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  相似文献   

3.
唐佩琳 《中学教学参考》2014,(10):129-F000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方面和教师教学实施方面都提出了自然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并非是孤立的,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与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与生活脱节。根据新课程标准,应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植根于现实生活,善于开发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带来高效。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的知识体系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感悟语文的价值"。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说我们所接触的语文知识以及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实现语文课程生活化的关键,要求教师要用生活化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把握语文与生活的交融教材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发掘生活的源头,开沟挖  相似文献   

8.
刘春梅 《小学生》2013,(7):21-21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来回答:教育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才能发生效应,才是活的教育。如果脱离人的生活需要去读书,那就会成为什么事也不会做的书呆子。而美国教育学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那么,如何把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非常有道理,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母语)的教学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或许正因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此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向生活化方向发展.然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也并非易事,它需要将一些常规的教学活动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更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提炼语文学习的资源,从而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最终获得整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梁爽 《成才之路》2013,(12):38-39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通过阅读与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只有实施这样开放的语文课程,才能让孩子爱上语文,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12)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有助于改变语文教学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格局,真正实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他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植根于生活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素养的现实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开放而具有活力的。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语文是以具体作品为载体的,但语文课本并不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与学的一个立足点。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相似文献   

13.
张玉丽 《考试周刊》2009,(33):51-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诈酚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广阔性,无论山川草木和风俗人情,还是乡土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的课本教学,而应树立“语文即是浓缩的生活,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的新思路。这一提法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教师就要大胆解放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和"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观,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作文内容,自主选择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评改  相似文献   

16.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永辉 《现代语文》2010,(6):140-14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的经典表述,表明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一个很好的环境。语文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将语文课程资源狭隘化,仅仅停留于教师、教科书、课堂,这使课内与课外相脱离、学校与社会相脱离,导致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充分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巧妙融入生活化内容,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特所提出的。语文课程与实际  相似文献   

20.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