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精神 ,其要旨在于以人为本位 ,尊重人的价值 ,关注人的生存 ,维护人的权利 ,重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又是当今时代精神不可缺少的内涵。十六大报告既肯定人的价值 ,又充满人文关怀 ,是一个富有人文精神、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报告。尊重人的价值。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价值 ,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提到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等重要的地位 ,要求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  相似文献   

2.
孙振远 《考试周刊》2012,(68):131-132
人文精神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直接针对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价值失落、精神环境恶化及人的“物化、机器化、商品化”等人格扭曲现象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关注个人、人类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倡导人文精神。就是在呼唤信仰、道德和良知,确保人的尊严与平等,真诚地关怀人类社会的未来.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对人的肯定。具备人文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则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它包含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4.
栗华 《学周刊C版》2011,(11):29-29
“人文”是指一种由人类自身建造的、与自然秩序(天文)相对的文化意义秩序。而“人文精神”是指人对于贯通于人类历史全过程、渗透在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所有方面的那种使人成其为人的最高哲学本质的自觉关注与自觉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古代先哲在探讨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中初步形成了人文思想,这些思想经后人的不断提炼、补充和升华,形成了民族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位的文化精神,其核心是求善。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高目标。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的人文精神,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文化的精神就是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精神通过人与神的关系、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体现出来。在人神关系方面,对人的价值,尤其是对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的尊重,以此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方面,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了解未知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另外,关注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格的完美,以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也高度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塑造,作为教育工作者,塑造人的灵魂是其最神圣的职责。完成这项使命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人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阅读教学要传达、弘扬和追求人文精神,这是由语文教育的属性决定的。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人的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生动而独特地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文化本体和思想本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凝聚,对人类高尚品德的浓缩,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良好的精神文化跟外在的表现。从某一方面来看,人区别与其它物种的根本就是具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也就是人文精神。二、人文精神渗透的意义在中国教育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它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需要、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梅花 《青海教育》2009,(12):44-44
人文素养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念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既如此,那么人文教育就应以精神层面为突破口,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实现人的价值,帮助人们有意义地活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文精神问题已成为文学界、哲学界和高教界讨论的热点,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族精神”的自觉。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谈谈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哲学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以及怎样通过哲学这一人文学科来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所谓人文精神,从哲学的层面来看,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疾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更多的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一句话,人文精神是对人生存发展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及表现在这种追求过程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致力于探索人的精神出路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历史。从人文精神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人文精神都把真善美作为自己价值的终极追求。每一个有血有肉、有认知、意志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是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历史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朝着情满课堂的方向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重视科学精神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