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宣扬“十四年抗战史”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新使命。东北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契合“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需要。深刻理解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现实意义,重点解决好“为什么融”的问题;准确定位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切入点,深入发掘东北抗战文化资源的史学价值,推动其向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转变,解决好“融什么”的问题;探索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有效路径,解决好“怎么融”的问题;不断强化“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回答好“谁来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熊大靠 《考试周刊》2012,(70):141-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中学历史关于抗战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漫画的尝试,实现探究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漫画的基本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历史漫画中学习和认识历史。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东莞人民浴血奋战,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东莞抗战史,能够发挥东莞抗战文化教育功能,彰显高校思政课育人特色。就教学实践而言,东莞抗战史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及众多的抗战遗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就实施路径而言,将紧密联系教材、合理利用东莞抗战史资料进行穿插式讲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现场教学及布置学术写作类型作业与成果汇报相结合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对东莞城市文化的认同,也可以推动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近十年来,尤其是抗战胜利50周年以来,抗战史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拟选取与中学历史教材有关并曾引起研究者广泛兴趣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一综述,谨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我们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随着能力培养要求的深入,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就显得日益突出.因为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既是发展智慧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消息。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正在为学生准备抗战史课件的我,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购得一本作为教学参考,并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认认真真地把全书读完。这本薄薄的小书,共收录了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每一篇章既有英烈的生平简介,又有家书的照片和内容解读,文字简洁顺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战爆发后,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过去,在抗战史的研究中,由于正面战场持续时间短,一般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的,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还是比较积极努力的。到武汉失守前,中国抗日战场基本以正面战场为主体。因此,全面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正确总经历史经验教训,弄清正面战场的得和失是不可或缺的一章。  相似文献   

8.
历史认识来源于史料。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怎么知道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补充史料.对教师,可丰富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9.
汪建军 《学周刊C版》2014,(5):142-142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仅以教材为中心.认为乡土历史登不上大雅之堂.不被教师所重视.因此造成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学生感到历史距离自己很遥远.即使了解了过去也不能指导现实.不能活学活用.便时历史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历史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在初中教学中.将乡土历史作为教材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学生能够对周围过去发生的故事有所了解.这样拉近了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认知.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的创造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历史教学而言,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史料的运用,进而了解历史现象所蕴藏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与探索众多历史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最终形成学习者对历史的认识结论,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资料、运用图书的方法,具备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理解、推证、综合和运用的能力.这就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历史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素芬 《学周刊C版》2011,(11):202-203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历史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历史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历史.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民族情感.融入责任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谱写崭新的教学篇章。教师要想教好高中历史.除了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还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师生关系的合理协调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历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把历史教材内容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历史.从中受到教育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花松梅 《考试周刊》2009,(35):160-160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高中历史的内容较初中历史有较大的加深和扩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它要求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课将借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分层设置问题,促进师生互动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思考、理解、运用。重点是:1.了解日军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抗战史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并逐渐成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围绕不同城市的抗战历程、抗战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的抗战地位等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城市抗战史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需转变研究视角,更新研究方法,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更多城市,深入挖掘和利用档案、报刊等原始资料,加强局部抗战时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来观察中国历史.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中。中外历史交互穿插的学科内综合已成为历史材料题命制的基本思路。单一的中国史或世界史材料题已基本消失。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而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中人类智慧的具象化体现。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清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从而使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弘扬和传承。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