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曾提出,任何一项成功有效的沟通行为需满足四项要求,即言辞意义是可理解的、言辞内容是真实的、言辞行动是正当得体的、言辞者的意向是真诚的。而“伪沟通”现象刚好同这四项要求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传播要素。本文选择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谈话类节目,从实践出发,并着重从话题的设置、谈话人物、非语言符号的应用等方面,来讨论人际传播在谈话类节目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伪沟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素娣 《新闻记者》2002,(12):47-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电视谈话节目在中国方兴未艾。据统计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 ,从严肃性的电视谈话节目到娱乐性的电视谈话节目已有179个。 ①面对遍地开花的电视谈话节目 ,一些传媒研究者敏锐地观察到其中存在的阻碍谈话节目进一步成熟发展的现象 :“在‘实话实说’中 ,存在很多嘉宾和观众不敢讲真话的现象。”“类似因重重顾虑而不敢讲真话的现象在‘实话实说’中还有很多。而这直接影响到沟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② “有的嘉宾言语呆板 ,甚至操一口难懂的方言 ,有的嘉宾在镜头前讲套话、打官腔 ,有的嘉宾夸夸其谈 ,这些都成为交流…  相似文献   

4.
谈话节目“谈”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显著增强,反映老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电视纪实栏目、作品和开通听众热线的广播谈话节目风靡一时。据统计,目前国内谈话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收视风潮。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结晶,是电视传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众多能力中,“互动”能力是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种。可以说,主持节目不能没有互动意识,否则节目将会失去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声像并茂的大众传媒,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生动、鲜活吸引了各个层面的受众,对平面媒体形成了无可比拟的压力和竞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视栏目的不断出新以及节目越做越活的发展趋势,以展示观点和见解为主要目标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更是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好评,从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的《实话实说》到关注国际政要的《高端访谈》,从以情节动人的《艺术人生》到以观众关心的话题引人的《对话》,可以说电视谈话节目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于我国的电视屏幕,就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且栏目收视率随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日臻完善步步攀升。  相似文献   

7.
张平 《视听纵横》2002,(6):20-22
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问的谈话交流引入电视屏幕,并通过声画、字幕甚至是现场音乐等综合元素,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形态甚至内容。自从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焦点访谈》等节目开播后,立即遍地开花,辐射到全国的大小电视台,这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谈话类节目为大众构建了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而电视媒体本身也在电子和数字技术的保障下为公众的这种交流作了技术上的支持。这种节目形态开始很受欢迎,但随后由于没有新思维的注入,节目也随之出现疲态?笔试着应用完形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场”的营造,来探索谈话节目如何营造人物访谈的场气氛,即实现节目与人的真正互动,从而提高节目的可看性。  相似文献   

8.
顾鲲 《新闻前哨》2010,(7):55-57
"场信息"的强弱是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所谓"场信息",是指把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看成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场",通过"场"中人物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某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和思想。"场信息"的交流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东方 《视听界》2008,(2):107-107
电视谈话节目包含两个要素:它的内容是主持人与嘉宾的语言交流,它的传播渠道是电视媒介。这两个要素,从两个维度上,将电视谈话节目与电视访谈、日常人际交往的谈话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当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切入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研究。协商民主指的是政治公共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调整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的审视各种政策建议。本文论证电视谈话节目具有实现协商民主的可能,并探讨电视谈话节目实现协商民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的五个『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话本来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最自然、最基本的活动,人类的交流和交往,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就是说话。电视节目从最初模仿电影的制作样式,发展到今天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一员”,电视语言的变化是最为明显的一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沟通与对话的时代。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将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的节目形态,为普通大众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与此同时, 当今中国社会的变迁带来受众信息观念和收视观念的巨大变革,也为谈话节目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而这种节目样式自身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节目特别讲求真实交流,即谈话者内容是真实的,意愿是真诚的。面对没有丰富视觉语言的电视谈话节目,受众之所以喜欢上它,就是被它听觉语言的真实所打动;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大众传媒中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电视谈话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就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理论界发表了不少论文,纵观种种见解和意见,笔者认为,虽然影响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原因很多,走出困境的办法不少,但最根本的是必须充分认识电视谈话节目中人际传播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人际传播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积极作用。就此,笔者以自己的浅识拙见就教于新闻学术界和业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对外广播电视及国内广播电视的外语频道中,有一类围绕中西文化热点而展开的、双语背景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的跨文化谈话节目。其中以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的Crossover(《海客谈》)、上海外语频道的Culture Matters(《说东道西》)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老外看点》(Foreigners'Viewpoints)三个栏目最具特色。笔者选取话题相同的三期节目,在个案分析中横向对比,从"平民立场、学者深度、环球视野、中华气派"四个角度总结创作经验,以期提升跨文化谈话节目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丽 《记者摇篮》2010,(3):73-74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你访我谈、你谈我听、相互弥补、相互补充、以言说形式出现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由于它不局限于某种话题或专业,所以在很多栏目中都有谈话节目的身影。又由于谈话类节目涉猎广泛,制作成本低廉,制作过程也不复杂,因而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7.
刘芬 《新闻世界》2013,(5):44-45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常见的节目形式,在我国有着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别从嘉宾选择,金牌主持人的打造,氛围的营造,话题的定位倾向这几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国外经典电视谈话节目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播谈话节目已开办10年,其从兴起到发展既是广播改革的成果,也是媒介竞争中发挥优势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加强对广播谈话类节目以及主持人的研究。“广播谈话节目研讨会”于2001年6月2日至3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9.
宋思霖 《声屏世界》2006,(10):36-36
时至今天,电视谈话节目数量繁多,节目类型也各不相同。本文着重对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做一些分析。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调动现场气氛,控制话题的行进方向。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在现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能鼓动起谈话对象、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当营造出这个环境以后,主持人的倾听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谈话者都希望得到尊重。但是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经常会感觉到一些主持人似乎缺点什么,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听,他在问第一个问题时,想的是第二个问题该…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在线>节目播出一周年之际,在电视播出的一次特别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打过热线的听众:您觉得电话这一端的某局的刘局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位听众回答:40多岁,板着脸.而这位刘局长很委屈:我挺随和的,我现在跟您对话的时候是微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