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它既能让教师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大部分学生有所收获,又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新课堂实践中"少教多学"这一特征。但是,其实用性或者可操作性到底如何?反思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理想,而问题之一我觉得是小组文化的建设。通过对我校英语组的教师和若干班级的学生就"小组合作学习"这方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我校在课堂改革实践中,课堂教学已实现了由"师本课堂"逐步走向"自主课堂与生本课堂"的华丽转身,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研究。生本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单位,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组织基础。一、小组的组建1.小组建立原则一: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  相似文献   

3.
2014年我校开始推行"三段四步"模式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实践中发现"三段四步"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展开,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性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潘金泽 《语文天地》2012,(24):18-19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实践证明,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大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效性不高。本文列举了我校推行的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时运用的几种方法,以便于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展  相似文献   

5.
丁惠琴 《考试周刊》2014,(97):84-84
<正>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要么成了众说纷纭的"群英会",要么成了悄无声息的"电话会",要么就是匆忙"走过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懒惰学生的"避风港"、优秀学生的"展示台";各类公开课虚假表演;对某些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新课改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可是纵观整个实践课堂的过程我们也发现,课堂中很大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充分运用"合作"的形式,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教学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运用心理效应来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元旦以来,我校全面推行学案引领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新课堂模式。两年以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被取代,真正实现了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的初衷,课改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之我校大班额的实际情况,操作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课改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结合生物教学就我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元旦以来,我校全面推行学案引领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新课堂模式.两年以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被取代,真正实现了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的初衷,课改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之我校大班额的实际情况,操作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课改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结合生物教学就我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组合作学习风靡语数等小学主要学科课堂的当下,原本更强调实践操作的小学科学课堂,理所应当地应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法宝"。笔者认为,除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等方面的有益影响以外,"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也很有探讨价值。科学课堂案例重现:在执教《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  相似文献   

11.
孙金瑞 《教书育人》2013,(17):21-22
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创立高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有目标和时间两个基本维度,即单位时间的达标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总出了适合我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即以导学案为依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导学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来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是一大难点,尽管开放了课堂,学生学习状态相当活跃,但真切地关注学生应答、思考行为等需要的背后,以假乱真的现象普通存在,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失去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培养学会合作的人,成为当前教改实验必须攻克的核心问题。 组建合作小组。在以班级构建合作小组过程中,我们按桌椅“品”字形组成六人学习小组,根据民主自愿与合理调配的原则相结合,进行动员调整,使学习成员之间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组织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势态和“合作情态”。…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因为合作而更加精彩,而在数学课堂中也会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而实现"1+1>2"的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采用这一方法。但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师生关系不和  相似文献   

14.
张亚峰 《教师》2014,(19):71-71
正一、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审思《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但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往往过于形式和浅层化。主要表现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只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拼凑而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2)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5.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推出了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学生合作学习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合理地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进行评价呢?一、组长的选择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一般由A或B层次的学生担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此背景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从小组内合理分工、问题设计科学合理、师生互动、不断完善评价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这五个方面论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志丽 《生活教育》2014,(16):15-17
"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展示的精彩、教师的角色定位、激励机制的完善、小组合作的有效等,都是影响到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我校开始推行"四课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的课堂模式,构建"民主、高效、和谐"的课堂环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人感觉收获颇丰.但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发挥小组的实效性.因为我们目前的课堂是以小组为学习单元,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少数学生(成绩优秀的)在合作中发挥了作用,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只是在看别人表演,达不到"生教生"的目的.小组展示的也不是小组合作后的成果,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成果.于是我在思考:把学生分成组的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桌子一摆,难道就真的成了课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9月,我校全面走上了高效合作课堂的教改之路.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全程参与了此次教改之后,对教学有着"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曾经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在合作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以下是我对农村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粗浅认识.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我校教师开始把小组合作引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问题,如,课堂上教师仍然舍不得对学生放手,学生处于被动发展状态,同时,教师也不能彻底解放出来;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