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中的谢安具有极佳的“魏晋风度”,浓厚的家族情思,突出的事功行为和多方面的艺素养。因此,谢安不仅是全书重点记述的人物,而且是六朝士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中的谢安具有极佳的"魏晋风度",浓厚的家族情思,突出的事功行为和多方面的文艺素养.因此,谢安不仅是全书重点记述的人物,而且是六朝士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漫议唐代新兴士人择偶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重攀附世族大姓为质核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定型于魏晋六朝时期。唐代中叶以前,新兴士人在择偶观念上仍看好旧族大姓。中唐至晚唐,在新兴士人中逐步确立了“郎才女貌”和“姻缘前定”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唐统治者奉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政策,使得儒、释、道三家思想几乎同时在每个读书人的身上都留下了烙印。三家思想中,儒家讲求积极进取,是主张入仕的,而释、道宣扬消极退避,则是主张退隐的。这就造成仕与隐对立而又统一地并存于唐代仕子身上。本文较详尽地论述了唐代士人入仕的心态和原因,又从一般士人的隐居和方外之人的隐居两个方面分析了唐代士人隐居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唐代出现大量与科举直接相关的诗歌即科举诗,它是反映唐代科举活动及其在此活动中心理的诗歌,其中及第抒怀诗主要抒发了士人及第时的心理感受。士人由于性格、文化背景、人生境遇等差异,在及第时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心态: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之情;心存感激、感恩报德之意;清醒认识、平静对待之心;业成身退、归隐山林之念。  相似文献   

7.
唐代深州张氏家族是以张鷟、张薦、张读为代表的著名士人家族,他们既是朝廷官员,又是文学领域的大家。张鷟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的作品《游仙窟》展现了盛唐文人的积极进取与张扬自信。中唐时期的张薦一改其祖父文风,其所撰《灵怪集》深沉稳重,文笔清雅绵丽,流露出张薦对时局的担忧与感慨,带有中唐士人普遍的怀旧与空幻心态。张读处于晚唐时期,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显露末世迹象,张读所作《宣室志》流露出明显的消沉绝望、辞官归隐、避祸保命的心态。“三张”士人心态的变化,蕴涵整个唐朝在不同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8.
李白在诗作中反复吟咏谢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谢安那种保苍生、安社稷的功业是李白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他渴望建立谢安那样的丰功伟绩;李白遇到挫折时总是用谢安来安慰自己,谢安东山再起、功成名就的际遇一直激励着他;功成身退是李白的人生理想,他仰慕谢安隐居东山,功成名就之后归隐山林是他的夙愿;李白时时处处都保持着一种自由意识、独立意识,谢安居东山时的风流放旷、为官期间的声色享乐等都是李白非常羡慕的。  相似文献   

9.
唐代"捣衣"诗中征妇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政治心态的变化。初唐时期,征妇形象代言男性汲汲功名的政治心态;盛唐时期,征妇形象表达男性反思战争的政治理念;中晚唐时期,征妇形象彰显男性补察时政的政治愿望。这种变化,反映出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勾画出时代盛衰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6,(5):64-69
自建立之初唐就确立了崇儒之国策。地处战略要地的西州(今吐鲁番)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政策,并由此掀起了"兴儒"热潮,近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为此提供了有利证据。西州儒学的兴盛源于唐代"崇儒"国策的实施,唐代书籍传播的传统的继承和唐中央政府重视儒学教育、兴科举制。西州儒学的兴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对西北边陲的重视和管理的加强。  相似文献   

11.
唐代女性创作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表现出独特的风貌第一,唐代女性创作主体身份复杂,人数众多。第二,唐代女性创作体裁以诗文为要,变诗出词。第三,唐代女性作品中,思想内容上体现出儒家伦理与政教意识相统一;艺术表现上体现出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这种盛况的原因也是多样的第一,唐代女性地位的改善是其创作繁荣的社会基础。第二,唐代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创作繁荣的潜在动力。第三,唐代女性的才思敏捷是其创作繁荣的内在基因。第四,唐代文人唱和是女性创作提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晚唐宗之后,科场请托奔竞,公道益衰。长期屈抑的寒士,贫困交加,身心遭到严重摧残。随着自尊、自信的丧失,初盛唐寒士笑傲权门的傲岸风骨,为哀伤乞怜的庸俗行为所取代。从而对他们的诗歌创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尚法”是唐代书法突出的时代特征。唐帝国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切都逐渐走上了正轨 ,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家 ,必然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寻找法则、建立法式 ,并以此来指导书法创作。这应该是唐书“尚法”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登临诗发展到唐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其原因除唐帝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的兴盛外,是有其自身深广的缘由的.漫游风气的盛行;积淀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诗歌体裁齐备、丰富多样;最高统治者重视、倡导和广大人民的爱好;文人天性中喜欢登高的爱好及文人相亲的风气都是登临诗繁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女子体育是唐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熠熠生辉,在世界古代体育史上也独树一帜。分析唐代女子体育发展的盛况及原因可知,其发展是唐代社会进步和女子地位改善的产物。这一研究为当今女子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历十才子诗歌艺术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特色1.清空流丽的艺术风格;2.委婉细腻的心理刻画;3.喜尚形似,工于白描;4.缘情写景,情景交融;5.擅长五律,众体兼备.其艺术成就的取得,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创.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家在研究唐代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正史如《新唐书》、《旧唐书》、《通鉴》所记载的史料比较重视,对于野史则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对《唐国史补》的分析研究,以为其虽为野史,但由于成书时闻、作者经历等原因,经认真取舍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失为一部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书。  相似文献   

18.
10岁以前显露出非凡才能和特殊智力的儿童叫作“早慧儿童”。唐代文人的早慧,丰富了唐代诗坛,他们的贡献体现在思维创新、审美创新、意境创新诸方面。唐代文人的早慧,为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提供了借鉴,即注重早期教育、学习刻苦、注重诗教、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良好家学。  相似文献   

1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 ,国力最强 ,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 ,共二百七十六年 ,其中一半包括在黄金时代之内。探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