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教学模式是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我们的思品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校和谐生活的缺失——来自儿童生活体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儿童生活体验的视角关注学校和谐生活,儿童的公正生活体验是学校和谐生活的道德基础。学校不和谐生活对儿童成长的不道德影响在于,不仅侵犯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也动摇了儿童对公正的信念。在教师的思想中,工具理性的泛化和民主观念缺乏,可能是导致学校生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生活.并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达到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学会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道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能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因此,小学品德教育要体现教学生活化.把教学的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让教学情境创设再现儿童生活.在教学中活动体现儿童生活.使课堂文本内容与儿童生活构成一种互补关系,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品德教育。促进儿童的道德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儿童的经验世界.儿童的期待和困惑及他们需要的形式等都是我们丰富的教学资源。文本的体验是儿童的自主活动.更应当从儿童出发.无论是课堂整体架构的设计还是细节的推敲.无论是当前体验目标的设定还是文字背景内涵的追寻.出发点都应当是儿童。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儿童身心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虑影响了儿童在教育和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因此,有必要探讨、理解和提升儿童幸福能力,促进儿童幸福成长。儿童幸福能力是儿童在追求和获得幸福的过程中体现的综合能力,包括幸福认知能力、体验能力、共享能力、创造能力和反思能力等五个要素。培养儿童幸福能力,需加强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幸福能力的关注,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并为儿童追求幸福创设适宜的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学业情绪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以大班幼儿及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共228人为被试,采用图片测试法考察了其对数学任务图片和数学情境图片的基本情绪体验,及基本情绪体验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班幼儿与一、二年级儿童对非符号任务图片有较积极的情绪体验,但三年级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消失.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的消极体验随年级提高而明显增长.三年级儿童对讲课和解题情境的图片均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负性情绪.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幼儿的情绪体验不能预测其数学成绩,而在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后,小学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和讲课情境图片的情绪体验能显著负向预测数学成绩.研究有助于揭示儿童早期阶段情绪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数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童具备审美体验的生理机能与心理基础,新奇点燃了儿童审美体验的火炬,趣味推进儿童审美体验的绽放.儿童审美体验在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机能中展开并在准备、...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成长总是处于"正在进行时"中,儿童的心智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独特的经历等,这些影响最终都是通过儿童自身的体验形成个体性的经验,在儿童的自我塑造中沉淀为儿童个体的心智图景。正是最终由儿童的自我塑造促成了儿童真实的成长,因此如何认识"说教""体验"以及"权威评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儿童身体在儿童自我塑造中的意义,从而引导儿童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建构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实现更加积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图形体验为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感知在体验过程中具有促进"表象性质"发展的作用,是儿童探索、建构并和客体世界联系的有效途径,为儿童智能的良性发展夯实了基础,对儿童阶段性转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图形体验和儿童智能发展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儿童图形体验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并阐述了儿童图形体验对儿童智能发展的评估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信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不足往往产生自卑,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不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更多是依赖具体的情境而获得,所以创设激励和体验成功的情境,消除儿童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教育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尊重儿童的“自动”.给儿童的“自动”留下空间和时间。通过游戏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其在游戏中得到教育,用游戏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昕”。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把识字贯穿在游戏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玩着游戏.其中的生字也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自我情感体验也发生于3岁左右。伴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产生,学前期儿童的自尊也随之出现。而家庭是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社会载体,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都有形或无形地在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施加着影响。对于处在3~6岁发展阶段的儿童,家...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儿童来说.音乐带来的愉悦感甚于其他任何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与其让儿童静听,不如运用艺术通感,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肢体,感受美,体验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雁 《辽宁教育》2009,(6):51-5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它遵循了儿童生活的规律,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热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秘密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普斯曼在他的《消失的童年》一书中说,秘密是童年的标志.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对待儿童秘密的态度,父母应该是欣然接受它,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对儿童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教育,了解他们又不破坏他们的安全感和平衡感.帮助其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庄丽敏 《教育》2014,(30):18-19
每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和完满人生之路,起步于早期的情绪与情感生活状态,即儿童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形成。儿童期是情感发展的最佳期。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体验、感悟又是情感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儿童充分感受、体验,有效激发儿童的内在情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体验是课标的新理念,贯穿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人的智慧发展重要形式之一.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取材,注重儿童主体地探索与发现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 :“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 ,教学重点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本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学习数学 ,力求体现以下价值追求 :1.将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强调从儿童周围生活中取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组织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思想与方法。2.使儿童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整理、讨论、操作、调查等…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认识、感受世界,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感受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 1.在活动中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