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帝王之术中具有丰富的吏治思想,对于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吏治制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建国以来,专门研究韩非吏治思想的文章却是寥寥。因此本文拟就这方面内容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2.
陈宏谋,清雍乾之际第一流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本其所学,施行善政,深得为治之本。本文着重阐述陈宏谋吏治改革的方法、原则、措施等吏治思想及主张。旨在揭明陈宏谋吏治改王思想及主张对清雍统之治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治国之要,吏治为先。晚清以来不少爱国有识之士对吏治问题高度关注,宋育仁就是其中之一。他对吏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吏治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晚清吏治腐败的抨击和揭露,认为晚清吏治腐败主要表现在冗官成灾、损公肥私、官民隔阂等方面;二是对症下药,提出整顿吏治之举:严格官吏考核、监察制度,明确官吏的权利和义务,"均官职"等。  相似文献   

4.
<正> 整顿史治,是雍正主要政绩之一。而州县吏治,又是雍正吏治改革的得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雍正州县吏治进行初步探讨。一.“吏治之本在州县”雍正始登皇位,在《谕知州、知县》的上谕中,即明确提出:“固邦本者在吏治,而吏治之本在州县。”认为“全省吏治如作室,焉督抚其栋梁也,司道其垣墉也,州县其基址也。苟州县之品行不端,犹基不立,则室不固,庸有济乎!”为此,他告诫州县官吏:“尔州牧县令,乃京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贡赋狱讼,尔实司之,品秩  相似文献   

5.
儒家十分重视吏治,强调举贤,要求官吏自我反思、仁政爱民、廉政济民。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灾害期间,以儒家吏治思想为依据,注重从上到下的自我反思、举贤、罢免不称职官吏,借机加强吏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灾害吏治机制。  相似文献   

6.
儒学与汉代灾害吏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十分重视吏治,强调举贤,要求官吏自我反思、仁政爱民、廉政济民。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灾害期间,以儒家吏治思想为依据,注重从上到下的自我反思、举贤、罢免不称职官吏,借机加强吏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灾害吏治机制。  相似文献   

7.
明清话本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报应思想,一些报应故事凝聚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小说家以报应的形式表达他们尚贤德、尚忠良、崇廉明、崇公仆而斥贪暴、斥奸佞、贬猾吏、贬糊涂的吏治观.选择报应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吏治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与思想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朝是鲜卑族人统治的时期。他们在进入中原之前,处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文化落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很低,因此,征服中国北部之后,他们自己反被征服,接受了汉族的封建生产方式和封建文化。为了加速和最终使自己封建化,他们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措施,其中吏治的建置、整顿和完善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北朝吏治思想认为,吏治是统治天下,管理子民的唯一工具;只有通过吏治才能处理好社会经济事务、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也只有吏治,是保证鲜卑族汉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同时,吏治还是皇权的表现形式。也即是中央集权主义的化身。对北朝吏治思想的以上观点,以往,涉津者甚少,所以有必要加以研究探讨,有利于对北朝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完整性。同时,北朝的吏治思想不是集中表达的,大都散见于诏令奏议中,加以研究探讨,做些发微索隐的工作,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就北朝吏治思想的上述观点谈点管见浅识,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执政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这与他的一套完整的吏治思想分不开的。他的精简机构、提倡廉洁、惩治腐败、考核百官等吏治思想在当代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最大亮点是贞观之治,纵观贞观之治,高效清廉的吏治是其"组织保证",民本思想又是贞观吏治和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中学英语新教材之特点:强调任务型,推行分层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趣味性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掌握语言知识,检测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好英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算真正的骨气?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为了人民的事业,忍辱负重,也是另一种骨气。要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对待事物,要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课文涉及的思想内容,应该允许教师在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独述己见。教师也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因材施教、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和他的《士不遇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真实地表现了他个人的不遇悲慨,也典型地体现了一代士人在大一统一人专制政治下普遍化的不遇境况.但与西汉众多不遇赋不同的是,不管是对现实的批判,还是对不遇之感的消解,这篇赋都表现出至为浓厚的儒者的色彩.我们从这篇赋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董仲舒作为儒者的高尚的人格与志趣.  相似文献   

15.
明朝南充的陈以勤、陈于陛父子二人先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然而由于当时的时代和世风阻挡、官僚间的倾轧和皇帝的庸碌,他们的不愿合污、不善钻营、政治上的善良使他们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政治可以成就人才,但在这里,政治却湮没了人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普遍不受欢迎,大学语文教学日益陷入困境.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7.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受教育者发展规律的认识:人性非善非恶,是可以通过后天教化的,同时受教育者的资质是不一样的,因而施教过程必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者在不断的学习与调整中达到气质变化的目标——"仁"。文章通过逐步深入分析这三个层次的内涵和递进关系,阐明孔子的受教育者观,并指出孔子的教育学说对当今教育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分级教学模式是已经被论证了的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MBBS培养模式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出国际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院对外汉语教学改革采用了分级教学模式,分别从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因材施教,促进了国际学生的汉语习得。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的特点,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并作综合研究,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以及开展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高专录取学生素质比以前明显下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特点和形势要求,本着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师专历史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强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和活动方式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