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建顺 《湖南教育》2003,(11):18-18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正日益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方针,对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指借助道德的力量,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值得强调的是,以德育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真正有效地实施以德育人有赖于教师深化认识,并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当前,在以德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它的三种内涵。以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下,学生不仅“亲其师,信其道”,也因教师崇高人格的感召“不令而行”。这是以德育人的第一种内涵。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2.
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美辅德",是当前完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点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字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字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王若懿 《教育》2007,(7S):30-31
海艺辱师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好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着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这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正当的。这一事件究竟给了教育界什么启示?近日,《教育》旬刊记者对一些网友和专家分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7.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儒家经典中,《礼记》对于德的阐发较为系统全面,《礼记》的德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明显的整体性,探讨《礼记》中的德论,不但对于把握儒家思想的“德”这一范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可以为我国现代的治国方略提供借鉴,还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当代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德育思想,对改进我国德育观念与方法有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拟就通过“法”字与“德”字在我国古代史上意源进一步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并通过“法”字与“德”字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现行条件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琴德为优”源于嵇康本人的生命体验,他以生命的悲剧赋予琴以独特的审美意义。“琴德为优”体现出嵇康对琴乐的审美本质的认识在于“含至德之和平”,因此,“琴德为优”又与君子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琴乐的功用在以和谐特性满足个人的审美欲求,以“平和”精神使个体得以养身养心,超越世俗的是非得失而进入美的境界,以寻找个体在精神上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劲松 《文教资料》2013,(14):77-78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谈论道德修养的,而是谈他所认为的"道"与"德"的基本概念。老子所说的永恒之"道",就是个"无"字,"无"就是"道"。孔子讲的"道",不论是自然之道,还是仁爱之道,都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老子所讲的"上德",说得完美无缺,一尘不染,实际上他是把"德"束之高阁,是谁也无法做到的"德";其"下德"看上去是在谈德,实际上已把"德"说得一无是处了。孔子所谈的"德"属于伦理范畴,重在修身。  相似文献   

12.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学术思想界开始出现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与经世意识相结合,“体用并重”、“内圣外王兼治”的思想趋向,并形成涌动一时的实学思潮。在明代学术思想的这个嬗变历程当中,唐顺之的学术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尤其是唐顺之“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的实学思想阐述,在赋予形下意义的“技艺”之形上理论说明的同时,也使得原本在儒家意识中处于紧张的“德”与“技艺”得到了缓解,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构成了他在思想史中的特有意义。然而此后唐顺之的思想叉发生了转向,转向于专注于儒家为己之学的内在探求,从而展现了儒家思想在走向近代之途中的困境和局限,而这也是唐顺之学术的另一层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音乐、美术等艺体老师因学科的特殊性,常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工作上没有积极性,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在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与学生成功就业联系起来,提出了立德入职这一全新的概念,并科学阐述了立德入职的重要意义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苏建平 《教师》2020,(7):21-22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是师生智慧的积淀,是学校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校园文化滋润师生心田,提振师生的精气神。文章从把握师德精髓和突出德育首位两个层次,对引领培训基地校打造特色德文化的心路历程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小数的概念。根据这一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规律,应采取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的策略来探究“小数的意义”。一、立足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小数的意义”教学,首先从学生接触最多的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学生经常使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就先目的明确地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几种他们经常购买的商品(如铅笔、橡皮擦等)的标价,然后在课堂上对自己所收集的商品价格分别作口头和书面汇报,教师摘要板书汇报情况:商品名称口述价格书面标价铅笔2角5分0.25元橡皮擦8角0.80…  相似文献   

18.
刘翎 《湖南教育》2005,(19):35-35
孔子说“:兴于计,立于礼,成于乐。”同样,在国外,也有人说“: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就坏不到哪里去。”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就如何运用音乐教学进行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歌曲学习中的德育——以德扬善歌曲演唱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一首歌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心灵也可以得到美化。如教材中的《卖报歌》,作曲家聂耳就是以大街上报童的生活为写照创作了这首歌曲。旧社会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每天卖…  相似文献   

19.
纳兰词全本都充斥着一种矛盾性的悲剧气氛,这种矛盾来源于纳兰性德本人贵族表象下的一种近乎"平民"化的心态,它思绪敏感、纯任性灵、对待爱情友情真挚深刻,相对于同时代的作家更具有一分打动人心的意识。这些在他的用典素材及用典手法上皆有体现,纳兰多喜欢化用前人小令,着重自然意象,风格婉转。其"平民"心态的形成除了个人自身用典技巧与性格行为有关外,还与大时代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从多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考证学是清代政治高压下的产物。与一般考证学家不同,戴震比较关注孔子“有德无位”事件,认为孔子因“有德无位”而传道。该解释是戴震确立“由考证而闻道”之角色的重要依据。戴震之以闻道为使命,有其批评宋儒与考证学的双重考虑。在他看来,闻道亦有其现实社会政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