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儿上初中后,偏科现象日渐严重,她的数学成绩几乎没及格过。我和许多家长一样,给她调座位、请家教,最后干脆自己重拾丢了几十年的数学书亲自出马。可每次给女儿“吃小灶”,她都很反感,效果自然不佳。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能使她乐于接受我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2.
柳志红 《山东教育》2004,(15):38-38
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她的画,其中绝大部分是她参加美术兴趣班的作品。虽然她画得不错,线条也比较流畅,而且往往都有自己的创意,可是左看右看总有些不对劲。原因很简单,女儿的每幅作品正面几乎都被老师用红笔批上了醒目的成绩,有的是五颗星,有的是星加红旗等符号。女儿几乎每次在描述画面内容之后,都要骄傲地总结一下:“老师给我打了五颗星。”她把星当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这和小学生、中学生将分数看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张萍 《现代语文》2007,(5):115-116
邹敬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女儿的作文越来越差,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我的曾写过‘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这样句子的女儿,开始为作文编造她的故事,她非常熟悉表扬稿和思想汇报那类的文体。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奶奶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董剑林 《师道》2005,(1):33-33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有一个父母在美国开餐馆的女学生,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她感到压力很大,时常向她的父母诉苦。有一天她的母亲从美国打来电话对她女儿的班主任说:“看来我也不必要求我们的女儿在学习成绩方面取得好成绩,还是顺其自然好。”她还说:“在美国,孩子们在学校里几乎都是玩,在家根本没有读书,做作业,  相似文献   

5.
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   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她说:“坐好。”   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承认了“她”。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   但这种承认多少有些虚伪和应付,因为每个成人实际上都已经不能把一个布娃娃真的当做一条生命。我们是在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在下意…  相似文献   

6.
女儿如今大了,人见人夸,说她聪明又懂事,还会持家,直说得我和妻子从心眼里往外乐。女儿从前可不是这个样子:任性、自私。几乎集某些独生子女“特长”于一身;特别是她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变着花样要钱,如果我们不答应,她便百般纠缠,甚至以“绝食”相要挟,上六年级时还旧习不改。我和妻为此曾经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7.
女儿小敏     
女儿小敏公历1998年3月30日出生,现已6岁。由于她爸爸至今身在军营,所以我家的主要家庭成员是我们母女俩。本文中的“主人公”几乎就是她和我,且所记几乎都是发生在吃饭和洗脚时的对话。女儿今秋将入小学,此处采撷她三年来的点点滴滴,连缀成文,以纪念她的幼儿生活。小敏习语小敏问我身上的裙子凉不凉快,我说布不好,不凉快。她说:“将来我给你买块好布,像风一样凉快。”吃晚饭时,小敏说我有个缺点,我问是什么。她说:“我是打掉牙只能往肚里咽。”我大笑,她说我烧的饭菜“太单调”。我问她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她说“就是肚子里有气不敢说”…  相似文献   

8.
收拾装扮一番,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妈妈带你走街街。”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它说:“坐好。”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都默认了,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在我们家,女儿已经成功地为她的咪咪乔争得了一席之地。第一次人权行动是这样发生的,我见咪咪乔颜色式样都已经旧了,便好心好意地对女儿说:“不要她…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妈妈很疼爱女儿,从女儿出生那天起,她几乎就寸步不离。她有这个条件,丈夫事业有成,她做了全职太太。所谓“全职”,除了照顾丈夫尽到一个妻子的职责,她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女儿身上。喂奶、哄孩子、洗尿布、哼小曲、教走路……一个母亲该做的,她全做到了,她从不觉得辛苦只感到幸福。尤其看到女儿一天天长大,在幼儿园学会了识字、唱儿歌、讲故事,她更是欣喜得难以抑制。  相似文献   

10.
姚勇 《教育文汇》2009,(6):52-53
女儿出生后,一直是全家人呵护的重点,我们对她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希望她每天快乐、幸福。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教育》2004,(11):24-25
我对女儿的期望值很高。对她的学习抓得很紧。女儿也蛮争气的,几乎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然而,最近女儿的这个不败神话被一个男同学打破了。看着排名表上女儿的名次落到了第二,我狠狠地把她教育了一通,并让她保证下次夺回第一。  相似文献   

12.
心系学生     
心系学生徐振富夜,好长好长的夜哟,女儿发着高烧。她搂着女儿,摇呀摇,摇呀摇,泪水像散落的珍珠滴洒在女儿稚嫩的脸庞上。她,几乎一夜没有合眼。天快亮了,突然,她的眼前幻化出几十个孩子的身影。她,狠了狠心,把孩子推给丈夫,毅然走出家门。走出好远,她又回过头...  相似文献   

13.
星期五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女儿,正好电视台在幼儿园拍片子“。节目编导还想拍几对母女,您愿意上镜吗?”老师问我。我笑着答应了,平时因为工作忙,只能把女儿放在全托幼儿园,常常见不到她,能和女儿一起上电视,也不失为一件开心的事。“女儿几乎是您的迷你版!”我和女儿被编导在镜头前摆弄,很不自在,扛着沉重摄像机的摄影师则在镜头后面不时地开着玩笑帮助我们放松。“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妈妈。她在你眼里是怎样的?”编导启发地问女儿。女儿的大眼睛转个不停,我有点紧张,生怕她又说出一些让人笑翻天的惊人话语。“妈妈是巧克力!”女儿还是说出了…  相似文献   

14.
这次女儿在全学区作文考试中又拿了第一名,同事们非要我们夫妻俩谈谈有何高招。我笑着对大伙说:“其实也没啥,只不过是我们走活了四步棋。”一是“灌”在女儿一至四岁期间,我们每天都抽时间给她讲故事听,起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时间一长,就发生了变化,每天晚上睡觉前,女儿必须得听我们给她讲个故事才行,否则她就不睡觉。日久天长,女儿就养成了爱听故事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培养女儿积累词汇所迈出的第一步。二是“讲”在女儿五至七岁期间,她的脑子里已经装了不少中外童话故事。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夫妻俩总是利用领女儿野外玩耍和路边散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李连英 《家庭教育》2007,(2S):18-18
2003年9月。女儿升入小学三年级。她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全换了。10月初。我见到现在的班主任张老师。她教语课。张老师跟女儿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所说的话几乎一样:。你家的孩子胆子太小了。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我原以为女儿性格有些内向。年龄又小。不敢回答问题。等她年龄大一些就好了。可现在都上三年级了。还是这样!我应该针对女儿的个性特点对她进行教育,我心里这样想。渐渐地拿定了主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女儿读初三时,我最喜欢问她的一句话就是:“女儿,你累不累?”每次,女儿都会歪着脑袋,眯缝了眼睛调皮一笑,轻松地回答一声:“还行!”在同类型的城镇孩子里,女儿的毕业班生活可能是最为轻松的了。除了必须承担的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外,在家庭中,我们是极少给她布置额外的任务的。从小到大,她没有上过任何文化补习性的辅导班。几乎所有的寒暑假,都是在乡村的宽阔原野上嬉戏而过。我问女儿“累不累”,通常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无关教育     
2011年12月4日,在常州打工的林雪翠和女儿捡到一个黑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钞票、金饰,财物过百万。她的第一反应,是“吓了一跳”。她一路上把皮包紧紧抱在胸口,和女儿一起把皮包送到了派出所。女儿也提出过自己的担心,“万一失主一口咬定钱少了,我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林雪翠没什么豪言壮语,她只是用因劳作而肿胀通红的手为自己铸就了内心的坦然和宁静,“念书不多,但分得清是非。”  相似文献   

18.
4年前,一位年轻的母亲被确诊身患癌症,1年后,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几乎所有为她看病的医生都断言她活不了几天了。此时,丈夫提出离婚,她痛快地答应了。病没法治愈,家也破碎了,留给她的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和幼小的女儿以及巨额债务。望着只有3岁的女儿,她知道,如果她现在死去对女儿将会意味着什么,于是幼小的女儿成为支撑她活下去的惟一理由。  相似文献   

19.
女儿长大了     
夜深人静之时,床头的电话骤然响起,接电话的丈夫脸色陡变,连说话的声音也发颤了。电话是在省城读书的女儿打回来的,说眼睛看不见了。原来只是她的眼镜丢了,让我好一场虚惊。没了眼镜,高度近视的她当然什么都看不见了。女儿说话时竟然还呜呜地直哭。“哎,掉了就掉了,你书包里不是还有备用的吗?”丈夫安慰她。女儿竟撒起赖来:“不,那副眼镜土死了,度数也不够。我要你们陪我上街再配一副。”放下电话,为去与不去省城,我和丈夫争论了半宿。女儿太娇气,依赖性太强了,从入学到现在,几乎的电话的不丢了什时掉还。副。一去半太乎每…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秘密     
万颖 《天津教育》2006,(7):56-56
几乎每个女孩都有她的小秘密。 女儿珍藏秘密始于十一岁。那年迁入新居,女儿有了她自己的写字台,写字台中那只带锁的抽屉,便成了她珍藏秘密的地方。她把一些好看的小人书、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连同自己童年的小秘密,全都锁进了属于她的抽屉。但那时,她那抽屉上的锁常常形同虚设,不是忘了上锁就是把钥匙随便一放。上了初中,女儿开始小心翼翼地守护她的抽屉。每次打开抽屉.她总是左顾右盼一番.生怕有人偷看抽屉里的秘密。而这时,原先那些小人书、小玩意儿和童年的小秘密。早已被她“发配”到了旁边不带锁的抽屉里。显然.女儿已经有了只愿意自己知道的零神圣、蕞珍贵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