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教授高中物理第三册(人教版)第22章《原子核》过程中,遇到这样一道试题:1^2H+1^3H→2^4He+0^1n这个反应是化学反应还是核反应?  相似文献   

2.
彭俊锋 《中学理科》2006,(11):88-88
笔者在教授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三册第22章《原子核》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道试题:^21H+^31H→2^4He+^10n这个反应是化学反应还是核反应?  相似文献   

3.
现行《生理卫生》课本第55页指出“血液流经毛细血管,血浆中的物质,如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可以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细胞间隙里,形成组织液。由于组织液和血液之  相似文献   

4.
5.
硫酸的浓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比如:"Fe与H2SO4反应"中,硫酸的浓度不同与Fe反应程度不同,反应产物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H2SO4的浓度进行定量研究,找到生成不同产物的最佳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硫酸的浓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比如:“Fe与H2SO4反应”中,硫酸的浓度不同与Fe反应程度不同,反应产物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H2SO4的浓度进行定量研究,找到生成不同产物的最佳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说: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和产物,不少化学教师有不同看法,实验时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大体上有下列二种意见:  相似文献   

8.
1.将硫酸铜晶体放在蒸发器上加热,制取无水硫酸铜。 2.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放入上述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再向其中二支试管中投放薄片状氢氧化钠。在另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冰醋酸,  相似文献   

9.
10.
Ag+废液的回收与再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回收学生做实验中含Ag^ 的大量废液,利用适当的回收方案,加以处理,再利用,既节省了实验经费,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魏书彬  马玉兰 《化学教学》2006,(2):62-63,58
“分别Na3PO4,NaH2PO4,NazHPO4三种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其沉淀物:A.都是Ag3PO4B.分别是Ag3PO4,AgH2PO4,Ag2HPO4 C.都是AgH2PO4 D.都是Ag2HPO4。这是1987年全国化学竞赛试题第19题选择题,这道题正确答案为:A。资料显示磷酸的钠、钾、铵盐及磷酸的二氢盐都易溶于水,  相似文献   

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是一种高灵敏、高分辨的元素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技术.本文用该技术研究了照相明胶中S原子与Ag+相互作用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照相明胶中的蛋氨酸、蛋氨酸亚砜残基均能通过S原子与Ag+作用,而且在所研究的明胶中蛋氨酸亚砜残基的含量远高于蛋氨酸残基的含量,这意味着在与Ag+键合过程中前者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本文还比较了不同原料制成的明胶与Ag+的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进行了绿色化改进.新型实验把试剂用量降低至常规实验用量的1/10以下,实验既取得了良好效果,又减少了有毒试剂对学生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新型实验已经推广应用于目前的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曲线表征”四重表征,多角度对Fe3+与Ag的可逆反应进行验证,并创新设计了双液原电池微型实验对该可逆反应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对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沉淀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沉淀的成分,并找到了产生沉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稀硝酸作氧化剂时,有些反应式中水是反应物。例如: ①3P+5HNO_3+2H_2O=3H_3PO_4+5NO↑  相似文献   

17.
18.
通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一定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你如果取过量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在反应后剩余的黑色的氧化铜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粒子,这红色粒子不是氧化亚铜,因为它不溶解在热的稀酸中。在试管里放入足够量的这样的红色粒子,注入适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硫酸铜,这说明红色粒子是铜。  相似文献   

19.
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为何物?现行高中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介绍为Cu2S、CuS,这种解释一直被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认可。就笔者了解的资料来看,1985年第1期《化学教学》刊载的《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机理商榷》一文,1999年第3期《化学教学》刊载的《铜与浓硫酸反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招生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现行的高考制度忽略了各院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考生填报农科专业,不少是出于无奈,因而报考农科专业不仅数量少,质量也较低;其次,由于统考统招的对象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这种以解决“就业”为出发点的招生办法又往往使参加多年农村实践的历届高中毕业生难以进入高等农业院校深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