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载,南京溧水县的一位行人被一辆农用车撞倒后,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当场惨死。9月6日,当地一家媒体竟以《骑车人“中头彩”惨死》为题,用轻薄的口吻向这名  相似文献   

2.
林文君 《视听纵横》2006,(1):119-119
最近在某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说有一行人被一辆农用车撞倒后,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致使该行人当场惨死在血泊中。一个人出车祸惨死在车轮之下,作者竟以“中头彩”喻之,看后令人心寒。人们习惯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赞扬记者这一职业,可是看  相似文献   

3.
也许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还不曾以如此轻松或者轻薄的态度谈论过“跳楼”!然而,在人文精神成为世界共同价值标准的今天,“跳楼”已经被媒体习惯性地称为“秀”了。近年来,民工因为领不到工钱而跳楼,或以“威胁跳楼”讨工资的事件络绎不绝。除了在春节前民工们要急着回家时,有一次相对集中的:“跳”,平时,一个城市一个月之内不会没有一起这样的报道。以至于在媒体看来,这已经不是新闻,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所以每次都弄得记者老大不高兴。这回倒好,有7人在18层楼上坐成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07,(9):27-27
一个市长,由过去的被“上访”变成主动“下访”,就成了新闻。前一阵子,铁路大提速。这一新闻当天成了不少媒体的头条。我们回头看看新闻中的采访对象,所有被请出来的都是官员,所说的话也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套话多于实质感受。甚至有一家报纸媒体竟然在报道中提到了“领导亲自乘车”的话,让人忍俊不禁,有点像我们平时的一句玩笑——“您亲自来上厕所!”  相似文献   

5.
李晓晔 《传媒》2002,(2):17-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报业来说,创新的意义也是如此。一家报社如果失去了创新精神,这家报社就失去了灵魂;一家报社如果停止了创新,这家报社的发展就丧失了动力。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改革风起云涌。在滚滚的改革大潮中,在大西南的天府之国,席文举偕《华西都市报》向我们走来。《华西都市报》以及“都市报模式”的出现,为报业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有人要说,难道编辑还有不会说话、说不好话的吗?遗憾的是,确实有一些编辑还说不好话,说出的话要么辞不达意,要么讨人嫌,甚至可能遭人骂. 谓予不信,且看最近新华社记者在一篇报道中提到的一件事:一位骑车人不幸被汽车撞得头破血流而死,对这飞来横祸,其家人、亲友自然悲痛不已.而某报的编辑竟在报上毫无同情心地说,这个骑车人"中头彩"了(见报标题为:<骑车人"中头彩"惨死>).这算会说话吗?  相似文献   

7.
近来被广泛转载的报道《武钢减员5万人背后: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命运沉浮》,是自媒体的原创作品,来自“光谷客”.“减员5万人”这个大背景和一个家庭的“小命运”,牵动人心.报道被广泛转载传播,一些全国知名的新闻平台和媒体网站也是直接抄袭式转载,甚至不屑于注明出处和作者来源. 稍微好一点的,是事先联系申请转载,当听到“转载需要付费”时,就“呵呵”了.有一家自媒体平台大号大概对“转载需付费”很生气,给了0.01元的打赏.“内容原创者提出收费要求会被鄙视”,在此刻活生生“变现”.一家自媒体机构支付了一笔转载费用:66元;另有600多元的收益,来自80多位读者粉丝的个人打赏.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5):14-14
“如果各国军队在士兵的体重上比拼,以色列一定名列前茅。”以色列一家军事媒体说。以色列军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正规军中超过一半的士兵体重超标。14新闻周刊 2004.9.20“致使3000人死亡的‘9·11’事件变成了一把凌驾于30亿阿拉伯人头顶的利剑,阿拉伯人并没有犯罪,更没  相似文献   

9.
王小丫与某大学校长“牵手”的“喜讯”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假新闻闹剧。这件由媒体一厢情愿撮合而成的“好事”,在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叫《王小丫当上福清媳妇》,原来竟是福建某报记者根据网上消息“核实”而成的。而《苏州广播电视报》已正式就所发文章表态,向当事人公开致歉。如果评选2005年娱乐名人“最不幸婚姻”的话,此“婚事”可以高票当选。因为这样由媒体作“媒”的婚事,不仅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手“包办”的,而且也十分短暂。如今,娱乐圈的游戏规则是“绯闻是金,而沉默是粪土”,甚至有人信奉“明星不坏,观众不爱”的炒作…  相似文献   

10.
没有内容生产力,到哪里都会被当成“人手”,跳一次贬一次值. 前段时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媒体从事评论工作多年,在人员流动率高的媒体圈,这样坚持不容易,您是否考虑过‘转型’?”我明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纸媒不景气,为什么还不赶紧跳槽换个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报道,对大众传媒而言,不仅是指报道科学知识,还意味着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报道一切新闻。“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关于“地震能否预测”的话题,让新闻人看到了自身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报道意识的缺乏。而蕉癌事件、啤酒甲醛事件、西瓜注水事件等,也一次次向媒体敲响警钟:如果担负传播使命的媒体缺乏科学报道的意识和方法,会给受众和当事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天媒体竞争目趋自热化,对于新闻事件,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大可能拥有独家报道,于是各媒体间不仅抢时效、争首发,也拼原创、比深度,刀、剑并用,各展其长。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作竞争的“重武器”。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到一个县采访,恰巧遇到一位在县报工作的朋友。在谈到向上级媒体投稿这个话题时,我的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同样一篇稿子,我们自己投给某大报如泥牛入海;该报记者将此稿换上自己的名字却立马照登,有时想来真是气死人。”其实,笔者也常遇到这样的烦恼:1999年11月,笔者采写的一篇消息在自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刊发后,省内一家媒体次月也拿去刊登了,不仅剥夺了笔者的署名权,而且将导语中的时间“11月1日”随意改为“11月底”。被采访对象看到这张报纸便给笔者打来电话说:“这个记者的胆子真大,时间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本人是不领情的。”让笔…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贵州警方的一次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中,一些曾被强迫卖淫的妇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向护送干警表示,如果下车被人拍照、录像,她们就自杀。但是火车刚到贵阳,一群记者突然冲了上来,闪光灯、话筒、笔记本、采访机等等,瞬间就包围了她们。大概是为了躲开记者们的“袭击”吧,有人命令她们蹲在地上。于是,她们蹲在地上并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啜泣了。一个被拐女后来说:“我们都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有脸上报纸上电视,他们(记者)就不可怜可怜我们?”(《南方周末》2000年4月21日) 该不该如此“抓新闻”,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本来好些被拐女是不想回家的,她们觉得已无脸见人。《南方周末》的随行记者说,一路上,干警们苦口婆心才使她们恢复了一丝尊严,结果却“被闪光灯熔化了”。但是,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被拐女们这种惶恐而无助的啜泣,却被形容成得到解救而“感动的眼泪”。  相似文献   

15.
“国有”和“民营”、“主渠道”和“二渠道”,性质划分如此清晰,渠道切割如此分明,在世界出版业,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在当下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中,也可谓是凤毛麟角。但现在如果谁还在说国有电脑业、民营电脑业,电视主渠道和二渠道,可能会被人看成是一种笑话。当然,图书毕竟是一种特殊产品,在世界各国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保护。业界人士认为,除了烟草以外,书报刊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最后一个垄断保护行业。  相似文献   

16.
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是媒体和媒体人最基本的准则,但现实中媒体和媒体人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不时陷入商业策划的圈套.这不仅有悖于媒体客观真实的准则,同时也有损媒体公信力. 2015年11月,武汉地区几家媒体同时报道的“直升机求婚”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例.11月16日中午时分,有女士拨打长江日报新闻热线留言称:“我有一朋友今天下午2:00在青山奥山世纪花园用直升飞机向他女朋友求婚.”  相似文献   

17.
冬日的一个星期五,当我从杭州城西的一个公寓小区出来,挤上回程的公交车时,已是夕阳西下。我是为采写“打造‘信用浙江’”的报道,到这里来找一家不守信用的公司的。和前几天的找寻结果一样,这些当初信誓旦旦向银行保证还款的“老赖”几乎一个也找不到,就是被记者“逮”到了也无不声明自己和前不久被曝光的企业不是一回事。“怎么办?明后天双休日找人难,报道却快截  相似文献   

18.
“黄瓜种在田里,土地在李树底下,谁离得了谁啊。” 如此来解释成语“瓜田李下”,如果是一个算命先生在大街拐角处的胡乱拆字,倒也一笑罢了,但当它却是白纸黑字地印在一家报纸头版的显著位置,并就以该成语作为标题时,无论是读者,还是报人,你会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北京各报报道了首都某报一名记者因涉嫌敲诈18万元被捕的消息,死活不肯说“某报”是谁。类似“为同行讳”的报道还看到过不少。看来不得公开媒体名,似是传媒界的“行规”。媒体如何对待同行短处呢?我不把媒体想得多复杂———被人摆平了,如果真那样,媒体可能稿子都不发了。但因是同行,碍于面子,手下留情的事确是有的,要不为什么不敢点媒体的名呢?也可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谁敢保证属下众多记者不出“丑闻”,以免到时被别人“报复”。新闻界有问题该不该揭,有没有勇气曝光同行“家丑”,这是对每个媒体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检验媒体…  相似文献   

20.
到底信谁的     
1月5日,武汉市两家报纸同时报道了一男子翻窗坠楼身亡的消息,但两报说法不一。一家报纸的说法是“毒瘾发作,翻窗偷钱,瘾君子坠楼身亡”。而另一家报纸的说法是“图方便翻窗拿钥匙,失手摔下4楼惨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