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整体趋势下,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党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命题,旨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必然要发展新兴产业.沿海地区传统产业要为新兴产业“腾龙换鸟”,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步伐势必日益加快.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加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功能,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中央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加快转移。考察黔南州经济发展状况,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促进黔南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进一步加强组织实施、强化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创新,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经济社会提出的"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个新兴经济发展区域如能抓住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机遇并做出相应的承接对策.结合区位及产业基础优势.做好区域主导产业规划和选择。将会极大加速该区域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选择产生的影响理论为主线.结合对新兴工业国韩国对华产业转移的产业要求和产业优势分析,详细总结了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承接韩国产业转移的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条件。并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及韩国产业对华转移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产业转移趋势,为西部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导致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许多困境。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因地制宜,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实现该区域持续发展关键。研究发现该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丰富,资本和技术创新不足,短期内应大力基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适当承接资本密集型产业;长期促进要素禀赋升级,进而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7.
曹林 《教师博览》2003,(11):8-8
“高考移民”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是前段时间西部各省的热闹景象。据报道,最近又出现一种“教育移民”现象,与“高考移民”的流向恰恰相反。“教育移民”是西部省份的技校学生向江浙沪转移,填补近几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蓝领技工的巨大“断层”。一个向西,一个向东,流向相反,“教育移民”也就享受到了与“高考移民”截然相反的“待遇”,受到了沿海地区的热烈欢迎。专家称:这股“逆向流动”既解决了沿海地区技工奇缺的难题,又通过智力扶贫促进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安徽省承接当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化转移方式与原因,认为在成本与市场因素推动下,产业转移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的关联度与集聚度也在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必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安徽省有效承接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问题是产业转移升级的一个信号。福建劳工短缺问题传递着福建经济面临转型的信息:福建正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在向较不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本文试图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讨论福建劳工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的高职教育在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加快工业化为战略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思想、“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沿海地区群众旅游的后花园”的定位的强大动力推动下有了飞速发展,各类高职院校应运而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从近几年江西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创新来促进其发展。一、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央基于全局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为江苏沿海乃至更广区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从操作层面看,江苏沿海地区在抢抓机遇、扩大优势、做强产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并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因此,江苏沿海地区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积极衔接国家产业政策,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江苏沿海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方式,实现了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重新配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在土地、交通、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压力下,正在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茧丝绸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转移也是首当其冲。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推动下,广西种桑、制种、养蚕、制茧等环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蓄了一定的产业前端优势。广西应该分析沿海茧丝绸业转移的内在规律,立足区位、原材料优势,主动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尽快从蚕桑大区蜕变成茧丝绸业强区。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沿江地区拥有广阔的岸线,风力、水力、航运、水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是江苏省发展最快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沿江开发的实施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沿江地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沿海沿江地区要努力利用好自身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东部地区新的发展亮点。南通市作为江苏唯一既沿海又沿江的地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做足"水"的文章,力争在江苏新一轮发展中立于潮前浪尖,勇当排头兵。  相似文献   

14.
杨萍 《池州师专学报》2010,(5):54-56,60
本文指出了文化对区域经济及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分析了宣城文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文化对策,即要提升"六个"方面的文化,形成"六种"力量,并加以融合,从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受沿海地区土地供应紧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缺水缺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台资企业正逐步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部的纽带已日益受到台商的青睐.本文首先分析了台商投资中部地区的区域特征、产业偏好,接着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8年的为依据,评估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进一步剖析该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辰和差异动态变化,形成全球产业跨国跨区转移一次又一次浪潮,当前,在成本增加、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中国沿海地区大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向内地以及周边国家转移,形成了全球第四次产业转侈浪潮。产业的空间转移既是对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主动调整,同时,也是针对影响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要素和爷件变化的反厦。在本质上,产业转移是对经济社会背景演变的一种空间响应。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背景演变志势,将影响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驱动机制,也深刘地影响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因此,通过对影响产业转眵的宏观背景和发展态势思考,并探讨未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的一些问题,可以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模式、产业转移效应和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加以简要评价。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基于产业转移方向的模式、基于产业转移程度的模式和基于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的模式,将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类,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归纳为对比分析法和计量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为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行制度设计时,应该以企业效用最大化为基准,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土地与环境管理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和政府服务水平政策,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和相关产业来本地区投资。拟以湖南郴州为例,在个案分析基础上,立足于实证研究,针对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产业转移;制度设计;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江苏沿海地区高职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为服务区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办学层次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专业建设与地区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不匹配、社会服务能力与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契合、高职教育发展格局与沿海一体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创建高职本科、建设海洋特色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转移承接力,是实施产业承接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产业承接能力理论,以梅州为例,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