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反馈信息看,无一技之长,缺乏新的职业技能,往往成为下岗职工重新上岗的主要障碍。对下岗职工进行就业培训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从调整教育与培训的专业结构入手,进行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使之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充分,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整体就业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市场的中心环节是职业介绍,它要以职业培训为基础,而就业预期是培训与就业的关键,职业介绍只有与供求预测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职业介绍的成功率。随着产业结构的动态变迁,政府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强劲,社会对高职高专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剖析制约高职教...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待就业问题由多种因素造成。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造成大学生就业总量上的待业,经济增长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和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造成的结构性待业,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磨擦性待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大学生就业期望不合理造成的自愿性待业。促进待业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毕业生自身四方的协同,但政府和高校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制约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中,大学生是双重身份的主体:对于高等教育机会需求而言,学生是需求主体;对劳动力市场而言,大学毕业生将成为劳动力供给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供求均衡度的计量指标,也是实现各个主体利益的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框架下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的关键,以保障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策对象的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认同度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际运行,因此,大学生群体对相关就业政策是否有效的主观体验和认识也应该成为评价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效的一个重要参数.调查显示,不同院校的毕业生 对“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效的感知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可见,大学生群体在不同高校间已经形成内部的分层,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就业政策需求.不同学科的毕业生除了在“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实效感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拓宽就业渠道”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效感知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收益偏低的经济学分析:劳动力流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的劳动力流动频度范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就业收益,而我国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抑制了大学生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进而降低了大学生就业收益。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收益的对策在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  相似文献   

7.
魏俊燕 《文教资料》2009,(26):216-2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到社会排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社会网络排斥、社会制度排斥和社会歧视排斥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尽力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不但需要政府给予干预,政策给予适当倾斜,而且需要高校根据市场和国家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去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从多维度、多方面,以多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大学生就业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部门偏好和地区偏好。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认为地区间收入差距相对悬殊、转换工作的成本较高、社会保障差异巨大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就必须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再加之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就业信息不完全等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大学生通过就业获得个人收益面临投资风险,而要规避风险,就需要优化高等教育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同时家庭要调整投资理念,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训练工作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就业训练事业得不到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及时地按照市场需要提供合格的劳动者,不能有效地调节劳动者素质结构,就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因此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就业指导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劳动力市场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就业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基础条件。因此有计划、有阶段、有重心地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致使大学生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分布不均衡而凸显在就业领域的一种现象。高校共青团需结合自身工作,在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正能量和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进行角色定位,将着力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扎实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作为有效路径,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和对劳动力市场监管不够,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因此,要从重构社会价值观念,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就业法律法规等方面逐步消除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实现男女大学生就业平等,提高女大学生整体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和对劳动力市场监管不够,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因此,要从重构社会价值观念,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就业法律法规等方面逐步消除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实现男女大学生就业平等,提高女大学生整体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扩招后,为就业市场输出数百万名本科毕业生。当前国内企业用人需求较为平缓,和激增的大学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企业在录用本科毕业生时,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录用条件标准越来越高。高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集中力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发现,一是我国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时有空缺,要求较低的岗位则有较激烈的竞争度;二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晰,抗压能力差。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需要学生自身、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以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毕业生质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大学生产品的供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达到平衡,逐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从本质上看是结构性问题而非数量问题。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要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题需要在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提升就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手段与有效措施。作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我国与欧美国家在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政策制定与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行精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注重对学生软实力和硬技能联合培养,完善师资队伍,协调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的因素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运行并不稳定。大学毕业生高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及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并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鉴于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压力,同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各国都关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投入,以此弥补劳动力市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紧迫又复杂的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财政分配手段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社会的供给与需求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因此,从财政分配结构改革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拉状况,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利用财政手段促进就业水平提高的措施,针对我国社会现状提出我国财政分配结构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