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他在两年时间里三次到中国“艾滋村”——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双庙村探访“艾滋孤儿”,为他们带去学习用品、上课;他在学校发起成立了旨在关心救助“艾滋孤儿”的“同一社”;他主持的“关注艾滋孤儿”社会实践项目获得学校CPS德育课程学期评比的最高奖项;他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影响着周围的许多人:他就是上海市的一名普通高二学生——邓贝西!  相似文献   

2.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些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受害者中有的已经去世,留下了许多尚未成年的“艾滋孤儿”。由于这些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没有专门为他们设置的救助机构来帮助他们。他们中一部分孩子已经辍学,一些刚十三四岁大的孩子就走上了远赴他乡的“打工之路”。他们是艾滋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的后杨村,有一群父母患艾滋病去世的“艾滋孤儿”挣扎在贫困线上,小小年纪,有的辍学打工挣钱养家,有的流落在外讨饭为生。  相似文献   

4.
用问卷法对79名艾滋孤儿的教师支持、同学支持、自尊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支持、同学支持、自尊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尊在教师支持、同学支持与艾滋孤儿孤独感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走到祖国欠发达地区去,走到困难群体中去,在同学全身心投入高三紧张的学习之际——邓贝西,上海中学高二学生,高瘦、白净的他说起话来轻声轻气,浑身散发出一种亲和力,“我不知道将来会如何,但关注艾滋孤儿的这条路我将一直走下去。”他的语气谦恭中带着坚定。就是这个看似文弱的少年,在过去三年里三进艾滋病高发地  相似文献   

6.
五十多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不幸因父母感染HIV发病死亡成了生活无着的"艾滋孤儿".当地37岁的农民朱进中把自己的家建成了一所孤儿院,让这些孩子重新拥有了一个"关爱之家".然而朱进中本人也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由于孩子太多他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难道真的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孤儿"的生存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7.
美德会使人成为天使吗?讲个故事给你听。很早以前,上帝“微服私访”来到人间,他遇到一个不幸的孤儿,他对孤儿说:“我能  相似文献   

8.
刘玉先 《留学生》2011,(8):28-29
他是一位普通老人.却有着跌宕的人生经历;在起伏的岁月里,流逝了光阴.却锻造了老人“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仰。他曾是一位贫困的农村孤儿,却凭着坚强的毅力.考上大学,再出国继续深造;他也曾不计荣辱.在“文革”那段灰色岁月里,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省的后杨村,有一群因父母患艾滋病去世的"艾滋孤儿"挣扎在贫困线上,小小年纪,有的辍学打工挣钱养家,有的流落在外讨饭为生。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尘封了8年并至今延续着的故事。湖南卫视一位主持人在采访洪灾途中,遇见一名为学费而窘困的孤儿,他施以援手,并承诺日后尽力相助。之后8年,这位主持人事业渐趋辉煌,名气渐大,但他信守着自己的诺言,不仅资助这名孤儿读完了9年义务教育,并在这名孤儿打工两年之后,再把他送回了课堂。这名主持人叫汪涵,是湖南卫视覆盖之处都知晓的“名嘴”。他主持的栏目有《真情》、《越策越开心》、《娱乐无极限》及《超级英雄》。汪涵资助的孤儿叫谭俭,现就读于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南沅江职中173班。洪水茫茫中的援助之情今年18岁的谭俭是湖…  相似文献   

11.
一夜之间,他从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儿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开始了生存挣扎……  相似文献   

12.
他爱孩子,更喜欢用爱心去滋润孤儿们渴盼读书的心田,帮助他们勤奋学习,成长进步。孩子亲切地称他为“我们信任的好老师好朋友”。他叫王胜瑛,是解放军某部优秀校外辅导员。6年来,他默默无闻地资助4名孤儿上学,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其中两名已经完成了学业,还有两名正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快乐地读书。他把爱心献给孤儿的行为,已被传为佳话。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介绍  相似文献   

13.
[影片内容介绍] 赵光是个孤儿,下沟村的人们一起把他养大,改革开放后养鸡致了富,被县里评上“先进个人”。赵光为福利院孤儿捐了一笔款,又对着电视镜头说了一句“愿为所有孤儿当爹”,不料由此引来十里八村的二十五个孩子在他订婚那天来下沟村“认爹”。二十五个孩子难以驯服,把村里弄得一片狼藉,赵光的未婚妻桂清也被气走,村里人也都开始不满。但赵光被孩子们家中的贫困震撼,决定抚养这些孩子。赵光教他们吹笛子、打快板,又按照村长的建议用“学习”来拢住他们,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里,无论玩何种游戏,那些孤儿总是轮在最后。这并不是与他们的高矮胖瘦、速度快慢有关,仅仅因为他们是孤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选了孤儿贝克当棒球躲闪球队的队长。贝克感到很幸福,因为他可以自己选择队员。他环视了周围一大群男孩子,目光停留在杰弗利身上。他是一个动作很慢的人,体重达98磅。“杰弗利!”贝克指着他大叫道。 贝克第二个挑的是莱奥纳德。他属于安安静静不太合群的那种人,但是,他是班上最聪明的人。 贝克以下挑的也是些平时不被人选用的孤儿或是总轮在最后的那些孩子。“他们选的全是乌合之众,咱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赢…  相似文献   

15.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造的关键,“孤儿”形象是众多人物形象中特殊的一类。“孤儿”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具表现力,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小“孤儿”形象以及“孤儿”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孤儿”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浪狗之家     
剧情(Polt):16岁的Andi和他的弟弟(younger brother)Bruce是孤儿(orphan),收养(adopt)他们的家庭(family)有一项严厉的禁令就是“不准养宠物(pet)”,Andi于是不得不(have to)为他们名字叫“星期五”的狗(dog)再赶快找一个新家(new home)。  相似文献   

17.
卑微的感恩     
曾经,他是村子里惟一的"才子"。他4岁就成了一个孤儿,稍大一点儿,村里人没有让他劳动挣工分,可又怕他整天无所事事,便让他去读书,初中毕业后再回到村子里游荡。那年城里的钢厂恰好来招工,而且只有一个名额。村里人都推荐他去,一是因为他有点文化,再者是因为大家同情他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于是他就幸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疏导是诊治孤儿心理问题的关键。“启智”、“释疑”,可提高孤儿的认知水平;激发情感,可满足孤儿的合理需要;因循善诱,可指导孤儿健康交往;以身示范,可培养孤儿正常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男子汉不哭     
<正>“爸爸、妈妈化成了天上的星星,他们盯着我看,我要是不好好照顾奶奶,他们会生气的。”9岁就成了孤儿的刘海东这样说。1994年12月28日,刘海东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鹿角村。在14个月内,他相继失去父母,当时才9岁的他成了孤儿。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他,擦干眼泪,勇敢地承担起赡养奶奶、操持一个家庭的重任,他说:“男子汉不哭……”  相似文献   

20.
名字     
从前,有个弟子名叫“有罪”。师傅收养他的时候,他是个孤儿。小时候,别人叫他“有罪”,他弄不清谁替他起的这么个名字,可他答应得十分爽快。他渐渐地长大了,理解了“罪”的意思,听别人喊了,心里就特别别扭,好像他天生就“有罪”。那“罪”像乌云一般,笼罩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