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考虑网络外部性与专利创新程度的条件下,对创新者不许可策略、固定许可策略与变动许可策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创新者的最优专利许可策略。研究表明,当网络外部性较弱时,变动许可是创新者的最优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较强时,固定许可是创新者的最优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适中时,如果创新程度较低,创新者将选择变动许可策略,如果创新程度较高,创新者将选择固定许可策略。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与制定专利许可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提成+固定费”的两部制专利许可合同是不完全合同,发明人可以在合同中规定新产品的价格,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共存情况下,分析了两部制许可合同,以及仅附加价格条款的许可合同,比较了发明人的专利费收益,提出如果信息不对称,与两部制合同相比,附加价格条款,将增加发明人的期望收益,但对事后收益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依据线性反需求函数、零技术交易成本和渐进性创新的假设前提,建立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与低质量产品生产企业间质量提高型技术许可模型,在讨论质量差异性条件下Cournot双寡头垄断市场一般均衡的基础上,分别找到并比较了固定费用、提成以及固定加提成等三种许可方式下的最优许可决策、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及其随质量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技术拥有方角度而言,提成许可总是最优。而在固定费用许可约束下,只有两产品的质量差异程度较小时许可才会发生。但固定费用许可一旦发生,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却达到最大,并且通过算例说明了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差异程度越大,固定费用许可较许可前或提成许可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优势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方  张胜  黄欢 《科研管理》2019,40(5):212-221
在专利资源碎片化的背景下,专利市场治理在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美国航空产业专利市场治理案例为对象,通过博弈分析和案例论证,研究专利资源碎片化情境下的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资源碎片化导致专利市场交易成本负担过高,市场机制失效,出现专利市场反公地悲剧;政府通过强制交叉许可、价格管制等手段降低谈判成本、控制许可成本,促成专利池组建,有效治理专利市场失灵,避免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技术存在互补关系且创新者在纵向结构上不对称时,网络外部性对专利联盟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内部创新者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开放式专利联盟是最优许可策略,但是并不是外部创新者的最优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时,外部创新者倾向于选择开放式独立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小时,外部创新者倾向于选择封闭式独立许可策略.该研究为网络外部性环境下互补性技术许可策略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并比较了差异古诺双头垄断模型中固定费用许可、提成许可以及两部制许可方式的区别,得出了与Wang关于最优许可方式不同的结论。假设不存在模仿的可能性,发现在古诺异质产品市场中,两部制许可方式和单一的提成许可方式都有可能成为最优的许可权策略。  相似文献   

7.
专利证券化是实现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重要途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是以专利许可费的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的专利证券化."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中国首个采用双重许可模式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以此为例,对其采取双重专利许可模式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产生的相关风险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专利许可费收益...  相似文献   

8.
肖延高  韦永智  王雎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65-1169
 先前关于专利许可策略的研究一般假设专利权人具有完全讨价还价能力,被许可方只能“接受或拒绝”专利许可契约,未考虑被许可方技术能力的动态演化。文章基于完全对称信息以及单一先动者和单一后来者双寡头市场假设,从技术能力演化视角,研究后来者在技术引进、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等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利许可策略。研究表明:技术引进阶段,在给定条件下,后来者采用提成许可方式和固定费用许可方式优于放弃该专利;技术模仿阶段,后来者可通过降低自行研发的成本来提高讨价还价能力;技术创新阶段,交叉许可是后来者降低交易成本获取专利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是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它可以保障创新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创新成果的独占权,但由于许可垄断也导致了社会福利损失.本文研究了专利制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专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丹  王宗军 《科研管理》2012,33(2):88-96
放松第三市场模型假定条件,引入企业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建立一个四阶段的双寡头研发竞赛博弈模型,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来考察具有不完全议价能力的竞争企业各自的政府在考虑消费者剩余时最优的研发政策。研究结论表明:首先,各国政府对本国消费者剩余的考虑影响其对本国企业研发的补贴率,进而影响竞争企业的研发行为。其次,只有当技术领先企业进行较小程度的非显著创新时,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才会对政府的研发政策产生影响。最后,在不同的技术许可策略下,双边政府最优的研发政策不同。对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在固定费许可下要高于在产量提成许可下的情况。而在一定的技术许可策略下,许可双方企业对议价能力的预期则会明显影响各自政府的研发政策。如在产量提成许可下,对被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随着自身议价能力的降低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众多企业试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仅有极少数企业成功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商业模式创新失败这一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其对企业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鲜有研究涉足。因此,基于扎根方法,通过多案例研究挖掘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对后续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对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发现:从创新者个人层面看,商业模式创新失败会促使创新者对先前商业模式创新活动进行反思,进而影响知识获取和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目标的设定;从创新团队层面看,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影响了创新者再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意愿,这一意愿受到团队包容的影响,会推动后续商业模式创新。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的角度拓展并深化了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专利领域存在“反公地悲剧”的现象,其理论研究比较丰富,但相关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基于2003-2011年高铁制动技术的发明授权专利数据,采用帕累托系数、绝对指标和首位度法测量了我国高铁制动领域专利分布的趋势。研究发现,在高铁制动技术领域专利分布呈现先集中后分散的态势;专利态势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应当实施专利集中等战略,避免和消除“反公共地悲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标准必要专利FRAND许可承诺是一个具有多重目标和协调多方利益的私人规制治理制度,对FRAND做一般的原则性规定并以基于良好意愿的私人谈判为基础是治理有效的内在要求。FRAND承诺本质上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合约承诺,大多情况下的FRAND许可费争议属于合同法问题,只在特殊情况下其才违反反垄断法。因此,对FRAND许可费纠纷应坚持合同法优先,采用“合同法+反垄断法”的混合实施路径。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应避免对FRAND许可费实行价格监管,法院和执法机关在具体案件执法中对FRAND许可费的确定应重在坚持“事前递增价值”基准并基于个案来裁定。  相似文献   

14.
个体的理性,并不会导致集体理性的产生;相反却会酿成"公共地悲剧"。本文建立一个分析在集体中为何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数学模型,并指出,集体人数越多和个体越理性,产生"公共地悲剧"的现象就越严重。而提高对"乌合之众"危害性的认识,适度控制集体人数,提高集体意识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则是克服领导过程中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生机制下旅游资源经营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勇  楼嘉军 《资源科学》2008,30(8):1176-1183
以往研究认为,旅游资源“公共地悲剧”治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明晰产权和政府干预,但是,基于产权界定和产权安排所进行的旅游资源“公共地悲剧”和“反公共地悲剧”分析,关注的是既定产权结构下经营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及结果,仅从资源所有者、经营者权利角度关注公共旅游资源悲剧和相关制度选择,却忽视了不同治理模式所界定的不同利益分配格局下经营者行为及其对资源开发效果的全面分析。本文从经济性角度将旅游资源分为基础性和经营性两种内生性生产要素,通过分析不同合约结构下经营者的行为探讨分析了旅游资源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即便政府干预旅游资源的经营,也未必能够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在合适的合约结构和激励机制下,市场经营也未必会破坏旅游资源,有效的合约结构和利益分配格局可以在更为实际的操作层面上解决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就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研究而言,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各种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用科学的态度、踏实的实证方法来研究市场经营和政府干预环境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及其对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效率与局限的影响,从更为现实的角度来研究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往往以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更新为先导.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连接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对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的探索,有助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文章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内涵,明确了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对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并探讨了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特征,最后从方法论、基本方法、具体方法三个层次构建了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专利联盟理论及其对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作为相关专利权人之间的一种战略性组织,专利联盟能较为有效地解决“反公地悲剧”问题和和规避专利丛林,同时放大了专利的作用,强化了专利权人的谈判地位和征收专利许可费的能力,甚至控制和左右相关专利技术的发展走向,给联盟成员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我国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和熟悉专利联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理,从而积极地应对国外专利联盟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可以参与或组建自己的专利联盟组织,提高专利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专利许可费率特别是标准基本专利许可费率过高是当前制约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问题。单一经济视角的专利价值评估和无公权力监管下专利权人主宰的许可谈判是导致这一问题愈演愈烈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规范视角的专利质量指标建立、专利质量特征和专利价值的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的专利许可费的设限,一种合法的预先的政府干预旨在将专利许可制度设计回归到促进科学技术持续创新和扩散,服务人类社会福祉提升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中国在全球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38万件,历年累积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了1900万件。从数量的角度已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全球第一,但专利的质量、转化率和运营方式等相比国外知名专利运营服务机构仍有一段距离。为了确保专利的质量,充分实现专利在创新中的价值,建立专利运营服务服务机构迫在眉睫,本文试图通过介绍Ocean Tomo公司的专利评估与交易服务、Acacia的积极许可服务、IPXI公司的许可份额化交易、AST的收购—对内许可—再出售模式、Dominion Harbor的专利银行和OIN的互助交叉许可等模式,以期引发思考,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回顾分别从积极的、消极的以及其他等3个方面对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专利联盟呈现"双刃剑"效应。一方面,专利联盟是解决企业间"专利丛林"与"反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对联盟内外部成员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促进技术的扩散,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产业实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专利联盟中存在诸如技术打包、免费搭车、垄断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及市场健康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