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一道作文命题说起 199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是《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写自己学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则写自己学别人写的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学钓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来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短语,上述的不同理解正是因为对作文题语法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而产生的: a.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b.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这两种理解都合逻辑,合情理,也合乎语法规则,因此,尽管有的考生写了看来与“学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钓鱼”,也不能判为“脱题”,因为该考生看过一篇《钓鱼》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3.
屡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的 ,或者《雷雨》是为什么写的这一类的问题。老实说 ,关于第一个 ,连我自己也莫明其妙 ;第二个呢 ?有些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 ,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 ,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 ,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愤懑 ,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 ,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象的时候 ,逗起我的兴趣的 ,只是一两段情节 ,几个人物 ,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雷雨》对我是个诱…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新形式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每位考生面临的新课题。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 ?根据近年高考作文和平时话题作文训练的实际 ,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话题 ,不另起炉灶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 ,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可以根据话题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象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事 ,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但是这种“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它最基本的要求是与话题相关。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一点。例如 2 0 0 0年高考 ,河南一位考生以《品味冬天》为题作文 :“有人说世界千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高考《考试说明》写作中有“文体自选”一项,这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了施展特长的空间。如果考生擅长写议论文,笔者建议你不妨选择演讲稿这一文体,它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指导高考的体会试着谈一下这类文体的写法。首先要广泛地占有材料。高中生写演讲稿最大缺点是缺乏实据,往往流于空谈。阅卷老师读后感到大而空,无据可抓。好的演讲稿,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鲁迅的《在未有天…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听童话故事,有些孩子还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著名的童话故事。基于这一点,我采取摆摆、说说、写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编童话。 1.摆摆。首先,我以和学生一起参加自编童话比赛的资格,说出自己想编的故事是《小灰兔智斗大灰狼》,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想编的是什么故事。有的说:“我想编好心的小松鼠”,有的说:“我想编长颈鹿得救了”;有的说:“我想编小猴种树”;有的  相似文献   

7.
我谈攻擂:看到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我想了很多很多。尽管如此,我仍很犯难。为什么呢?如果写议论文,那一定需要许多溢美之辞,可我觉得自己的“文采”并不高;如果写童话,首先要有丰富大胆的想象与创新,否则文章毫无生气……我左思右想,反复斟酌,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魔法”“精灵”“选举”等字眼。就这样,灵感一来,我文思如潮,写出了这一篇让自己满意、令老师高兴的小故事———《一颗奉献的心》。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精神食粮———《新作文》!  相似文献   

8.
韩寒:我拿不了高分当年坦称自己在学校时语文考试曾获不及格的韩寒这次面对高考作文题依然显得“信心不足”,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虚晃一枪:“《北京的符号》这样的考题如果让我写,肯定拿不了高分,不是我所擅长的,但应该很容易写。我个人感觉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超凡的想象力,《北京的符号》让人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但如果绝大部分考生都一成不变地写这些,肯定会让考官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考生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彰显出自己的独特个性,那种既符合考题要求又新鲜地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肯定能拿高分。余华:作文题不错…  相似文献   

9.
北京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一 )题目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该试卷阅读题有此文———编者注 )读后感要求 :把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字数 6 0 0以上。(二 )请你以“我和体育”或“我和艺术”为话题 ,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把自拟的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字数 6 0 0以上。上海卷写作第一题读了现代文阅读 (二 )《亲近自己的双腿》(该试卷阅读题有此文———编者注 )后 ,请用 2 0 0字左右的议论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作第二题题目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提示 :“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 ,夸奖 ,赞美 ,自豪…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多地注重生活化和人文化。如专家所说“不难为学生”。确实,像今年江苏卷的《好奇心》,四川卷的《坚强》,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浙江卷《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等,立意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应该说好写。但是有的考生却反映说好写却写不好,这点我能理解。据说这些考生平时作文也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平时不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和挖掘素材,没什么可写;二是经常不重视练笔,不会写。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试题请以“告别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开放”的命题作文,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告别”这个动词,去展开联想与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连带成分,组合成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做题目。例如,以具体事物命题的《告别“初三”》、《告别家乡》、《告别英雄》等;以抽象事物命题的《告别悲观》、《告别自卑》、《告别狭隘之心》等。下面,重点来谈谈写作“要求③”中关于如何体现出“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13.
上课了,我首先从“秋天”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眼里的秋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有了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大大超出我的想像:有的诵读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好词佳句,有的展示自己的想像画,有的谈起自己在秋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室里顿时充满“浓浓的秋意”。紧接着,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起《秋雨沙沙》,通过情境的创设自然地融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14.
[文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说说你自己。要求:①文章要展示你的个性特长或个性特长的某一个方面;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题解]此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妙,难。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说自己,道个性,选材的面比较宽,考生都有话可说,这是“妙”。在这个世界上,你最了解的恐怕就是自己了,但是你未必能说得清。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要将这些表现清楚,凸现出鲜活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今天学了第20课———《长城砖》。它讲述了一个故事:长城砖以前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了,可是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长城砖被人们送到美国的一座大城市去展览。它听到了人们对它的赞美,知道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懂得了一个人不能缺少自尊和自信。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缺少自信的人。我就是一个。在我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觉得自己肯定写不好,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我一点也没有信心。可妈妈对我说:“写作文其实就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把你心里想的表达出来就好了。我相信我们的雨薇一定能写好。”听了妈妈的话我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文的题目,有的以主要人物的话语、姓名为题,有的以时间、地点为题,有的以成语为题,不一而足。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课文中心。因此,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问:“从课题就知道本文主要写什么?”(主要写鲁迅先生。)再问:“同时还能知道什么呢?”(鲁迅是我的伯父。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指出这些问题,就确定了思考的范围。接着进一步问:“以前我们学过《刘胡兰》,那是通过一件事情来表现刘胡兰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体要求比较开放,2001年高考作要求由原来的“体不限”改为“体自选”,意思是由考生任选一种体写,这表明高考话题作对体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让考生自己选择而已。与之相应的是在作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中”规定了“符合体要求”的项目,并且在《说明》中说明:“符合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体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选定了一种体,就要“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要“写什么像什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写成非此非彼的“四不像”章。  相似文献   

18.
董曙 《中文自修》2007,(9):52-55
2007年上海语文高考考的是命题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要写好此文,首先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坎”。大部分考生认为,“坎”就是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要写出脱俗不凡的文章却并不容易。考生必须在立意的深度、选材的新颖、语言的功力、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显示自己的亮点。有的考生认为,“坎”不一定仅限于触手可及的实体,它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求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语言积累较少,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呢?教学中,我以“读”为突破口,逐步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促其说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朗读体悟说写迁移苏教版第三册《秋游》中有这样典型的句式:“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教学…  相似文献   

20.
校园英雄     
Y哥开言:一首歪歌出炉,闻之清香,观之似曾相识。“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字词都在写我。”写老师,写同学,写青春的感动,此乃神似;唱词押韵,唱词工整,此乃形似。到底“似”什么?是成龙原版的《真心英雄》呀。一起唱自己的英雄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