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位美国老师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感到孩子们画技非常高,她以“快乐的节日”命题请孩子画,所有的孩子都画了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画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呢?顺着孩子的视线,她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教师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令她吃惊的是,孩子们竟然无从下笔。“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我国创新教育呼  相似文献   

2.
案例: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并且一模一样.惊叹之余,他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下是笔者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先由教师分析苹果的结构,并在黑板上作示范,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然后让孩子按步骤画;日本的孩子画苹果,是教师先擎一个苹果,孩子观察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是教师提一篮苹果,由孩子们任意拿一个自己照着画。由于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美国和日本的孩子画出的苹果却奇形怪状。  美日孩子画的苹果虽然很不像,但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摸索的结果,包含了他们的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中国孩子画得最像,是由于输入了教师的观察和分析,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只不…  相似文献   

4.
大爱无痕     
“教师必须有一个浸满着人间大爱的灵魂,这样的一个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班里有个叫小平的男孩儿,他是个出了名的性格怪异的孩子。一次美术公开课上,老师让孩子们用轻松活泼的线条作一幅有趣的想像画。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画出了各种美丽的图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个经典的故事:美国教师要孩子画苹果,是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发一个,孩子们可以摸、闻,甚至咬上一口,孩子们第一次画出来不像苹果,第二次也不像苹果,第三次画出来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是拿着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一次就成功,个个画得像苹果。反思这两种做法:我们是去关注过程,还是去关注结果。通过画苹果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给孩子一只“生活中的苹果”。  相似文献   

6.
在大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请孩子们以“我的幸福”为题画一幅画。按常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不可谓不幸福,想必孩子们能画可画的“幸福”该会多么的多姿多彩!可出乎意料的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竟纷纷嚷着说他们不幸福,自然是画不出来的。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栏目播出的真实一幕,不免令人惊愕。我们不清楚这些声称自己不幸福的孩子在他们的同龄群体中究竟能有多大比例,乃至是否具有普遍性。然而,谁都不会否认,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童年的幸福。那么,究竟是谁拿走了本该属于这些孩子的幸福呢?实际上,拿走孩子…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大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自纸,请孩子们以“我的幸福”为题画一幅画。按常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生活不可谓不幸福,想必孩子们能画可画的“幸福”该会多么的多姿多彩!可出乎意料的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竟纷纷嚷着说他们不幸福,自然是画不出来的。这是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栏目播出的真实一幕,不免令人惊愕。  相似文献   

9.
发展幼儿语言,不仅要在上课时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谈话以及孩子们的相互谈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我注意倾听孩子们的谈话,随时启发他们观察周围环境和说出有内容的语言以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春天到了,我指着教室里挂着的一幅春天的图画,让孩子们看。他们看着,看着,说开了:“这画真好看,有花,有鸟,有树。”“还有一条小河。小朋友在草地上玩。”孩子们说的是图画中的枝节,没有注意到这幅画的特征,不能连贯地说出中心内容。我就启发孩子们:“大家看看图画中的树和我们园中的树一样吗?”一个孩子说:“一样,我们操场上的树上也有绿叶子。”一个说:“不一样,操场上树上的叶子很稀,到夏天就长得多了。”我对孩子们这一发现加以鼓励,又进一步启发他们:“对了,到了夏天树叶就长得多了,那么现在是什么季  相似文献   

10.
一本杂志上登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图案都没有。孩子们“哄”的一声大笑起来。这位教师却微笑着向大家说:“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的孩子画得天马行空,一年级的孩子画得有模有样,二年级的孩子画得中规中矩,三年级的孩子就一脸茫然。我们在教会孩子绘画技巧的同时,是不是也正在剥夺他们身上一些更宝贵的东西——近来,在一个教师论坛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一位老师在假期里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给双职工家庭的小朋友上课。他给孩子们出了一个画画的题目——季节,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样子画出来,老师告诉孩子们:"你想怎么画就怎  相似文献   

12.
创意贴画     
本学期,大一班美术课由我上,这个班的孩子们喜欢画画,而且有的孩子还真画得不错,不过每次美术活动过后,总有绘画练习纸被扔到垃圾筐里,我看着被孩子们扔掉的画,真有点心疼。几天前我不经意地翻看幼儿的练习画,灵机一动,何不变废为宝用废画进行创作呢?于是我挑了几幅画剪下上面的各种图案,重新组合粘贴起来。美术课上,我拿出粘贴好的作品让幼儿看看这幅画是谁画的,大家都说“:这不是画的。“”那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有的说剪的,有的说是拼的,还有一个孩子说:“这是粘贴画。”嗬,还真有明白人呢!“好看吗?”我问“,好看!这些都是从哪里剪来…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说中国云南昆明与美国的一个城市进行交流。美方派一个老师到中国,当时正耍过圣诞节,美国老师叫学生画一幅表现节日气氛的图画,图画交上去了,却让美国老师大吃一惊,他发现所有的孩子画的都是同一内容:一棵挂满彩灯的圣诞树。原因在哪里呢?后来他发现教室里就挂着这样一幅画。  相似文献   

14.
朱晖 《中学文科》2009,(6):59-59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一个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一幅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好奇的老师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  相似文献   

15.
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大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养了火鸡。”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这个皮肤棕黑、又瘦又小、头发蜷曲的孩子面前,低头问他:“能告…  相似文献   

16.
用心作文     
<正>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美国学生琳达在昆明进行交流时,看到中国孩子画技很高,就出了一个命题"快乐的节日"让孩子们画。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画的都是"圣诞树"。原来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当琳达把墙上的圣诞树遮盖起来后,孩子们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由此,黄博士得出这样一个训练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  相似文献   

17.
王其华 《班主任》2012,(1):60-60
正感恩节前夕,美国芝加哥一家报纸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们想感谢的东西。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可一个皮肤棕黑、头发卷曲的男孩交上来的画却让女教师吃了一惊:他画了一只手。  相似文献   

18.
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幅幅充满童趣,灵动而又恣意的日记画,心中既充满了自豪又无限感慨。自豪的是:孩子们终于知道画什么了,离开老师也能独立完成自己真实感受的作品了。感慨的是:在这之前的教学中,"为什么孩子在课堂能画得很好,回到家却不知该画啥?怎样才能让他们主动去画,画自己喜欢的画?课程应该怎样安排才能做到这些?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19.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20.
巧指妙印     
指印画是孩子用指印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选择丰富多彩的颜色,再用各色闪光笔添上一些简单的点或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画面。同时,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陶冶幼儿的艺术情趣,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成功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