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如学习不努力、贪玩、不遵守纪律、不听话等,就连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会不断犯一些小毛病,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学生接受有限,让教师深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受。也有的教师经常会对某些所谓“差生”摇头叹息,  相似文献   

2.
程如林 《中学物理》2012,(11):28-29
在高中物理“气体压强”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大气压强”问题,教师通常会建立两种压强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问题,这两种模型分别是“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由于初高中教材衔接不够紧密,所以,学生搞不清“气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有什么区别,也搞不清“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学生对现有知识...  相似文献   

3.
合情推理重在发现,演绎推理重在证明.可是教师在进行合情推理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猜想出许许多多的不同结论.学生的这些猜想有一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是不合情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乱猜”.然而教师往往很难对学生的猜想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有时即便是知道学生的推理有误,但教师的“反驳”也难以令学生信服.这样,学生也就很难悟出合情推理的真谛与一般规律.事实上,无论是归纳还是类比,都有其一般规律,都不是“乱猜”,更不是“瞎猜”。  相似文献   

4.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起着重大作用。这种由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中也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特别是头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师生之间相互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生命活力的内驱力。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打交道时…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的活教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出什么样的学生”,此话不无道理。因此,我认为,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会给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以“为人师表”的形象去影响学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暗示了“果子”是教师或家长预设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总是会为学生预设“果子”的,书本是“果子”,教学目标是“果子”,价值引领也是“果子”。为孩子预设“果子”是教师或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或家长不为学生预设果子,,而只谈学生主动探  相似文献   

7.
“会学”比“学会”更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从而要求教师设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包括校外、社会,以至终生受益。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工作的目标和出发点,也是教师工作的结果和归宿,而以此作为教与学的评价标准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教师普遍认为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于是,有一些教师,当学生难以管教或不听话时,动不动就会对学生说:“等着,我叫你班主任来。”(因为一般来说学生都怕班主任)这本是吓唬学生的手段,当然有时也真的会叫班主任来收拾“残局”。  相似文献   

9.
人们把教师赞美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工程师”也会受到伤害,也会有烦恼,也会出毛病。特别是在今天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师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来自教学的,来自学生管理的,来自自身精神和生活的,等等。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者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 ?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  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朋友是个思想库,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可以获益,“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虽是夸张的说法,却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也是教师的朋友,学生也有教师所没有的思…  相似文献   

11.
谈情感教育     
教师若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就会关爱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实践证明,一个忠于职守的教师,必定会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慈母般的爱与情。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重要支点。老师爱学生。学生也会喜欢老师.这又会促使老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直接用“孩子们”代替“同学们”来称呼他们,学生不仅能接受而且会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2.
对教师实施量化管理有利于学校对教师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全员聘任制的推行提供科学依据,对教师的量化考评必须要有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例如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生”是第一层次,“教学生学”是第二层次,但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生学”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教学生会学”才是高层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钱”的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谨记并奉行“人亲钱不亲,钱清人才清”这一社会交往的普遍规则。因为学生普遍对“钱”比较敏感,教师对“钱”的表现就会对他们产生远大于言传的身教作用;再则,“金钱观”是学生重要的道德基础,它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必然的联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立身处事的方向和原则。因此,在与学生(及其家长)涉及物质利益的交往中,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慎言谨行。具体而言,班主任在以下场合应特别谨慎:其一是对班费的管理。现在的中小学每个班都…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人们一谈到教师就会联想到“园丁”“蜡烛”“人梯”这些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也是有“责任”的,至少说明,教师的整体形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延展。而实际上,教师形象也已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15.
郭昭鹏 《贵州教育》2010,(15):46-46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误区是师生之间所谓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泾渭分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二者之间不能有任何的交换,否则就会有违伦理道德。“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指学识方面,也指道德方面。仅就从道德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只不过学生由于阅历、经验的欠缺,由于年少气盛,才会犯下他们有时也始料未及的错误;而教师犯的错误相对少一点,但并不等于教师是道德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16.
崔中静 《现代语文》2005,(6):81-81,85
教师走进教室,不可能老是板着面孔,要讲究表情语言。俗话说,“诚于衷而形于外”,“喜怒形于色”。不同的表情会给学生以不同的影响。当教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时,学生会心情愉悦;当教师“神采奕奕”、“容光焕发”时,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假如教师“面色铁青”、“冷若冰霜”,学生便会惊恐、紧张;假如教师“蹙额锁眉”、“思绪万千”,学生就会忧心忡仲,百思不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表情太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状态探讨余文福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若按对象关系划分,可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主要指教师授课;第二种指学生向老师课堂课...  相似文献   

18.
旷玉萍 《云南教育》2002,(31):48-48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于听学生“讲”,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和问,面对学生的问和答则不够重视,使之流于形式,这对教学实在不利。一方面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另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不喜欢“张嘴巴”。我认为教师重视学生的“问”和“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讲”。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不再是圣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中的合作者。教师就像“牧羊人”,学生就像“羊”,“牧羊人”要给“羊”找…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如何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人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作为教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也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而能否发掘出他们的潜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否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与自豪。笔者的学生多是所谓的“低差生”,两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成功教育”确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心理学有个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高期望,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然而,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