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2.
日前参加一次会议采访,稿子写好并请某领导同志审阅后,准备发排。哪知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打电话来的某领导声称:稿件中有关领导的名字排列需‘再商量一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只好将即要发排的稿子再次拿去‘商量’。要求‘商量’的领导说出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话来:‘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几十个人,稿件中只提到几个人,是何道理?——我的意见是,要写都写上,要不写都别提。’我急了,浑身只冒汗。这边是当官的坚持要求在报纸上亮个相,来个‘流芳百世’;那边是拣字工在急切地等待拣字。结果,折腾了好长时间以后,我只好在稿件中增加了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辛妍 《传媒观察》2005,(9):11-13
“你找‘法晚’?这报纸在北京卖得可好。我家原来订了另一份报纸,现在改订‘法晚’了。”去《法制晚报》采访的路上,热情的北京的士司机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我读《光明日报》编辑盛祖宏的那篇以新闻界为描摩对象的小说《第八任总编》,感慨万千。小说塑造了燕华日报新上任的总编辑铁锤。虽说这是一张面向教育界知识界的报纸,但编辑部中有些人的知识水准可真够呛。铁总编上任伊始,带领了30多名青年记者与几名青年公务员一起去采访一位特级教师,要求每人当晚交出一篇通讯稿。结果中选者竞是一名清洁工,而好些记者交了白卷或半卷,即使交出全卷的也别字连篇,“什么‘一愁莫展’‘人才倍出’‘板门弄爷’‘家俱’‘既使’‘已后’,直到生造的  相似文献   

5.
在迎战百年不遇特大洪涝斗争中,金湖县被誉为‘水乡知音’的有线广播,在抗灾中与人民共患难,弹奏了一曲感人的乐章。拼命堵决口 7月10日,大雨如注,电闪雷鸣。金湖电台记者梁绪文冒雨去孙集乡采访。当他走到孙集漕泽河畔时,被这里的干群奋力抗灾抢险的情景吸引了。正当他打开录音机准备采访时,‘外小圩决堤啦’人们寻着喊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摄影记者下去采访时,不仅要带照相机,还需带上‘望远镜’和‘显微镜’”。经过一次见习采访,我深深感到这是经验之谈。马年春节前夕,我作为一名见习生,跟随《河南农民报》摄影记者张新生,到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村去采访。汽车在新开通的107国道上疾驰。我的心象新兵初次出征一样,既激动,又有点紧张。对庄是闻名全国的走集体富裕道路的典型。编辑部要求拍一组反映节日气氛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梁衡 《传媒》1999,(6):44
经常出差的人,今日住在这里,明天住在那里,总难免丢失点肥皂、毛巾之类的小东西,于是在采购、记者这一行里就有一句话:‘有钱难买回头看。’就是说临出旅馆之门再回头看一下,是否丢下什么东西。这一着还真灵,常会有所补救。我想将这句生活上的行话作用于新闻采访工作,这就是‘有钱难买回头问。’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视角     
最近,经济日报社派出3名记者,对济南钟表厂进行了采访。采访的主要内容,是该厂生产的曾独领钟表市场风骚的“康巴丝”石英钟由盛及衰的经历。经济日报从4月9日至20日,以大幅版面,用“‘康巴丝’能否再‘摆’起来”为主题,分五个  相似文献   

9.
我是部队的一名业余报道员,日常生活面窄报道范围小,而且军政训练紧张、时间少,开始,对搞新闻报道也不摸门。一九八三年我初学写稿时,只凑数量不讲质量,半年时间就写了八十多篇,而且一下笔就是三两千字。结果,稿件发出全如‘石沉大海’。一九八三年七月,我们连队一名班长带兵很有‘道道’,连续三年带出三个先进班,十五名优秀瞄准手。我了解到这件事后,上午去采访,下午就动笔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长通  相似文献   

10.
每每通讯员谈及采写稿件之甘苦,就忍不住苦涩地一笑,说:“到有些厂去采访,去了几次还没人接待,问急了,就回你道:‘你又不是市长,逼我们那么紧干啥?’”闻此,心中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12.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去逛农贸市场。在市场一角,听到五六位进城购物的农民正在议论搞市场经济后种地难了。我们问他们现在最大的忧虑是什么?一位农民直言答道:‘今年种什么、种啥收入高,种多少能卖出去心中无数。’他们迫切希望有个提供信息的机关能为他们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刚巧,我们走出农贸市场不远,在迎宾楼墙上看到有‘天山牧工商实业公司信息中介部’的牌子。我们心里琢磨,抓住‘中介’这两个字,或许能写出一条好新闻。于是,我们便去访问了信息中介部经理于炳,详细地了解了信息中介业务开展情况和为农牧民牵线搭桥的事例,参观了他们的信息资料室。接着,我们还跟踪采访了一些前来进行信息咨询的农牧民。  相似文献   

13.
经常采写新闻报道的同志,有时遇到这样的苦恼,在较详细地占有(采访到)大量的新闻材料后,一下子不知从何下笔,甚至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也找不到一个新角度,或想不出一个可以先声夺人的句子。仿佛是“有‘灵感’去采访,无‘悟性’来写好”。说起“悟性”,似乎有点虚无飘渺。其实不然,悟性,指的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的同志说,采访后我也对材料进行了分析,也理解了一些,可就是“新”不出来。搞深度报道,也“深”不下去,这可能是自己悟性不到家。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人为文是很讲究修词炼字的. 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八,记载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修改《泊船瓜州》一诗的故事“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王安石真是做到了一字千改始心安,“语不  相似文献   

15.
用眼睛采访     
今年春节刚过,我去麦盖提县采访,人们还忙于拜年,我几乎到处找不到人,有些一筹莫展。正当我困惑之际,观看一场斗羊比赛启发了我。我不是长了眼睛吗,眼睛是多么好的采访工具。我向闹市区走去。在一家商店里,一个情景吸引了我:一位青年顾客用一元钱买雪莲花牌香烟,售价九角二分,服务员却将一包烟和两块‘双喜’牌奶糖掷给顾客。顾客不解地发呆,我也有些莫名其妙,难道两块奶糖就顶那八分钱吗?我决心用眼睛采访,挨个逛去,一共走了  相似文献   

16.
著名记者华山把他采访经验提炼成一句话:‘抓取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回顾我采写的获奖新闻《汝阳县法院实行定期公开拒贿退礼》经过,感到‘抓特点’的确是采写新闻的‘捷径’。在汪洋大海的社会生活里,怎样去寻觅那具有特点的事实?在廉政建设中,我在基层采访看到不少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的好干部,但要把他们当做一般好人好事来写,显然平淡无奇,没有特点。正当我苦苦思索难以下笔时,我听说汝阳县法院干警的一些生动事迹,如一些农民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就直接或间接给办案法官送钱、送物。汝阳县法院干警把能  相似文献   

17.
存档不是档案专业术语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档术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使用比较频繁,如“办讫存档”、“暂存档”、“保管存档”等。我国自1956年全面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归档制度以后,存档术语的使用率大为降低,以至现在的档案学界几乎不承认存档是档案专业术语,教科书、论著中很少能见到存档术语,就连权威的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也没有收录存档术语。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使用了存档术语,有档案学者认为,“《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出现的一些名词,需要规范,比如该书第63页,出现的‘存档范围’,这个‘存档’不…  相似文献   

18.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荒唐吗!去采访,谁还能把眼睛搁在家里?”这种惊奇我也有过。我刚开始搞报道时,同一位老同志去采写一位电话员。临出发,他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眼睛’啊!”我当时心想:“莫不是看我年轻,故意戏弄我?”不过我很快意识到他是对的。采访时,我的脑子里本子上记的都是“听”  相似文献   

19.
“你们在农村的通讯员,要多与农民交朋友。说实话,我们在上面,‘洋’的、‘大’的东西你们搞不过我们,‘土’的东西我们却搞不过你们。‘身’入农村,‘心’系农民是大有可为的。“这是二十多年前江西日报一位资深的记者前辈来安福县采访时,对我说起的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回想起20多年的新闻实践,翻阅自己在各种新闻媒体上采写的4000多篇稿件,几乎都浸满了一个浓浓的“农”字。 常下去走走 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通讯员要常下基层去走走,保准你没错。我在县行政机关工作了近40年,换了七、八个单位,始终不改常下…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记者中流行着一种现象:“不到现场也能写出新闻,已然是科技进步后的新闻现象了。电话普及了,可以不必长途‘奔袭’,直接拔号采访就可了事;有了互联网,省情市情县情乃至乡情村情,一搜便知,再加上电话补充采访,在‘线’几乎可以全部搞定,不必下到县里乡里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照面了。这样做,既赢得了时间,又节约了采访成本。”笔者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客里空”变异现象,并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