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或时序不仅是历史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正确反映、表达客观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坐标。史学上,时间概念可以用比较精确的“点”来指出,如公元、农历、王朝纪年中的年、月、日,  相似文献   

2.
上文到的不当处理问题是在对材料形式做转型或删减其中文字的过程中产生的。实践中,这类问题发生最多的情况是在材料的解读和思维的逻辑上,一不小心忽略了时代、时期或年代这些时间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了不恰当的表述或提问,导致试题经不起推敲,影响教学和考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间要素虽然是任何试题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其表示方式则可以有所不同,有外显的或内隐的两种,即可以在材料、情景中直接交代,也可以通过其中某个或某些其他要素间接表示,如重要人物、事件或遗存、文献、文物、作品等。考生必须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从这个或这些要素的特征或联系中汲取才能正确思考和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前两篇《盯住试题的关键词——何时?》随笔中,谈了时间要素在试题中的重要性,列举和分析了因为时间信息的缺位错位、含糊不清、宽时窄判、要求过细或过宽的各种情况及其不良后果。实践中,还有以下两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在目前追求分数仍很“主流”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与“时间”一样,“空间”是事物存在与变化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史学把握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坐标系。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它一般以比较简约的历史自然或行政地图来表示,图中使用的各种符号、线条或色块应当有其特定的含义,尽可能遵从地理科学的准则,就像历史学科所用的文字、标点,计算符号及其规则,必须符合语文、数学学科的规定。这不仅是科学发展与传播意义上的规范,也是课程解读与理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上一篇随笔的最后,笔者对例20题的文字部分进行了分析,但尚未提出修改方案,这是因为试题图示的材料还存在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不妨再仔细观察一下:  相似文献   

7.
前文最后分析了《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第7题中存在的“谁的”问题,提出了数个“忍痛割爱”的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8.
“是怎样的”一类的试题,其基本模式是先摆出一个历史概念或一段历史材料,然后从某个宏观或微观的角度问其“是怎样”的,大致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前文①说到试题中历史地图的绘制应当尽可能尊重地理科学的规则.这不仅是一个学术规范问题,也是为了考生能够准确地解读其中的信息,按照命题设计预定的知识与能力解题,从而降低考试的系统误差,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前文留下的话题是对《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第6题的讨论①。相信读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本  相似文献   

11.
1.有一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来确定的。我国从汉代开始,便已经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是老鼠最为活跃的时候。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以此推断,以下各项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A.戌时,狗开始守夜B.酉时,鸡开始报晓 C.巳时,神龙行雨D.申时,猴子正在酣睡  相似文献   

12.
“宦”“宦官”和“太监”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是同一概念。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正确的。现把鲁人版高中语教材中几处关于宦的例子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任何材料或情景都可以有不同视角的思考,但就一道选择题来说,由于答案的唯一限制,故此能提出的只是从其中一个层面、侧面、方向或特定要求上看,符合课程标准、考试任务或考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某个有意义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高考,虽然试卷有多套,但考试目的、考查内容、考试时间及试卷结构等都是统一的,都是遵循《考试大纲》的规律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仍然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所提及的高考试卷中,全国Ⅰ卷为河南、河北、江西、山东、山西、安徽以及福建、浙江等省所用试卷:全国Ⅱ卷为四川,吉林、黑龙江、云南、重庆以及两湖等省市所用试卷;全国Ⅲ卷——老课程卷和新一老课程卷为海南,陕西、内蒙古、西藏等省区所用试卷;全国Ⅳ卷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贵州等省区所用试卷。  相似文献   

15.
多值逻辑就是承认命题有三种以上的逻辑值。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并非一切命题就是要么真要么假,譬如,“明天将有海战”,它述说未来可能事件,便是既不真也不假,而只是“可能的”。后来卢卡西维茨(1878-1956波兰人的后旅居美国)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大力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历史漫画逐渐成了试题的重要资源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倡中学历史课程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漫画入题越来越多。实际上,就史学的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铺开,选择题的设计也开始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探索如何考查思维方法。其中,尤以要求考生阅读或观察一些与已经学习过的史料难度相当,但没有见过的史料,思考其能说明或反映什么,即思考史料的证明力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试题为多。有些试题很有创意,不仅填补了以往考试在这方面的空白,提高了考试在能力、素质上的有效性及其力度,而且对教学改革有着良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共同部分第18题和B组第1题就属于这类试题。  相似文献   

18.
1.当孔子听到鲁国大夫季氏用天子才能享用的8排64人规格的乐队在庭院里奏乐舞蹈时,大为不满,并感叹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一感叹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9.
1.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以下关于占希腊政治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0.
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