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9年第5期《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忆“五四”,访叶老》,老作家叶圣陶畅谈了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以及他本人创作活动的一些情况,特别介绍了自己在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以前从事文言小说创作的一段经历。为我们了解当时文艺界概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果从发表于1914年的第一篇文言小说《穷愁》算起,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活动至今已六十七个年头了。在漫长的年代里,作家创作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叶圣陶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而且,他创作的文言小说在旧民主主义文学中留下了踪迹,给辛亥革命以后荒芜的文坛增添了一丝生意。他是从近代文学转向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五四同时代的一些老作家相比,叶圣陶  相似文献   

2.
<正> 长篇小说《野鸭河》的作者徐瑛同志,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一位作家.六十年代他就从事文学创作,并以作品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成创作特色。近些年来,他不仅在创作上获得了丰收,而且不乏精品,例如,发表在1982年第五期《安徽文学》上的小说《知县街上》,就写得十分洒脱,通篇作品戏谑、诙谐、妙趣横生,给读者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3.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  相似文献   

4.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  相似文献   

6.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作家作品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江苏苏州人。1914年起,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先驱者之一。“五卅”运动对他的思想与创作有很大影响,他主编的《小说月报》发表了不少反映大革命时代的作品。“九·一八...  相似文献   

8.
孟伟哉论     
孟伟哉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多的文学创作道路,他至今也不是一个专业作家。除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半待业状态,曾因祸得福而能有较为集中的时间从事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的第一、二部的构思与写作之外,他的其余的创作都是在业余进行的。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已逾二百万字。他的创作不限于小说,他也写诗,写有长篇叙事诗《英雄像》、长篇抒情诗《“吃草”歌》和若干短诗,也写理论文章,但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创作上。他的小说从体裁上看有长篇、中篇、短篇(包括微型小说);从题材上看,有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写现实生活的,有写古代社会的,有写虚幻世界的。他的小说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崇高和诗情,他的创作道路是大体上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一环,过去,不少名作家为他的作品构思而耗尽了心血,才获得了作品的成功。因此,在写作学科上对艺术构思作些心理学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篇文章从生活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说是艺术构思的过程,都贯串着创作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对艺术构思的主观能动作用和智能结构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一、艺术构思的目的体现了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佳话。一、睡中思"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之前先磨好墨,然后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可孙犁的"诗体小说"风格,主要关注他的作品特色以及创作方法。他的作品与同时期解放区的文学创作在创作立场、创作方式、创作手法、创作精神上都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影响至其后的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12.
陈登科是大家所熟识的一位农民出身的优秀作家。他出身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小时候只念过两年书。一九四0年参加革命后,在党的教育与关怀下,努力学习文化,从一个普通战士而渐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九四八年,他发表了处女作《杜大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以彩色的笔触,从各方面描绘、歌颂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事业。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共发表过约二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有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发表第一篇小说算起,我搞文学创作已40年了。在这40年中,个人创作时起时伏,时好时坏,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生活。按说,作家要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这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已似乎几十年前就懂得了。而今回过头来思索,又像有许多问题没弄清。因为,作家的生活问题,不仅仅只深入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文如其人"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文人相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方面:其一,作家的性格特质是丰富多彩的,而表现在某部或某些作品中的性格特质却并不都带有某种典型性,读者以个别或部分作品来论定作品风格特征的现象,往往造成这种背离;其二,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创作出的作品并非是他人品的真实体现,有些作家在创作时进行自我伪装,欺骗了读者,达到换取群众的同情的目的;其三,文学创作经过富有技巧性的艺术加工,往往隐藏甚至掩盖了作家的日常个性,经由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作者风格的真实体现;其四,作者的人格不可能完全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人格不能混同于文格。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的同性恋题材小说创作一直贯穿他文学创作的始终,其中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白先勇的心血。试通过对白先勇部分同性恋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同性恋者和家庭、社会、他人以及他们自身之间的关系入手,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现作家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艺作品独到的艺术构思,说到底就是作家对生活的新发现以及他为了表达出这一新发现而创造的艺术手段。因此,在艺术构思上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既表现着作家对生活现实的独到见解,又表现着他在艺术上的新探求。方之是一个对生活和艺术富有探求精神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内奸》,就是一篇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独创性的优秀作品。它的深刻的革命现实主义猜神,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就如同照像那样,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摄取生活风貌的角度,方之在《内奸》里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现实的角度是独特的。谈到这一点,我不禁想起有关《内奸》遭遇的一件往事。那是一九七九年二月的一天,我在一次座谈会上见到方之,问他道:“老韩(他叫韩建国,方之是笔名),最近有什么新作?”他透过近视眼镜淡淡地一笑说:“有一篇,给打回来了。”  相似文献   

17.
问者:张老师,我很早就喜欢读您的书,您的《古船》《九月寓言》《家族》等大作,我都爱不释手。尤其是我主修外国文学专业,更能从俄苏作家身上找到一些与您相近的艺术风格和写作主题,看到您与那些俄苏作家相媲美的写作才华和人格魅力。并且在您的《人的魅力:读域外作家》一书中,确实看到了您直言对俄苏作家、作品的喜爱,我很希冀穿越一座中俄文学的桥梁,从您的阅读及创作习惯中,为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以及语文教育寻出一丝生气。所以,有些不懂的问题需要向您请教。譬如说,谈到创作,一直有人将您与托尔斯泰联系起来。您能就俄苏文学与自己创作的关系谈一谈吗?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留学生》2014,(5)
正"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比如,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9.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20.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苏联吉尔吉斯作家,其创作始于1952年,至今已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苏联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几乎全部被译介至国内,对国内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对新时期文学创作产生最大影响的四位外国作家之一。而对其创作的鉴赏与批评也成为了一个热点,尤以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断头台》为最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