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翰文章中讲三大战役的那段话,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注意到了。是删掉还是保留?删很容易,也避免给我们找麻烦。前些年期刊评审,挑的都是类似“政治”问题。发稿时我们选择了保留,在编者按中也没有就此发表意见。因为期刊是个平台,持有这种想法的年轻教师绝不是少数,你删除这些观点不等于它就不存在了。我们估计认真阅读的读者会注意到,也必然会有人写文章辩驳。如果这样,会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现在的宽松环境,讨论类似问题不至于获罪。请读者仔细看陈杰老师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并落到实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新课标中把传统大纲中的"思想教育"换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那么这个变化给我们的历史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出的意义、现状以及如何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是职业人自我提高、建构良好职业行为的内在动力。良好的职业情感,使职业人充满自信,对企业忠诚,经得起挫折和失败。它虽然产生于职业活动中,但是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特别是对职业岗位的热爱和兴趣关系密切,是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应于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素质课上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在时代的步伐中获得了公民教育、人文本质、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和终生教育的新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学历史教育的新价值,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备课将增加新的立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学生作业将产生新的内容和形式;发展性教学评价将成为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必须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价值观均被列为课程的一级目标。为理解和达成这一重要目标,十年来,我国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和历史教育研究者作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赵凤荣 《中国德育》2007,2(7):49-50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富强的恩想武器。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发展以重大影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不读史无以爱其国”,著名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历史课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时下,在新一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有人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为由,对所谓“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断提出责难和批判。他们主张可以“让学生根据其经验决定价值观,否定通过灌输使学生接受既定价值观的教育,把道德教育视为人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的价值观作出充分自由和深思熟虑反映的“澄清过程”,他们推崇对价值理解的个人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随着清除“左”的思想在各个领域的危害,在青少年学生中造成某些思想混乱,“开放”和“引进”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他们尚未焕发和坚定的爱国热情。这种现状,给我们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迫切而现实的新课题,即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本文拟就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条件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普适价值是一种事实存在,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为普适价值的存在和建构提供了必要性。儒家伦理并非已经死去的历史陈迹,而是至今活着的文化生命。它渊源于过去,又奔流向未来。就是说,儒家伦理中包含有现实化和未来化因子的"活元素",这些活着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那些体现着人的类价值(普适价值)的东西,主要是天人论、德本论、德治论、德育论、群己论、义利论、理欲论、品德论、修养论,等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教学方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化学物质丰富多样、分布广泛,化学知识涉及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与其  相似文献   

14.
提出“身国共治”既是道教养生的重要范式,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并以道教经典与重要人物为线索展现了道教“身国共治”思想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资本主义侵蚀的免疫力,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界定"普世价值"及其内涵,世界上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这一概念,这都是急需解决的学术问题。基于国内学者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供后续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德国在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和价值观教育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德国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基本法》为总体性纲领,是一个包容、发展、开放式的共享价值基础平台.德国价值观教育中贯穿"价值共生"理念,其教育实践不仅致力于传递社会共享的基础价值,也注重培养个体的价值能力,并且在当下社会条件下尤其强调应培养社会成员合理应对价值多样性的能力.德国价值观教育分为直接价值观教育和间接价值观教育两种基本类型,以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为中心对象,以"参与"模式为核心模式.德国学界呼吁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诸多主体(家庭、学校、幼托机构、青少年事务工作机构等)应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整体上降低历史课程的难度,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自己的探索。《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做了这样的阐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即历史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超越这个过程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感情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来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我们认为,总的原则应该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既要防止“穿靴戴帽”,也要防止空喊口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具体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经常采用的方法至少有如下几点: 第一,具体生动地讲清史实细节是进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