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中的两个判断见于太史公《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两个判断,一引据《礼记》称“刑不上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不能用刑”;一针对事实.称“施刑于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施刑”。一曰“不能用刑”,一曰“施用刑罚”,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
叶舒宪在《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及《中国神话哲学》中对《荆楚岁时记》中提到的“人日”礼俗及董勋《问礼俗》的有关解释进行探讨,复原出“人日创世神话”的全貌。然而,笔者接触到一些关于“人日”的古代文献后,对“人日创世神话”产生了不少疑惑:第一,有关记载表明:“人日”习俗源自圣数字“七”之说并不可靠;第二,“人日”礼俗“象征性地重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之说也不可靠;第三,统现有关“人日”文献记载,“为”字不应解作“做或制、造”,而应解作“曰”“谓”;第四,《谈薮》注与“人日”礼俗,原本各不相干;第五,宋人对董勋“人日”解说之不完整性早有异议。  相似文献   

3.
释“败绩”     
“败绩”一词,先秦作品中多见。综合古往今来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春秋左氏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杜预注曰:“师徒挠败,若沮岸崩山,丧其功绩,故曰败绩。”二、《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二年:“晋师败绩。”注曰:“绩,功也;功,事也。”《春秋左氏传》孔颖达疏曰:“绩训为功,丧其功绩,故曰败绩。”三、《礼记·檀弓上》:“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郑亥注曰:“败绩,马惊奔出列。”四、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选《郑子产相国》对其中“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一句的“败绩”注曰:“败绩,指车辆崩坏。”  相似文献   

4.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字,学者中有四种解释:一曰卧具;一曰坐具;一曰坐卧具;一曰井上围栏。笔者通过对“床”这个概念在古代所表示的不同事物比较及对全诗意境的分析,认定“床”当为卧具。  相似文献   

5.
十恶,是中国封建王朝所认为的“罪大恶极”的十种犯罪,凡犯有“十恶”之罪的,均处死刑或流刑等重刑,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免刑,叫做“十恶不赦”。隋开皇定律,始有十恶,唐律沿隋制,《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中“十恶”指“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后来各个封建王朝刑律都相承沿用。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曰叹息声;二曰机杼声;三曰虫鸣声。这里辑录三家之言供教学参考。《课本》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人便说“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文“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诗经》六义”,我们就会想到“风雅颂赋比兴”。这个观念较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师》中:“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又总结归纳,在《毛诗正义》中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罗星明三易备遗①序《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杜子春注::“《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合《周易》为三代之书。《连山》首良.夏用之;《归裁》首...  相似文献   

9.
<正>有的同志说,先秦两汉的古籍凡称“诗曰”“诗云”,一律是指《诗经》。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请看《战国策》中的一些“诗曰”和“诗云”:  相似文献   

10.
日前,听了几节同文异构课一《荆轲刺秦王》,几位教师对文中“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的“虽”字解释不一。有的解释为“虽然”,有的解释为“即使”,还有的认为两种解释均可。虽然《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虽然”,但是经过评课讨论,教师们还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10页录用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句话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段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的材料是何意 ?从史学界很多研究魏源的文章来看 ,大家较多地重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并一致认为这是魏源的核心思想 ,那么“以夷款夷”作何解释呢 ?课本同页下的注释是“以夷款夷 ,指用外国的礼仪接待外国”。此解释 ,我认为值得仔细商榷。第一 ,从上下文内容来看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三个目的中 ,第一个“以夷攻夷”和第三个“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打击外国侵略者 ,抵…  相似文献   

12.
《论语》“绘事后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绘事后素”辨赵代根《论语·八佾》第八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谓“绘事后素”?在今人的一些《论语》注译本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语文知识》2005,(12):20-20
《现代汉语词典》对“国事”的解释是“国家大事”,对“国是”的解释是“(书)国家大计:共商国是”。它们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呢? “国是”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  相似文献   

14.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现在的人一般把它看作解释汉字造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最早的关于“六书”的文献记录,只有其名,没有具体内容的说明。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引刘歆《七略》中的观点: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把“六书”进一步解释为汉字造字的六个基本原则。郑众为《周礼》作注时,则提出:“六书”者:象形、会意、转注…  相似文献   

15.
(一)今人称“伯父、叔父”可以简称“伯”与“叔”,古代这两组称呼有严格的区别:“伯、叔”为兄弟行,“伯父、叔父”才指父辈。《尔雅·释诂》:“伯,长也。”凡“伯”均有长义。《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荀子·王霸》注:“为诸侯之长曰伯。”后专用为兄弟之长。《左传》定公四年传疏:“伯是兄弟之长。”长兄称为  相似文献   

16.
《世纪金榜&#183;高中全程复习方略》(2009最新版教师用书)第12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A.行奇书塔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相似文献   

17.
梁简文帝萧纲,一生勤于著述,诗作颇丰,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辑其诗三卷,270多首。其中有“宫体诗”80余首,占其诗的三分之一。正因此,一般论者将萧纲视为文学嬗变的“罪魁祸首”,视其诗为“亡国之音”①。 这就涉及到“宫体”诗的问题了。关于它的形成,《梁书·简文帝纪》曰:“(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徐传》曰:“文体既别,春访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据此可知“宫体”的形成,一与徐追求“新变”之别体有关,二是离不开萧纲被立为东…  相似文献   

18.
说“伎”     
说“伎”胡小满“伎”乃中国古代音乐史料之常用辞。许慎《说文》曰:“伎,俗用为技巧之技。”作为音乐辞汇,伎早见于《晋书·乐志》:“《但歌》四首,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倡;一人唱,三人和”。透过古老的艺术形态,从音乐史学角度来观察、阐释与音乐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9.
“畲”字来历甚古,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易》等经书中,已有出现。《诗经》的《周颂·臣工》有“新畲”,《周易》的《无妄》有“苗畲”。对“畲”字的含义,各家看法不尽相同。《尔雅》解释力“田三岁曰畲”;《说文》解释为“三岁治田也”(田垦三岁谓畲)。郑玄注《礼记·坊记》时,则主张“田二岁曰畲”,《诗诂》也认为“田二岁为畲”。但不管二岁或三岁,指的都是刚开垦出来的二年或三年的田地。《周  相似文献   

20.
<正>“言”是一个很常见的字,它有三个意思。(1)话:发言,名言。(2)说:知无不言,言之有理。(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下面请看一个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南瓜才好呢!”——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句子中的“自言自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