组学生间的水平差异,有的组成绩遥遥领先,有的组甚至一个也没投进去……  相似文献   

3.
<正> 考核课是以检查学生对某项体育教材的掌握程度和表现能力为特征的,课的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比平常复杂。因此,要想上好考核课,学生的分组与间歇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测试小组的划分 由于受场地、器材、项目等方面的限制,不同的考核项目应有不同的分组形式。可是,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在800米和1500米等项目测试中,有的学生中途退却。  相似文献   

4.
听了本组教师的一堂公开课,上得很好.可以说,准备这么一节公开课,比常规课要多花好几倍的精力.课堂的过程肯定非常的精彩,几个学生的回答非常的经典,学生队形调动、练习的安排、师生配合都十分到位.公开课是就某一教材的教学为同行提供一个教学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或讨论剖析,共同研究、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教学行为.作为公开课,教师可能更注重能力的展示.学生在这样的课中很容易沦为表演的道具.  相似文献   

5.
浅谈体育教学设计中应理清的四条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学努力更新着。或者说积极反思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因而不同层次的公开课、研究课、展示课、评优课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由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中增强体质(或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技能)学习孰为主次的认识不统一;对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对象(如有的是关注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有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兼顾)、评价的目的等观点不统一,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统一的标准,在评的过程中,常出现以评价指标来要求课堂和教师的现象,这给上课的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有的教师是采用多次"排演",把公开课、评优课上成了机械的表演课,很多时候听课教师还没明白过来,学生们却已经心领神会了。而更多的教师是在评优课、公开课等教学活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在去年的一节高二篮球模块教学课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课的后半段学生自主练习阶段,我安排了学生分组竞赛,学生迅速分组活动进行三对三的"斗牛"比赛。整个过程进展得非常顺利,学生你投我抢,热情高涨。正当我准备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  相似文献   

8.
创新思维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现将笔者得出的几种创新方法向同行提出,进行探讨。1.自由主动体育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民主、融洽、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从心里能够自觉的经常进行自我锻炼,真正做到自觉积极、生动活泼、欢乐愉快,这样的锻炼对于学生来说比强硬的安排他们进行一些活动要强得多。比如有的女生爱跳舞,教师可以安排她们在课下自己编排一小套音乐轻松、节奏欢快、健康向上的舞蹈来给学生们表演,使学生有自豪感和成功感,也可以达到发挥她们长处的目的,学生也从心中感到了教师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一、由生活中跑的联想,到快速跑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快速跑?讨论后,让各组学生自设情景,进行汇报表演:有的是追赶公交车,有的是警察抓小偷,有的是下雨后找地方避雨,有的背书包跑,有的跑楼梯等,各小组汇报表演后,学生也基本了解了快速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时教师再利用联想情景进行快速跑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由拼字游戏的联想,到跳竹竿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发放四根长竹竿,拼搭成各种四画的汉字或图形,然后由教师出题,学生拼搭、比速度比质量,教师以“井”字为最后的…  相似文献   

10.
<正>"借班上课"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出现在某一主题的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等教学研讨活动中。借班上课时,教师面对的不是自己熟悉的学生,而是借用活动承办学校的某一班级学生开展主题教学。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互动活动,活动组织者会提前为"借班上课"的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进班熟悉学生(也叫熟悉班级),让"借班"教师与所借班级的学生有个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的过程,以保证现场实际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1.
狐步舞介绍     
狐步舞的起源与名称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狐步舞是来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舞蹈,他们模仿狐狸的一种小跑的舞步,所以就叫狐步舞;有的说是美国杂技演员哈利·福克斯在表演中  相似文献   

12.
一堂体育课如何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专家解感体育课的分段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涉及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其背后是如何看待体育教学,如何看待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分段,的确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就连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叫“课的部分”,有的叫“教学顺序”,有的叫“教学阶段”,有的叫“教学步骤”,有的叫“教学进程”,莫衷一是。现就您提出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本人观摩了徐州市体育优质课竞赛活动。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原地双手正面头上掷实心球,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课从搬运实心球的游戏开始,学生积极参与,也很兴奋。接着,她把学生分成了八个小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也热烈地讨论。这时,一个女生向老师问到:"老师,到底怎么掷?给我们讲讲吧!"女老师微笑着说:"自己考虑,和同学再探讨一下。"10分钟后,又开始了技能的展示,各组的学生都把学习的动作展示一番,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不太好,正相互纠正。  相似文献   

14.
钱亢 《体育教学》2012,(5):26-27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公开教学中没有安排合作学习就是败笔。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浮于浅表:有的教师把学生分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练习就当成合作性学习,似乎这样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中长跑课前,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中长跑评价标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对照标准,自己申报所跑的距离,教师按学生申报跑的距离,进行教学分组,确定每节课跑的小组与日期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很白悄地跑完全程。比如,2006届毕业生李成林同学体重达115kg,在选择性评价中,这名同学轻松、愉快地跑完2800m,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0,(4):11-12
<正>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本届展示活动,整体感觉这次的观摩课教学更加真实,"表演"的成分少了,回归教学的本源,教学本就不是表演,而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活动,一定会有课堂生成性的行为。此外,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是这次展示活动的一个特点,网络直播、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全程监控、ipad与PPT课件等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本届展示活动所呈现的突出特点,可能会是下一阶段全国体育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一、展示课的突出亮点(一)运动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又一次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展示活动观摩,从本次活动的16节体育课看(由于展示课有同时开课的原因,笔者看足了其中10节课),给人的感觉是课的形式已由“花哨”课向“务实”课转变。据笔者统计16节课基本都是这样的。在大会的闭幕式上宋尽贤理事长强调:本次活动课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模式?是组委会专门的、有意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全国广大教师重视运动技术教学与技能提高。笔者在会议期间与广大观摩者闲聊时,不少教师也提到了技术与技能教学的问题。他们中有的人议论,这与两年前的“肇庆”一点也不一样。这不是又回到了技能掌握式和注重…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有幸观摩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2015年江苏省小学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研讨活动,无论是开幕式上的领导讲话、团体操表演,还是社团活动的展示、学校校长的主题报告、学生的才艺展示;无论是6节室外三门球的实践课,还是1节室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无论是体育教育"圈内人士"的"域外传真",还是"圈外专家"的"民俗体育文化"与"情境教育"之研究,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欲从本次研讨活动对促进体育教  相似文献   

19.
经常能看到或读到一些成年人的弈棋趣事,其实,在黑白世界里,孩子们的天真直率表现在棋盘上更是异彩纷呈,稚趣可爱,有的竟让人经久难忘。班里有个叫陈融绪的孩子,由于学校放假和父母出去旅游,缺了一段课,回来后棋力照别的孩子就差了些,在分组对抗练习和小组比赛中一输再输,几乎成了人见人捏的软柿子,有的孩子甚至为比赛能抽封他而乐得直蹦高,说他是一道好菜。这次比赛前,我把他叫到一边,板着脸十分  相似文献   

20.
落单不落伍     
牛超 《体育师友》2012,35(4):43-43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进行分组活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分组形式常产生“落单”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没有练习的伙伴或活动的小组而无事可做。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性“落单”,每到分组练习活动时他就当起了观众,叫他活动.他就会说:多我一人,或者说:没有人和我练习。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