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可读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上的新闻是给人阅读的,可读性是读者对新闻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可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新闻的可读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通过可读性来吸引读者,已成为媒介从业人员的共识。可读是读者的天性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可读性的实质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并顺利接受信息。报纸上的新闻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读者对象,要努力使最大多数人读懂、爱读,必须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并在新闻中体现可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是读者。我们体会到,在新闻改革中首先要树立读者第一的观念。有读者观念,新闻的其它方面的改革如写短、写活、服务性、可读性,也会相应地进行配套改革。1984年初,我们明确提出了“保持短活特色,认真研究读者,加重报道分量,逐步创出风格”的新闻改革目标。近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可读性在新闻媒体众多、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可读性强的新闻读者喜欢读且记得牢,而可读性差的新闻却难于留住读者的目光润为读报没有强制性。新闻的可读性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引自《新闻学简明辞典》)可见,可读性虽不像真实性、新鲜性那样属新闻的本质属性,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么,怎样提高新闻的可读性?以下几个途径不妨一试。——抓最新鲜的新闻,增强可读性。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都有一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本身就孕藏着很强的可读性。举世瞩目的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纸要有可读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报也应具有可读性,也成为共识。所谓可读性,是指一条新闻或一张报纸适于读者阅读的程度和吸引读者的能力。这种程度越高,吸引能力越强,可读性就越强。可读性是新闻和报纸的重要属性之一。没有多少可读性的报纸,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是难以站住脚的。当然,可读性也有高雅阳粗俗之分。我们讲的可读性,是指高雅健康、生动活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们常追求新闻的可读性,这无疑是对的。实际上任何新闻信息都具有不同的价值含量,都有不等量的可读性,但它的价值含量未必都能达到读者消费水准。必读则不然,必读是读者没有选择的耐读目标,它标示的是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它因其新闻信息的新鲜、重要、实效、有用、权威和独特,对读者产生不可抗拒的阅读欲望。在这里,可读的前提和趋势,已经成为读者不读不行的约束力。有了新闻的必读性,新闻的消费价值才能保证实现,才能使新闻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消费市场。研究新闻必读性,实质上就是研究新闻这个特殊…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即新闻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力量,那种对读者的感染力量。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接受,最关键的就是这篇新闻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欲知之内容,那么新闻就算差一点,读者也愿意看下去。——抓最新鲜的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求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之所以选择新闻,就是希望通过新闻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新事情、新变化和新进展。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有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内容,本身就蕴藏着很强的可读性。——突出时代精神,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可读性”,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是被反复强调的,我们以往不大提及。是我们的新闻不需要“可读性”吗?我看不见得。“可读性”,英文叫Readability,意思是易读,清楚,有趣味。美国新闻学者鲁道夫认为:“可读性就是使很多读者读起来容易或者富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一) 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支轻骑兵发展起来了。 它为报纸版面增加了生气,使报纸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体现了报纸版面、新闻写法和记者作风的变化。 现场短新闻,短是首位的,短了方便群众阅读,但短的要有内容,有可读性。新,指昨天、今天发生的事情,是新闻就要及时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新闻的责任,不仅在于为读者提供谈资,还在于无限接近新闻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的本质,让读者获得最有价值的阅读消费,使媒体获得最大程度的市场占有。《无锡日报》社会新闻版是该报可读性较强的版面之一,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  相似文献   

11.
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读者的要求,也是编辑、记者的追求。强调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为了让读者接受更多的新闻。这就是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的强或弱,直接关系到新闻价值的体现,这种新闻价值的体现,表现为报纸社会效益的提高和报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越强,报纸的生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2.
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一是现场感强,二是篇幅短小(评奖文字作品要求不超过千字)。这样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阅读省时,可读性强,读者喜欢;而且能够使版面增大稿件容量,以传播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新闻媒介的历史使命。那末,采写现场短新闻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选题要精当现场短新闻,毕竟是新闻中的一种形式。这就是说,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不能不考虑新闻事实是否适合用这种体裁来表达。有的新闻,现场感可谓强烈,但未必能短。中外新闻史上,都有这样的先例。1956年新华社采写的《当你们睡熟的时  相似文献   

13.
学会讲故事     
新闻作品都在追求可读性,学会讲故事,对于增强可读性很有益处。新闻作品要增强故事性,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故事创作的一些手法,比如造悬念、拴扣子等。讲故事讲究制造悬念,这个悬念是作者刻意创造的意境氛围。随着情节的进展和意境的延伸,读者顺着作者的意图或喜或悲,与作品产生共鸣。悬念造得好,可以使读者如痴如魔,不读下去,寝食不安,晚读半日,如芒在背。有了读者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当然也就有了作品的可读性甚至必读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同其它报纸一样是舆论工具,它不具有法的强制作用。它的指导性是通过新闻的可读性来实现的。“可读性”,就是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要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15.
<正>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能不能打动读者,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好题一半文”,如果有了一个好的标题,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标题是报纸的“门面”和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能鲜明地表达新闻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人产生阅读的强烈愿望。众多新媒体涌现,使读者面对大量信息进入了飞快阅读的“读题时代”。如果新闻标题生动传神、引人注目,就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报纸新闻编辑要在制作标题上下功夫,精雕细琢,努力擦亮标题这扇新闻的“窗户”。  相似文献   

16.
如今,报纸的可读性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而频频见于各类媒体。对于“可读性”,人们将其解读为两个内涵:一是新闻内容与新闻报道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二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笔者认为,日记体新闻恰恰符合  相似文献   

17.
改革新闻报道,开创一个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相适应的新的报道局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改革报道,办好报纸,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讲究新闻的可读性。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事实渗透到读者的脑子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可读性,是个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易读、清楚、有趣味。西方新闻界对可读性的研究,着重在用短词、用短句和语言通俗上下功夫。我们探讨可  相似文献   

18.
新闻需要解释,已是新闻写作中一条无庸置疑的原则。科技新闻更需要解释。因为它报道的是科技领域里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现、新材料。惟其新,科技新闻才有新闻价值。也惟其新,一般读者就更难于理解和接受。因此,解释对科技新闻来说更显得必要和重要。科技新闻的传播对象不止是有关专家、学者和大学问家,还面对着不懂行的广大读者,这就决定了科技新闻要注重解释。在新闻界,人人都在谈论可读性问题,科技新闻也不能不讲可读性。诚然,真实可信、生动有趣、亲切感人是构成可读性的重要因素,而分析深刻、逻辑有力、解释透彻、耐人寻味,也是使新闻具有可读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解释得深入浅出、分析得入情入理,是构成可读性的更高层次的因素。要使科技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可读性主要是指单篇新闻的信息传达易于为读者接受,报纸在内容处理上对文本进行加工,使之便于阅读和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新闻信息的接受度和感兴趣度,强调更多的是传播技巧和角度。在现代社会,报业发展进入"厚报"时代,读者阅读以"速读"为主,报纸信息源和定位的趋同带来报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单篇的稿件或者新闻文本很容易在海量同质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即使稿件如何地吸引受众,也  相似文献   

20.
晚报是市民的报纸,除了报道当天国内外重大新闻外,还大量采集、报道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随着阅读时代的到来,读者越来越需要可读性强的新闻,这就要求晚报记者在写稿件时不再是简单的带着"镣铐"写新闻,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了,更多的是要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使新闻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关注报道内容。新闻界有云:"新闻常新"。新闻写作最忌守旧。那么如何让新闻可看呢?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