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1,(5):21
换焕涣痪唤[溜一口]本组五字同奂声,读音相同请放心。手交换,火焕发,三点涣散一盘沙。瘫痪病,行动难。张口呼唤声音大。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0,(11):15-15
脖 勃 悖 【溜一口】三字同孛声,二bó—bèi音。肉月是脖颈,勃发精力盛。心悖理不顺,读音要小心。词语 脖 脖子 脖颈 勃 蓬勃 勃发 兴致勃勃 悖 悖晦(糊涂)悖理(违背事理)悖逆(指违背正道;犯上作乱)悖入悖出  相似文献   

3.
“半”字辨     
《暮江吟》(统编教材六年制十一册)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人教参将之理解为“江水有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色的”。并指出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了,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了,所以半江碧绿,半江红(映着鲜红的残阳)。在此将“半”字理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1,(2):20
  相似文献   

5.
“妻”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受麦克伦南人类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的影响,于语言文字等领域搜寻例证发明中国古有掠夺婚习俗之说。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承“新说”,认定“妻”字是中国古代掠夺婚习俗之反映。本文对此提出数点疑义;并简述中国古无掠夺婚习俗的原因,从根本上否定了《字典》等对“妻”字的解释。遂又参考汉儒之说,提出“妻”字本义是“与夫齐等的女主人”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0,(3):19-20
愕 鄂 崿 鳄 [溜一口] 咢声表音准,读写请放心。愕然心受惊,峭崿山陡峻。右里姓氏鄂,湖北省别称。鳄鱼吃人畜,流泪假仁慈。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0,(19):19-19
隔 槅 嗝 膈 滆 翮 鬲声符表音准,只有羽旁读he音。 右耳隔阂情不通,木旁槅门在屋中。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0,(17):15-15
腚 碇 锭 淀 靛 绽 [溜一口] 定字作声旁,读音须提防。 肉月、石、金旁,定音不改样。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0,(13):24-25
煲褒褓葆堡 【溜一口】 保字做声旁,部位爱变样。 饭煲火上坐,襁褓在衣旁。 褒奖是赞扬,保在衣中藏。 葆是草旺盛,永葆青春旺。 碉堡建土上,能守又能防。  相似文献   

10.
“莫”字辨     
《公输》里有这样一句:“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这个“莫”字当作何解?翻两本参考资料,见都解作“不”,“没有”。掩卷琢磨,似觉不妥。古文中的“莫”字,可作否定副词,相当于“勿”;亦可作否定性的无定代  相似文献   

11.
“文”字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中的两个"文"字,有不少人认为难以理解,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据《说文解字》解"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0,(1):18-18
弊 蔽 憋 鳖 【濯一口】 四字同声敝,音形看仔细。 弊病 为底,有草好隐蔽。 鳖也叫甲鱼。坐底憋着气。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10,(9):14-14
流 梳 毓 【溜一口】 本组三字同“ ”(liu)声,三字读音都不同。 三点流水清又清,木头梳子日常用。 毓是生养每为形,钟灵毓秀出贤能。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呢?  相似文献   

15.
部编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六册选了《甘薯疏序》一文,并作了标点和详尽注解。其中把“生且蕃”注为“生长得多。意思是产量高。‘且’字这样用法,它的下一个词是表明上一个动词的情况或影响”。这种解释,我认为欠妥当。  相似文献   

16.
“老师,这一句话里有错别字。‘分辩’的那个‘辩’应是辨别的‘辨’。”在学习《白杨》(部编小语九册)时,一位学生指着“‘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一句中的“辩”字问我。她还例举前面学过的第三课《海上日出》中“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一句中就是这个“辨”字。她这么一说,有些学生也象发现新大陆似的随声应和着。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好习惯。接着就把这组词用色笔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读原句——自己思考——查字典——回到原文中去讨论比较。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辩’和‘辨’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学生都想寻找到答案。一  相似文献   

17.
“澎”字读音辨山东徐有修周益平在《“澎”字读音小议》一文(见《小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1期)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认为五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册《穷人》一课中“汹涌澎湃”的“澎”字,课本注为peng是错误的,应该读作peng。此说不当。198...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篇目中,有两个“能”字用法特殊。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原句如次: ①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谋攻》)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 ①中的“能战之”、“能逃之”、“能避之”连用的三个“能”字,课本未有注释,而近期出版或再版的古文选注本又几乎都把它们训为“能够”、“要能”或“要”。例如:  相似文献   

19.
王兵旭同志《“不”字的语助词义项不应丢失》(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一文所提意见,笔者深表赞同。唯文中将《说文解字》对“不”字的解释当作本义,窃以为不当,谨提出自己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说文解字·不部》:“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许慎之说,以小篆形体为据,但又不能正确辨形,只以“不”的常用义去附会字形,故说解致误。在甲骨文中,“不”字有“(?)、(?)、(?)”等形体,均象花的植株。下部为根  相似文献   

20.
本义是能够直接解释字形并在实际语言中被使用的某一义项。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它或者是本义某一特点的扩散,或者是本义某一特点的发展。总之,任何引申义都不是孤立的,自然本义也不是孤立的,它与诸多引申义形成内部有着密切联系的引申义列。在具有同一本义的引申义列中,本义的特点分存于引申义中,我们既可以在本义中找到引申义的由来,又可以在引申义中发现本义的端倪。因此考定本义应该遵循一条原则,那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