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道德判断质化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道德判断比较表面化,将图画书中突出的角色特征作为其道德判断的重要依据;幼儿道德判断呈现感性化特征,幼儿赋予图画书的角色以生命、情感,依据自己阅读的情感体验作出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的生活化,幼儿以自己生活经验中的交往礼仪规则为标准,去衡量角色的种种行为;幼儿道德判断归因形式的单一化,幼儿将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引起较强心理效应的角色行为作为道德判断依据;男女幼儿在图画书阅读中的道德判断呈现出不同的归因方式,有着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以情感培养为突破口幼儿品德教育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移情的培养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移情是一种对他人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它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其…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良好的道德动机模式建立的第一关键阶段。然而目前幼儿教育忽视了对幼儿良好的道德动机的培养,而道德动机是德育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道德需要所推动的、引起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它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起激发选择、强化、调节和控制作用,最终达到一定的道德目标。为了在幼儿期把良好的道德情感、意志、根植在幼儿头脑之中,并让这种思想的根基保留终生。为了深入贯彻《规程》中提出的对幼儿主动、积极发展的要求,本课题目的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一 前言本文是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从着眼于行为效果的评价到着眼于行为动机的评价进行的研究。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道德评价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经验对道德现象作出分析、辨别、选择、鉴定和判断的能力。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研究起源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1932年发表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总结了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评价能力。他认为大多数幼儿都是从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只有到了8~9岁,儿童身上才逐渐发展了按动机进行道德评价。而且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与儿…  相似文献   

5.
抓好幼儿的道德感的激发和道德情感的调控十分重要。幼儿的道德感的激发和道德情感的调控,应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运用指导调控、榜样调控、活动调控、评价调控、目标调控、激励调控等方法,引导幼儿社会化的高级情感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幼儿的内心感受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7.
杨琴 《学周刊C版》2014,(6):215-215
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幼儿的内心感受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8.
品德心理研究始于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的探讨,他利用创设的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在假设道德情境中的道德判断的方法早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经典。鉴于皮亚杰的卓越研究,道德判断课题已成为品德心理研究的重心,相比之下,作为道德心理整体之密不可分的其他心理特征如道德动机的研究则略显不足,我国的研究状况亦是如此。我国对道德动机的研究始于60年代李伯黍等人的研究,他们从探索认识道德性动机与实际道德动机的特征、差异、关系及发展特征等方面入手,研究我国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特征。自80年代初期起我国开始出现较多的有关道德动机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情感是形成科学意识的动力源泉,又是科学意识的一种基本体现。科学情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核心,在活动中常被忽视,而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发展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就要求教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造等良好个性品质。 选择能激发幼儿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促进科学情感的萌发。幼儿对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的积极情感与其所接触的事物的外部结构、形态、颜色、声音等有关。他们往往被形象生动、色彩…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幼儿期,即三至六七岁这一阶段,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愿望,并形成最初个体倾向的时期。犤1犦幼儿可塑性大,容易受具体形象感染,养成各种习惯,犤2犦因此,幼儿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了解幼儿的道德观念及其发展规律,能为品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在研究中,道德判断(MoralJudgment)指道德评价,也指对道德责任的判断。犤3犦鉴于二者密切相关,它们常被结合在一起,不作细分。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用讲故事的方式,与不同年龄的儿童讨论行为的是非善恶问题,其中最为典…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孩子的内因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前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好奇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我教教幼儿绘画时,很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杨琴 《考试周刊》2014,(5):184-184
培养幼儿道德品质,首先要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从而激发其道德情感。其次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孩子的内因,逐渐促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说明了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背景与水平,并对其发展脉络展开了分析。同时,在明确幼儿道德情感培育前提条件的基础上,从爱、自由、幼儿全面发展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幼儿道德情感培育中的三种路径,旨在推动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的升级,促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幼儿阅读素养是指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在幼儿阅读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幼儿阅读活动过程和效果的基本能力和相应的情感、动机的激发。幼儿阅读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阅读情意、阅读知识与经验、阅读技能三个维度。开展幼儿阅读素养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幼儿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二是遵循儿童阅读过程的脑活动规律,合理设置阅读目标;三是师生、亲子共读,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四是遵循全阅读理念,促进幼儿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品德教育如何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变化趋势,创设教育情境,内在地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引导并巩固其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的统一,是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觉得下列方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是符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一、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萌发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共产主义道德准则的理解,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了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倾向。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形象,具体、直观的,加强幼儿道德认识,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运用具体形象的材料,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给他们讲故事,观看电影、录相、演出,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17.
瞿晴  魏桂霞 《动漫界》2022,(20):94-96
一、研究背景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游戏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各方面能力.游戏从本质上说就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可以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参与活动,并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户外...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是道德的真正来源。然而由于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忽视幼儿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情感教育,导致幼儿道德情感存在严重缺失,而且其研究也比较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文结合道德发展相关理论,对幼儿道德情感培育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及其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是道德的真正来源。然而由于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忽视幼儿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情感教育,导致幼儿道德情感存在严重缺失,而且其研究也比较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本文结合道德发展相关理论,对幼儿道德情感培育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及其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教育者的爱左其沛在道德活动和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情感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人的情感过程,是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激活等多种成分的复合过程。内在的情感体验是中枢神经在不同水平上的整合,它可以成为各种动机(生理的和社会的)的参与者和激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