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乃至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核心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是以中美关系的状况作为其考量依据的。然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又有着对整个远东战略格局的通盘考虑。鉴于此,本文将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台政策置于其更高的远东战略的框架下来进行思考,以探讨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远东整体战略部署对其台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对华政策面临三种可能的选择。但美国当局最终选择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国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结果,错误的前提导致错误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等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新变化的实质是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方面的局部调整。对于课标要求,教师做了如下解读:通过了解二战后美国等国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局部调整,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等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识记"滞  相似文献   

4.
亚速尔群岛是跨大西洋交通的重要枢纽。美国在二战中借机驻军,并在战后与葡萄牙进行多次谈判,终于确定并巩固了在亚速尔群岛的长期军事存在。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运用其对战后安排的巨大权力,在领土处置、地区安全、政治地位、国家主权等几方面的问题上部分满足了葡萄牙的需求。美国在亚速尔群岛的军事基地权利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另一方面,美国作出的所有让步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和条件。葡萄牙之所以同意美国驻军,并非出于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确信,而更多地是作为大西洋国家发展对美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是在美国的一手扶植下成长起来的经济大国,美国本想利用同日本的经济关系,以便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并把日本变成强大而可靠的同盟,但是,美国最终把日本培养成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对手。从1945年到2000年美日经济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同时,由于美国和日本是影响亚洲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的两个主要国家,美日经济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郭 《滁州学院学报》2011,(6):33-35,56
美国提升与埃及和伊拉克外交关系早在罗斯福时期就已经酝酿。主导中东既是美国领导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美国提升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战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呼声与现实要求,使美国提升与中东的外交关系成为可能;英国在二战后的实力不济也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外交机遇;中东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驱动美国提升与中东外交关系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庆四 《教学与研究》2003,45(10):24-29
目前驻伊美军不断遭受袭击的现实表明,美国以压倒性军事优势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并非是伊拉克问题的结束;而美国在战后伊拉克的困境只不过是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失误及其与阿拉伯国家矛盾的一个缩影,归根结底是美国欲垄断伊拉克石油资源并控制阿拉伯世界的企图遭到普遍抵制的结果。目前的困难处境必将影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也会冲击布什的竞选连任前景。困境也表明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不能为所欲为,牵动布什政府内政外交的战后重建和反恐斗争一样必须有包括联合国的国际合作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8.
李令令 《考试周刊》2011,(61):18-19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论,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战后教育改革为线索.来论述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政策发展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它随着美国抛弃“光荣孤立”式的对欧政策而产生,又随着美国对欧政策重点转为军事援助而结束。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试析1946—1950年遏制战略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46—1950遏制战略的演进。是乔治.凯南首先在1946年提出将遏制做为美国战略的原则。其要点是: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的主要方式是保持压力,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重点地区是西欧和日本。到1949年底,由于国际局势的某些变化,全球性军事遏制理论在由尼采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提出。但它的最终形成和推行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后美国外交再讲遏制就是全球性的、强调军事手段的遏制,已经远远超出了遏制战略提出人凯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战后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援助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政策是在战目紧张的冷战形势下形成的。其实质是通过这种经济的手段拉拢发展中国家,引导其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影响扩大的目的。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为什么美国自冷战形势缓和后减少发展援助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后的美国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第五共和国建立后的法国不甘受制于美国,戴高乐提出法国要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外交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从此,该主义成了法国军事、外交政策的灵魂直至今日。战后至今,法国一直向美国的霸权地位发起挑战,反对美国的控制,战后法美两国的关系是不和谐的盟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苏联对日政策问题,是重新构筑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之一。苏联要求扩大在占领和管理日本方面的作用,力阻美国在日本垄断地位的形成。随着苏美矛盾在冷战后的不断加剧,苏联抵制和最终拒绝在美国主导下的对日和约上鉴字,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理解远东政治格局在冷战背景下的演变及冷战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继续维护它在远东的利益,在中国问题上执行了一种"扶蒋压共、避免内战"的政策,即支持国民党政府,抑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避免中国发生内战。然而,美国的这一政策最终失败。历史证明,任何与人民的意志对抗、野蛮干涉别国内政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7.
尽管二战后的美国文学纷繁多彩 ,但一个突出的主题是反文化 ;战争打碎了美国人民对传统的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和社会价值的认同 ,作家们以各种反叛方式 ,试图对那些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的社会现实加以嘲讽和鞭鞑 ,以发泄他们孤独、苦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战后美国“高师改大”的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喆 《教育学报》2006,2(4):65-69
本文分析了美国二战后师范学院改为综合大学或文理学院的原因,探讨了美国综合大学或学院如何举办教师教育的路径。提出质量的提高是教师教育永恒的主题;综合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师范性是师范院校综合化的核心竞争力;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发展的方向,教师资格证制度及提高教师的地位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战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在其主导下对日本进行了改革,随着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全面展开,美国对日政策由抑制改为扶植,减轻对日惩罚,对日改革半途而废,可以说美国的战后政策与日本右翼势力泛起密不可分;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泛起,对亚太和平特别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关于美国战后石油外交政策史的研究十分丰富,来源庞杂。这一研究课题涉及外交政策史、石油工业发展史及美国国内石油政策史等多方面的研究领域,存在着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国外(主要是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