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最丰富最难以言说的存在,他的作品总能使人常读常新,尤其是像《过客》这样的作品,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对于《过客》,大大小小的论著和文章已谈论得很多,文字上也没有多少难懂之处,但为什么每次重谈,都有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呢?因为每读一遍《过客》都仿佛在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的丰富、博大、深刻、敏感、痛苦、矛盾、绝望、孤独、坚韧、清醒、大爱大憎与大悲大喜等等一切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思想与情感,似乎都在这篇短短的散文诗中浓缩、喷发、凝聚与升华。说《过客》是体现鲁迅思想、哲学、人格、情感、心理、个性的潜心之作,是一点不过分的。下面是我重读《过客》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野草》中塑造了一系列“过客”型形象——“过客”、“求乞”、“影”、“战士”、“死尸”等——构成《野草》独特的形象系列。“过客”是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更是鲁迅本人精神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野草》里的“过客”意象和柳诗中的“渔翁”意象的特征和意义,指出前者是五四前后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后者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失意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本文还从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和受佛文化影响等方面对两类意象进行了比较。“过客”意象受佛文化影响一是殉道精神,一是思辩哲学。“渔翁”意象受佛文化影响主要是把山水审美与宗教感悟结合了起表,达到了诗境与禅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困顿犹豫中踽踽独行,明知无路可走而毅然前行的过客形象恰是鲁迅的自我写照,成为其"反抗绝望"生命哲学的体现。过客的"犹豫"与"孤独"使其形象更真实、悲怆又崇高。过客与老翁看似两个截然对立的个体,实则为作者矛盾心理的外化,实现过客自我灵魂的拷问,体现了一位启蒙者的社会责任与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5.
《过客》和《门槛》之比较薛伟一前面?前面,是坟。──《过客》知道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吗?──《门槛》鲁迅的《过客》和屠格涅夫的《门槛》描绘的两个奋勇前进的战士所面临的共同命运,都是坟墓和死亡。而且这两个人物形象又都...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过客》篇幅很短,如此短的剧本是罕见的,用如此短的篇幅对整个人生作了如此深刻的思索,涵盖了如此深广的内容也同样让人吃惊。《过客》是象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鲁迅《野草》中《过客》一篇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指出这篇作品明显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影响,使其具有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8.
北京人艺当年同台演出《过客》与《车站》促使我对这两部剧作进行比较,尽管它们有共通之处,但它们更主要体现出的还是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深层次的,内在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过客》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思想意蕴方面,都受到了尼采的作品《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及一些诗作的影响。在创作心态上,二人也有相似之处,他们在精神上都承受着“存在良知之呼唤”的追击,都表现了以“无”为中心、为价值信仰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郭尧  刘腾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36-138
在鲁迅的作品中,“坟墓”这个意象频频出现。对于鲁迅来说,这一意象中包含着两大主题信息——“埋葬”和“留恋”,这两种共存的情感在鲁迅作品中有明显体现。通过解读鲁迅创作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对鲁迅作品中“坟墓”这一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挖掘出鲁迅作品中一系列“坟墓”意象传达的关于生命、生存的意义和苦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像滋的丝雨中,在滴水的瓦愉下,一个乘风的过客,脚步却为你重登管笛声晃晃悠悠,把我的思念系在雨丝上。萦绕在我心头的,是你幽幽的倩影,挥之不去。幽咽的雨,打湿了怀中茅草灰绿色的魂灵。我潮湿的思念,能否在你的发梢上晾晒?冷清的风,摧折着我对你的爱恋,我冻结的思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过客》中有三位“过客”,即紫发女孩、暮年老翁、壮年过客。这些人物极具象征意义,紫发女孩象征人之初的美好与单纯,暮年老翁体现了黄昏时的畏缩与逃避,壮年过客则象征着永远的游走者。他们体现了鲁迅直面生存虚无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过客》蕴含着鲁迅独特的生命哲学,也体现出鲁迅关于"行走"的深刻哲思。这种思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过客"只得走",因为他全部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都浓缩在行走的过程中,行走就是他人生存在的证明;其次,既然要摆脱牵绊坚定地独自行走,那么在路上遇到的布施就只能拒绝,这表现出过客在前行过程中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最后,过客义无反顾的行走过程也体现出鲁迅向死而生,通过直面虚妄来达到反抗绝望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对于鲁迅<过客>里的老翁、女孩、过客三个意象,评论界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老翁、过客其实是鲁迅两种矛盾爱情心理的象征,是"大我"中的两个"小我".老翁是鲁迅怕爱、放弃爱的心理的象征;过客则是要去爱的心理的象征.女孩暗示许广平.<过客>紧承<希望>等散文诗的爱情心理,表达出"我也还是(向前)走好罢"的坚定的爱情心理,孕育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5.
孙艳华 《课外阅读》2011,(8):244-244
鲁迅先生的《过客》历来有多种解读,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挖掘其内涵。剧本中有三个人物、三个方位、三个问题、三次沉思、三次惊醒,本文将从这个数字“三”来解读其中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过客     
"我看见春天已经来临,在将暖未暖的时候/细花的腰身未露、苹果的脸庞还没有眉目/甚至,街心花园里草皮的淡腥,还没有醒来/然而我还是忍不住回头,清点我的所有:/星辰、露珠、眼泪、几次挥手、几条走失的河流……/——那些生命中不确定的因素和过客/还有,那  相似文献   

17.
过客     
泰戈尔的《飞鸟集》说:"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我站在正大广场门口的天桥上,天有小雨,大多数行人却没打伞。(1)他们步履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在雨幕中化作渐次熄灭的光影。手机响,A的声音传过来:"你在哪?"我在哪?我在人流的中央,涌动的人流一次次擦过我的肩膀,可我在哪?我只能喃喃自语,像是无声地对自己的应答:我在这儿。(2)已毕业了的几个同学约在正大广场聚会,包括从国外赶回来的A,在另一座城  相似文献   

18.
过客     
一位游客慕名前来拜访当地的一位智者。这位游客发现智者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房间里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再无其他陈设。  相似文献   

19.
过客     
日光犹如一场雪崩,白茫茫,覆压在肉体与意识之上,沉重有力.暴烈的光线里似乎可以看见前生.也许,你曾是负在马背上的锦缎,在这条路上流离了一生.最后,与那匹马一同死去,归于尘土,归于这条叫茶马古道的路途.……  相似文献   

20.
过客     
经常在深夜中惊醒,因为在梦中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我想走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却悲哀地发觉自己动不了,一着急,醒了。却再也睡不着。于是回想起这些人,他们是一条线,曾经与我相交,只是如今,形同路人。我记得,曾与延鬼混了三年,那时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