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读冯一下先生的《也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2009年文综安徽卷第36题献疑》(以下简称《也说》)一文[1](p.43),一则曰: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6题出现了令人遗憾的硬  相似文献   

2.
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二问以SOLO分类评价法为评分细则依据.是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大“靓点”(林桂平:《SOLO分类评价法与2012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中学历史教学12012年第12期,第47—49页)。2013年高考安徽文科综合卷第36题(以下简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题”)第二问“二度”以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理论依据制定评分细则,再度引起关注。这类试题的神奇魅力在哪里?笔者拟以本题为例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3.
王胜华 《物理教师》2011,32(7):63-63,65
本刊2010年第11期刊登了题为《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值得商榷》(以下简称《前文》)一文,笔者阅读后深受启发,佩服和尊重平功远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深度.但笔者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认为值得提出来与各位教师讨论.  相似文献   

4.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09,30(5):32-33
本刊2008年第8期第42页上刊登了“对2007年全国高考Ⅱ卷第19题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此题都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并“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刊2011年第5期《一道高考选择题的深度思考》(下称《思考》)对2009高考文科数学(广东卷)第10题提出异议,称该题,使教师的教学“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6.
这是2009年高考数学天津卷文科的第15题,也是本校最近说题比赛的一道题目。为了更好地完成比赛,笔者作为参赛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进行了探究。现将笔者的说题过程(教学过程)以及反思和感悟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振飞老师的《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25题商榷》(载《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2期,下面简称《商榷》)一文对此题进行质疑,认为答案不惟一,并分别说明选项“B”“C”也是正确答案。此题答案真的不惟一?  相似文献   

8.
2009年高考福建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试题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化学)(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化学)(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指导,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命题,题量、题序、题型、分值比例、难度等与《考试说明》中提供的参考试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霍云亮 《物理教师》2010,31(3):31-31,33
本刊2009年第10期刊登了《对2009年全国高考福建理综试卷14题的质疑》一文(简称原文),笔者读后深受感染,但细品之余觉得该文的质疑值得商榷. 1原题如下 14.“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在环绕月球运行过程中,设探测器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速率为v,当探测器在飞越月球上一些环形山中的质量密集区上空时  相似文献   

10.
【高考导航】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近乎100%的重点之一。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四川卷第19题、全国大纲卷第19题等;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如全国课标卷Ⅰ、Ⅱ的第15、16题,辽宁卷第15题和安徽卷第20题等。(2)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2014年高考试卷中的中国珠算、中学生暑期考察、土壤呼吸、读书交流会、重拾童年记忆等。(3)本考点常与句式、修辞手法、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和图文转换等考点互相渗透,一起考查,对学生语言操作能力的考查加强。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江西卷第20题等。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物理教师》2009,30(7):34-34,36
笔者仔细研读本刊2006年12期的《对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湖北卷)第25题的讨论》,深受启发,但觉得作者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值得商榷,造成这一错误的最核心原因在于对电容器电容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现撰写论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向老师抱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13题(简称“滇王之印题”)、第37题(简称“民族主义题”)第三问、第39题(以下简称“全国卷Ⅰ东盟题”)的第四、五、六问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围,属于超纲题。这些题目“超纲”了吗?笔者拟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命题的范围一直遵循《考试大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考试大纲》的思路,在对《考试大纲》范围外知识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9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的改卷工作,负责第19题(以下称本题)的评卷工作.评卷工作结束后,笔者获得了2009年全省文科数学考生(以下称考生)本题的答题情况及统计数据,并根据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本题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及高考试题的命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用待定系数法证明数列不等式高考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答2009年高考数学山东卷理科第20题第(2)问、2009年高考数学广东卷理科压轴题第(2)问的左边和2008年高考数学福建卷理科压轴题最后一问、2007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科第21题第(2)问、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出了唐兴东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以下简称文[1])一文之后,在第6期又刊出了邵亚明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文[2])和钟拥政老师的《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以下简称文[3])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海外英语》2011,(8):60-61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安徽卷)(以下简称2011高考英语(安徽卷))与2010年相比,其试卷结构、各部分赋分、全卷总词汇量,阅读理解篇幅和词汇量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试题体现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提出的要求,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陕西、江西等省区用)第27题是由2002年广东、河南省的高考化学试卷第17题衍生而来的,现对这两题做以下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SOLO分类评价法已经连续三年在安徽高考文综卷历史学科非选择题的设问中呈现,在近年来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地方卷中也频频出现。2012年安徽卷第37题第二问要求论述材料三中“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或文化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观点,2013年安徽卷第36题第二问要求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陈工凡等老师《对广东省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与思考——兼谈对高考(分省)命题改革的几点意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以下简称“该文”)一文肯定了试题的亮点.列举了8点:指出了值得商榷的地方.也列举了8点;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共4点。该文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有些观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陈其跃 《物理教师》2009,30(11):36-37
本刊2009年第2期发表了《“几种可能”是怎么回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文中针对2008年高考江苏卷中的一道选择题的4种可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