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出发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16):116-116
大概是1968年的春天,我随大众日报的另两位同志出发去临沂地区采访。照我理解,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公事外出才叫做出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私事外出,则叫做出门而不叫做出发。故而我说,虽然此前我也有过离家或单位外出的经历,但只有这一次离单位外出,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叫做出发,从而,这次出发也就成为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而且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发。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记》2006年第5期中看到《记咋能冒充警察?》一后,笔对该中的几个观点不敢苟同。该作称重庆某报记在暗访色情表演团伙时,面对逃离的观众和表演喊出了“我是警察”的话语,并称这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同时章还写出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法律条。那么重庆某报社的记到底该不该定性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呢?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冒充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各级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惩治和预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维护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新闻记者》今年第3期上关于舆论监督应否“与人为善”的争论文章 ,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也各有不足。为了今后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 ,我以为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关于舆论监督的对象 ,这些年来经过新闻界和理论界的讨论 ,已经基本取得共识 ,即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当然也可以包括一般的社会批评。我国的宪法在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 ,也赋予了公民对国家机关与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拥有强大的行政、司法的权力 ,普通的公民作为单一的个体 ,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政府机关运…  相似文献   

5.
王清波 《新闻世界》2010,(9):194-195
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主要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自1956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方案的通知"(【1956】国议司字第54号)后,国家机关、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开始实施,当时工资制度为单一的"级别工资"制,即将工资划分成若干个级别,  相似文献   

6.
浅谈舆论监督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内涵 “舆论”之意就是老百姓的议论,卢梭曾称它是“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舆论在形成与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介起关键性作用,因此,舆论监督被公认为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功能。 在法律上,我国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也是公民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即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进行监督,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所做的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机关在公文处理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规范问题,总起来讲,笔者认为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一些领导、工作人员不注意把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文件交出及时进行登记。有些部门外出人员带回的文件不按规定交出,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作广告。我们的有些新闻出版业者是怎样做的呢?他们使用的不仅是一般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甚至用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为企业产品促销! 1995年,某出版社为推销其新版宋代洪迈撰写的《容斋随笔》(增编)一书,在封面上印着毛泽东的大幅照片,并赫然标有“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十三个字。同是1995年,某出版社为推销其新版清代袁枚撰写的《随园诗话》一书,在封面上也清晰地印着“毛泽东出巡  相似文献   

10.
黄玲  郭雯云 《云南档案》2011,(10):28-28
<正>2011年10月13日,盘龙区档案馆查阅大厅窗口来了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其女儿、女婿的婚姻登记材料。经工作人员了解得知,他们的女儿女婿外出办事时,不幸双双遇难。在办理女儿、女婿留下的房产等相关遗产继承时,公证处要求他们提供女儿、女婿的婚姻登记材料。我馆工作人员一边安慰他们,一边耐心地向他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报道,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12.
关于舆论监督与新闻法制问题的访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被访者: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采访者: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 一、新闻媒介监督与舆论表达● :我们正在作一个关于“《焦点访谈》和舆论监督”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您对新闻法制作了很多研究,今天我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性报道,您是怎样看的呢?舆论监督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批评和建议都属于舆论监督的内容。公民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可以写成批评性报道,建议就不是…  相似文献   

13.
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的冲突,或日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由来已久,中外皆然.笔者多年观察这种冲突的发展脉络,找寻缓解或平衡这种冲突的途径,认识到这种冲突的本质,实际是公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公民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以及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等一系列基本宪法权利的冲突.我以为,这绝非一个什么文件、讲话精神或临时性通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经营性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能从事经商活动,发布广告自然无从谈起;医疗广告中不得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最近正在总结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讲坛六年来的情况,笔者作为该项活动的主持人,拟了一个汇报题目,叫做《忠于党的学习事业》.根据这个题目在撰写汇报提纲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我们党实际上有着一部丰富的,也是十分丰厚的学习史.  相似文献   

16.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和现状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此曾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并把搞好舆论监督多次写进党的重要文献中。各新闻媒体遵从这些精神,积极实施舆论监督职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党报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与其法律地位很不协调,到目前为止,关于“舆论监督”之说还只是见于党政领导讲话及一些文件之中,法律中几乎没有明确的规定。《宪法》第21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  相似文献   

17.
赵明 《黑龙江档案》2014,(5):123-123
正我国现行有关知情权的法律规定中并没有规定知情权的义务主体。所以,谁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一问题如何在制度上得到切实的保障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公开的主体应是具有义务公开信息的信息拥有者。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和规定来看,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应该是各个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非行政机构的国有单位。一、明确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主体(一)单位主体。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报道,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很不健全。目前,国家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7日上午,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百位工作人员、专家、各方面负责人,以及闻讯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冒着凛冽的寒风,聚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原主任、水利部顾问林一山同志送别。  相似文献   

20.
书吏是清代中央和地方各级衙门科房中专门从事文书处理和档案收贮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国家机关的正式雇员,其称谓因职属衙门的地位及性质差异而各有不同,但在许多上谕及政府公文中,常常统称为"书吏"、"书办"或"经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