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需要真诚的感悟和体验,而感悟和体验需要引导.潜藏在孩子们心中的人类永恒情感--感激、同情、敬畏、亲情等,需要教育去及时唤醒.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的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通过语文教学来加强体验引导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更是个体独特生命感悟的外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千差万别,人们的心灵世界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作文的语言只有融入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凝聚作者容智的人生思考,结晶作者丰厚的文化素养,展现作者的真性情,方可显出创新的亮色、个性的光芒。本文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语言创新的技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4.
徐华芳 《小学校长》2006,(6):26-26,22
品德与生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失去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品德教育便走向枯竭与僵化。因此,品德教育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缺乏生活需要的品德教育注定是被动的、消极的、痛苦的。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品德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的统一,才会使品德与生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相似文献   

5.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想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于是,便有了作文。然而,学生对于作文并未产生好感显得忧心忡忡的主要原因是过高的作文要求束缚了学生自由的心灵,捆住了学生灵巧的手脚,使他们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1949年,名称几经变更的汉语母语教学课程最终被命名为“语文”,这标志着汉语母语教育言文分离历史的终结,同时也为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命需要激励和张扬。 “生命语文”就是借助语文的平台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相似文献   

10.
刘炜 《现代语文》2006,(7):114-115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存在价值在于探索生活的意义,发现和追求生活的生动性、丰富性、深刻性,体味和升华自我的生命价值。就写作而言,语文的这一特性远远大于它的知识性和工具性。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更新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探索互动式作文教学方法,形成一种教学互动、生生互动的作文教学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  相似文献   

11.
高海英 《考试周刊》2011,(79):40-41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教师就要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立足生命体验,以学生为本,从生命价值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尊重师生个体独特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以美储善,以美导真,提升审美品位,发掘师生在课堂中的语言创造。  相似文献   

12.
13.
一、语言感悟与语言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语言感悟与语言分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语言教学形式,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语言问题;都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手段;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都为自主的理解留有空间;都是培养学生个性素质的手段;也都与生活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程度上看,感悟语言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4.
刘衍域 《成才之路》2011,(22):11-11
生命如花,需要阳光以沐浴;生命如林,需要雨露以滋润;生命更是一种思想成长的历程,需要阅读去引导。生命的成长需要阅读,而对语言之品味,是吸纳生命所需营养的过程……品味语言,何其重要!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前教育的功利性,我们忽略了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方面,即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来没有教师说,学生不是人.但也从来不是所有的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来教育,一种不懂得保护学生生命的教育.无沧在其他方面怎样取得成功,也绝不是成功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尤其是竞争日益剧烈的现代社会,即使是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也尤为重要。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和思想性兼具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坚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13年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展示观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次活动是在深入进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深化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材体系研究的背景下举行的。活动主要通过现场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题报告三种形式,交流两岸四地及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省内外约八百名中学语文教师分享了这场语言的盛宴、思想的盛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品格健全的人。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刻意以“冷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被压抑,课堂仍如一潭死水。笔者认为,课程改革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活力四射、轻松愉快的场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这一期,该是“生命语文”专栏跟朋友们道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沃恒才 《考试周刊》2012,(72):31-32
语文教育因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而必然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它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