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民间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形艺术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试图从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目的、风格和题材、文化观念、造物法则及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来研究民间美术作品形象符号的文化内涵,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迎来春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美术元素的处理、美术题材的突破、美术文化的承载等,可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美术鉴赏就是对美的一切事物的欣赏,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现在作为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体现高中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主要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活动,既包含对美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与理解,又包含对主题、题材等美术作品意蕴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王金凤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1):106-112,F0003
教材分析。“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的第2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鉴赏、理解美术作品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分析评鉴作品的重要手段。本课从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罗列了因为语言手段运用不同,形成了美术作品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大分类。  相似文献   

5.
杜平 《成才之路》2009,(9):61-61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学生的艺术素质的体现。欣赏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艺术素质的高低。 一、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1)应了解这些艺术品不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情感与思想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状态,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6.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术作品作为寄托创作者个人情感、承担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的载体,在时代的演变中逐渐发生着改变。随着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系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且更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以传统纸质和广播电视为载体的美术作品正面临着向数字图像载体转型的重要变革。因此,美术作品如何在数字化的今天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生存路径,已成为美术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用单一的模式尺度来衡量美术作品,而是更多地把目光从“现象”移至“本质”。而解读一幅绘画作品的内容及艺术感染力更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美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创作中如何带领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识呢?  相似文献   

9.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一、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学生作品,这样既可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二、美术欣赏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情感是审...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美术作品,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那么,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抽象美术作品呢?一、讲清抽象艺术概念,转变学生审美观念1.抽象艺术的概念。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偏离表现对象外观的艺术。其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结果。2.转变学生审美观念。学生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往往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传统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引导他们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去看待抽象美术作  相似文献   

11.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确认并保障学校教育专业品质的关键变革领域。它可以将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标识系统、历史成果、现实成果等文化作品作为运思平台,用以透视表述方式程式化、学校特色不清晰、思考线索混乱等问题,着力辨析和形成本校在理解和彰显教育真谛方面的主见,选择适合本校的办学理念,并将其渗透于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化为生动的实践形态、培育彰显本校文化特色的新英雄和新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以扬宪益和戴乃遮以及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的<红楼梦>英文译本为蓝本,旨在通过译者在翻译中的选词来探究文化自恋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试图找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反映其文化自恋的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13.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真正的女性文学作品乏善可陈,但"十七年"的女性文学创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宗璞的《红豆》等。"文革"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关于性别的体验与表述在整体疏离中仍然有着潜在的表现和认同,一些女作家在万马齐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潜在写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女诗人张烨、灰娃、周陲、赵哲、柳溪等。应尽可能勾勒出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全貌,在有限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辑佚"工作,"这才是一种既不失思想文化的超前性又比较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
石评梅创作价值的独特性体现为作品浓郁的自我悲悯,这种悲悯暗喻着一种彻底的回归,一种对俗常彻底洞察之后的无奈的选择,在回归式的自我祭奠中,她仍然在为自己爱情与事业、“自我”与“时代”之间的矛盾寻求出路,她真诚地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的真实的生命,因而也就终于勃发出了新的力量——以一种新的战斗的姿态挣扎着向前。然而,最后她终于又归于绝望,她后期的大部分作品都可看作是“绝望之后的哀词”。  相似文献   

15.
与一般社会政治性极强的小说不同,林语堂的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内涵和美学韵致。无论是题材的选择、结构形态的设置,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主题意蕴的开掘,无不透露出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收儒家思想和佛家理念的大化理想。而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平淡、空疏、超逸的特色,正是这种化理想在审美上的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保定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建国后保定已走出三代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进入新世纪。保定作家群呈现出作家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作品数量多、体裁广,各年龄段都有作家在辛勤耕耘的良好态势.但同时真正在全国引起强烈影响的作品却不多。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期待保定作家群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保定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建国后保定已走出三代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进入新世纪,保定作家群呈现出作家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作品数量多、体裁广,各年龄段都有作家在辛勤耕耘的良好态势,但同时真正在全国引起强烈影响的作品却不多。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期待保定作家群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8.
《贾奉雉》是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小说名篇之一。作者以荒诞的笔调述说着一个士人的故事,其实也借此揭示了一代士人的精神遭遇。传统士人品格与八股文化人格的两难选择,自我拯救的努力与精神逍遥的无奈,构成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作者以泣血的哀感寻求灵魂的安顿;同时又以凛然的风骨探寻着自身的文化归属。而贯穿全篇的隐喻结构,使作品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架构和呈现中国女性学的现代性一直是当代女性作家探求的命题。本就蒋韵的创作实践,从具体作品入手解析本话语含蕴.探讨蒋韵对化选择的独特性,指出其是在漂流和自然中实现对精神家园的寻找的。由此指明了一条女性学现代化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他者生存的本质悖论导致了其行为主体的生存困境,欧文·韦尔什的作品用独特的笔触探求解困之道,并借此解构主流文化霸权,创建包容他者的文化空间。《猜火车》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对另类行为入木三分的刻画,更在于其展示了瑞顿如何颠覆传统二元生存空间,最终成功走出了“用毒品守护心灵”的窘境。克尔凯郭尔的人生哲学给瑞顿以灵感,促使他在主流社会的招安与青年的“白色反抗”之间作出自主选择,实现了对他者角色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以及主体意识从本能自发到文化自觉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