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借机抒怀,目的相同王勃幼年被誉为神童,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17岁时又做了沛王的侍读,可谓少年得志。可是,此后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先是因为“戏为《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几年后好容易得补为虢州参军,又因“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了死罪,幸遇大赦天下,才免于一死;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公元675年,26岁的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时,适逢九九重阳,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滕王阁并欢宴群僚和宾客。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的王勃,面临那“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相似文献   

2.
东晋时期,国家可以为一些刺史加授将军号.刺史领有的将军号可以是身份地位的体现,也是能够领兵的标志.东晋国家能够为无将军号的官员出任刺史加授将军号,也可以为有将军号的官员出任刺史加授将军号.因为刺史所领将军号是加官,因而将军号的品级与刺史的品级是明显分开的.在刺史任职期间,国家可以提升和贬降他们所领将军号的品级和位次,以此体现对刺史的褒奖和惩戒.  相似文献   

3.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6岁即能作文,14岁进《上刘右相书》,被右相刘祥道赞为神童,并上表举荐。公元666年,应科举,对策中高第,授朝散郎,被沛王李贤招为王府修撰。他为沛王戏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所闻,削职逐出王府。后漫游蜀中,继而补为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被判死罪,遇赦革职。其父王福畴受牵累被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南下省亲路过洪州,写下传世名文《滕王阁序》。滕王阁为李元婴所建,洪州都督阎公重修。上元二年九月,阎公在阁中大宴宾客,适值王勃探亲路过洪州,得以参加宴会。宴会上,阎公授意孟学…  相似文献   

4.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十三,刑部侍郎韩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著名的《论佛骨表》(下称《论表》).时隔三个多月,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潮州刺史韩愈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一般人很少读到的《潮州刺史谢上表》(下称《谢表》).北宋欧阳修在《与尹师鲁第一书》中评说韩愈"夕贬潮州"之前后两表: 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5.
根据所见文献考察,王勃见诸史载的兄弟共计八位,存世作品有三篇(首)。王勃诸兄弟,如芝兰玉树般,多富文采,包括王勃在内,进士及第者有四人。王勃兄弟的才华与学识是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富有图书的成长环境以及其父王福?独特的"誉儿"式教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在粤西士人的努力下,交趾改称交州,与全国十三刺史部一样同称为州,建制的升格,意味着越、汉一体化的新进程.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博撰作<理惑论>,这部佛教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撰述之所以出现在交州,就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因其偏远,中原人士避乱至此,带来了各种学术思想的交锋、交流;因其偏远却与海外交通便利,较先接近海外学术.粤西文化建设,又是在外籍人士远赴粤西任职为宦者与本土少数民族"酋领"的共同努力下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选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又在卷首画页中刊载了文征明《书王勃咏滕王阁诗》,一序一诗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9岁即能指出颜师古注《汉书》之瑕疵,不到20岁便已应举及第。但他才高命蹇,数次遭难被贬。唐上元元年欲去交趾探望父亲,从山西家乡出发,入赣江至南昌,泊舟于滕王阁前,于是便有了一序一诗之事。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从永贞元年(805年)贬永州到元和十年(815年)改柳州刺史,恰好十年。 在这十年当中,朝政是非常混乱的,宪宗为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所拥立,亦为宦官所挟持,宦官因时用事,刻下取功,别人不敢说话。当时的政治形势:一是政局不定。唐制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做宰相,因为它的官职隆重,又非常置,往往以他官摄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1979年4、5期连载的赵希鼎先生的《中国历代监察制度的变迁》,对于我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源流与演变,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但是,以下几个问题的阐述,与当时的制度和史实不符.一是关于西汉十三刺史的驻地问题.该文说:"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严格控制地方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各派常驻刺史一人".按:汉初,省监御史,系由丞相不定期地派遣到各郡国进行监察,并没有定员.到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才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长安附近的三辅、三河、弘农七郡除外),每区派刺史一人,这就是十三刺史.刺史的任务就是《汉官典职仪》所  相似文献   

10.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解读分析】因参加"永贞革新",刘禹锡不为权贵所容屡次左迁,而且一次比一次贬得荒凉、偏远。这二十多年间他曾多次路过洞庭,这首诗是他在长庆四年(824年)八月从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刺史的任上途经洞庭所写。中国古代文人有伤秋、悲秋的传统,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古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因为他参加的改革失败,先被贬(biǎn)为连州刺史,后加贬朗州司马(朗州:今湖南常德)。一贬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来,觉得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唐宪宗把刘禹锡调回长安,让他留在京城做官。刘禹锡回到长安,看到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guàn)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些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  相似文献   

12.
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柳宗元一生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长安时期,二、永州十年,三、柳州四年.现在粗略地谈谈他在永州十年的流囚生活.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柳宗元由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外放为远州刺史(正四品下),他与韩泰、韩哗、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等在赴任途中,他们的政敌认为处分太轻,又加贬为远州司马.柳宗元为“永贞革新”一员主将,“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寄许孟容书》),初贬邵州(今邵阳市)刺史,继贬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13.
公元675年,当时名动天下的青年才俊、“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50-约675)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在那里任官的父亲。途经江西南昌时,正逢洪州都督阎公在著名的滕王阁举行集会,王勃自然也成为座上宾客,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此文的前半部分描写滕王阁及周围景色的壮丽,其中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其中四句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相似文献   

14.
杨·阿姆司·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1592,1670)是捷克也是世界的伟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父亲是磨房主,十岁时失去父母.因为他父亲是捷克"兄弟会"的成员("兄弟会"的成员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在"兄弟会"的资助下,他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他大学毕业,担任"兄弟会"一所文法学校{中学)的校长和"兄弟会"的牧师,从此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公元805至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他在贬所耳闻目睹了朝廷横征暴敛,百姓死亡流徙的惨况之后,愤然命笔,写下了<捕蛇者说>一文.题为<捕蛇者说>,意思是"说捕蛇者的事".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上是被管的"罪人",心情十分郁抑.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并以著文的形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这篇文章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大函及附陈家麟同志所提意见,均已敬悉.谨奉复如下:1.拙撰《中国历代监察制度的变迁》一文,着重在于对制度的探讨,以及这一机构在封建国家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其他叙述很简略,有些注意不够.2.关于十三部刺史的问题,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见中华标点本第三册741页).顾炎武称赞此制说:"秩卑而命之尊,官少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他又认为刺史的六条问事,是"百代不易之良法"(见《日知录·部刺史》条).《汉书·地  相似文献   

17.
画虎     
"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比一天没有出息了. 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3,(9):14-15
回望人类前行的道路,采撷最是无畏的风景,有多少或孤勇或无畏的儿郎,面对旖旎人生,怀着一颗勇敢的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深邃的历史天空星光熠熠……初杰之勇,动情滕王阁弹指一挥忆当年,才情无畏照汗青。王勃,孤身一人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经南昌,恰逢都督阎伯屿宴群僚于滕王阁,请大家为  相似文献   

19.
在永州的潇水西岸,有一条清莹的溪水叫愚溪,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谪永州时,把一条原叫冉溪的水,改为今名的. 柳宗元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九月贬谪为邵州刺史,途中改贬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十一月抵永州.永州在当时离京城长安四千多里,地处偏远荒废,成为朝庭流放犯人的地方.柳宗元贬永,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流放犯人.  相似文献   

20.
一、海南岛的古称和居民海南岛的大部分历史是汉武帝之前的所谓史前时代,亦即传说时代.它的古称叫什么?当时既无文字,自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从后代的史籍中可作一些查考.据传说,当时海南岛称“雕题国”和“离耳国”.关于“雕题”的传说,《礼·王制》有“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的记载,《山海经·海内南经》亦云:“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据查,郁水指广西右江、浔江、郁江和广东西江.这二则材料具体指出雕题国在广西广东之南.又据古文献的习惯,往往儋耳和交趾并提,很显然雕题和离耳就是海南岛.《山海经·海内南经》“离耳国”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