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惇(1035一1105年),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累官银青光禄大夫”。章悖性“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再举甲科”,与苏轼、苏辙、吕惠卿、程颢等同是一榜及第的进士。初“调商洛(县)令”,后“召试馆职”,撰修国史。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章惇深得王安石器重,任“编修三司条例官”,为变法领导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王安石罢相后,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升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神宗崩、哲宗嗣位后,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地主阶级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神宗时两次出任宰相,实行变法革新。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变法运动,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极力反对,双方开展了激烈的斗争。王安石为培养变法所需要的人才,对儒家的教育和旧的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废除了明经科,并用自己的观点解释诗、书、周礼,撰成《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他倡导“学以致用”的新学风,主张向有实际经验的人学习,还创设了医学、律学和武学,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王安石在教育上主张的“新学”同守旧派“理学”的斗争,是当时变法与反变法政治斗争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王安石变法从本质上说是改良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他的教  相似文献   

3.
一、略知作者,明白诗的背景。 本诗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1021—1086)。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首先“改革官制”,是个敢于推行新法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虽然两次出任宰相,却又两次被罢去宰相职务,这都是由于以皇后为首的皇亲国戚与大官僚大地主  相似文献   

4.
试论章惇     
章惇,字子厚(1035~1105年),建州浦城(今福建建宁)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博学善文,敏识过人,曾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遭到贬斥。绍圣、元符年间出任宰相,继续改革弊政。旧史家把他列入“奸臣传”,与蔡京、秦桧等量齐  相似文献   

5.
《泊船瓜洲》是诗人王安石宰相被免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由于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什么时候才能够在明月的照耀下返回呢)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诗作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之情。对此,笔者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1069年,为改变腐败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但由于新法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了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反对,最后宋神宗动摇了,免去了王安石宰相职务,变法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王安石担任宰相,对国家的一系列法律进行了一场变革。王安石本打算通过变法来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一些,然而,他的变法却触动了某些国家权贵的利益,遭到干涉和阻挠,最后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去了宰相的职位,到江宁担任知府。王安石乘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并没有用官船,而是换上便装赶路。开船之前,王安石对手下人说:"如今我已经不当宰相了,如果路上停靠码头时,有人打听我们,千万不要透露身份,免得  相似文献   

7.
小学历史教材每课都有重点与难点内容。教材难点如何处理呢?我在教《王安石变法》一课时,确定教材重点是王安石变法及其作用和失败。可是就有学生在课堂提出疑问: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还要反对变法?问题一提出,教材的难点就明朗化了。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王安右在北宋中期实行变法,他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就可以了。至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变法内容以及作用、难度较大,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对小学生来说更难理解。但是学生提出了疑难问题,教师必需进行解答,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课本里这样一段话:“为了缓和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收入的困难……”,这两个“为了”正是皇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变法维护了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中叶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出于变法图强的政治需要,王安石十分重视人才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北宋王朝处于积贫积弱、吏治破败的危机关头,他出任宰相,大胆地起用了一批变法革新派人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法。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变法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关于如何培养、管理、选拔、使用人才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在今天仍然是足资借鉴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9.
关于北宋熙丰时期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纷争的起因,一些论著在讨论变法时已稍有涉及,其共同特征,是着眼于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诚然,单纯从经济生活考察,王安石变法确实牵动了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分配关系,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从而招致了这部分人的强烈反对。但细加考察,单纯地从物质利益关系的角度探讨变法与反变法之争,显然有未尽之处。而另一些论者认为逐渐形成的变法派和反变法派之争的焦点不是要不要变法,而是如何变法,亦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在检索了王安石变法前后相互联系的若干史实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导致最高统治集团分裂、倾轧的原因中,还有其它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掺乎其间。这些重要的因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们二人在如何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上,都各有一套政治主张,各有一番政治实践。各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政见和力量。他们在变法与反变法上的争论,对于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有较为深广的影响。他们本是好友,相互仰慕;所受教育和仕途经历也大体相仿,但何以在熙宁、元丰变法期间,一变而为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政治对手?历来论者有村种说法: 其一是说,他们二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谓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和下层民众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这一论点,显然忘却了下列基本史实。就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旨在富国强兵,巩固封建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以王安石为首代表无特权的地主阶级下层的“新党”,同以司马光为首代表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王安石的“新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变法精神,主张改革;司马光的“旧  相似文献   

12.
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在担任宰相后,为挽救赵宋王朝“积贫积弱”危局,积极推行全面的变法改革运动,军事改革是这次变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收录了北宋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但是,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却是分歧较大。其中,有一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大部分的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书以及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在从政期间,王安石发觉北宋统治者积陈守旧、固步自封,以致国力羸弱,于是上“万言书”、“百年无大事扎”等力主变革。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被神宗任为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推行变法。由于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变法屡屡受阻。熙宁七年(10…  相似文献   

14.
邱晓芳 《成才之路》2009,(20):59-59
北宋初年的集权措施使北宋经济繁荣一时,但其弊端的一面却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式,鉴于此,北宋宋神宗于1068年命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新法实施的过程,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和商利贷者的利益,最终新法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变法是“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他以“富国强兵”为其变法目的,以“抑制兼并”和发展生产为变法的主要措施,设法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触动了豪强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使中等地主的经济地位趋于稳定,而获利最多的是小地主阶层。因此,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在代表中小地主阶层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时代一位比较进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崇尚法家思想,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在宋神宗年间,两次担任宰相,实行过“熙宁变法”,并且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名言,认为天象的变异不值得害怕,旧的传统不能作为依据,流言蜚语用不着去顾虑。这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是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的正派人。以前,因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革命的,司马光反对变法就成了顽固派;王安石变法是唯物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就是唯心的。这种看法明显地具有偏颇之处。他既忠君又忧民,和范仲淹等封建“良相”很相像,他具有突出的封建正统历史观,他借历史宣扬封建礼教,把“孝慈仁义、忠信礼乐”等封建道德作为百世不易之“道”,他的一生堪称封建伦理、政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19.
熙宁变法是北宋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一生无不可对人言者”,从不做口是心非之事,司马光不是“保守派”、“守旧派”,他的改革主张曾开北宋中期变法之先河。他强烈要求变革赵宋立朝以来的“三冗”、“两积”、“滥赏奢用”积弊,在变法的切入点与如何改的问题上与王安石政见有异。对新法颁行后出现的弊害,他力行罢废,操之过急,犯了与王安石同样的毛病,有得有失,应具体分析,不应以王安石划线,对其妄加诬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