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慧 《文教资料》2009,(31):130-133
我国教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一味追求利益的导向下,出现了教育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教育德性,为我国当前教师品质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及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出相应的智力与德性,整合而成德性之智,这是必须也是最现实的价值追求。德性之智的培育是使个体超越知识人的局限而成为德性人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成智、挖掘课程知识自身的德性要素以成德、引导学生倾身于实践而实现智与德的共生。  相似文献   

3.
读毛泽东诗词,常常使人感受到他的作品是弥漫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艺术地传达出特定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渴望和毛泽东本人的情思世界,流露出他对诗词意象创造崇高美的追求。毛泽东的诗词所给予人们的远远不止是字面上的东西,而是无尽的,是雄健、苍凉、悲壮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苏轼《江城子》词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诗人将现实和梦境,生者和死者交织在一起来描写,词语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成为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王翠  苗良 《培训与研究》2007,24(5):83-85
美德性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么;第二,德育对象为什么需要接受美德教育。本文首先分析美德性伦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和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回答了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而学会的,并从人性的本质需要方面回答了人需要接受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苏轼《江城子》词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诗人将现实和梦境,生者和死者交织在一起来描写,词语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成为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庾信的《拟连珠》与他的《哀江南赋》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史家意识。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梁朝的兴衰,而且反映了庾信对“史”的认识,在史学价值上与后文互为表里。文中的悲情内涵丰富,具有真诚率直、阳刚阴柔之关。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9,(20):34-35
教师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 教师须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教师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即课程,他的重要性在于他是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转化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转化者,每名教师毫无例外地要用自己的行动践履这一角色。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关于上海的"文学怀旧"热潮是官方文化导引方向和商业文化消费模式的合谋,而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作为"上海怀旧文本"的一个特例,既体现出对于怀旧热可贵的反思态度,却又未能完全独立于消费文化的牵制之外。本文通过反思这一"反思型怀旧"文本,从小说的三个中心意象及其兼含反思性与消费性的矛盾特质来挖掘《长恨歌》丰富复杂的文化态度,以及这部作品对于构建上海城市文化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见义智为"和"见义勇为"之争所映射的深层次问题是德性中理性与情感关系的问题。德性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而且情境也会影响道德行为中理性和情感的比重。反观道德教育的现实,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尚未确立,而且还出现了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待情感和理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师道德意识是根植于教师内在的一种教师习惯意识,它是不以外在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职业信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这种道德意识日渐缺失,作者的研究在于厘清教师道德意识的内涵,使教师职业信仰得以本然回归。  相似文献   

12.
《泰坦尼克号》(以下简称《泰》)3D版于2012年4月10日开始在我国上映,通过借力时下最新的3D技术对原电影进行了修复。虽然属于“老片重映”的范畴,但该片再次在中国引发了一股观影热潮。这种热潮的出现,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观众对十五年前集体记忆的强烈怀旧。这种怀旧情绪中包含着对坚贞爱情的永恒追求,对理想道德范式“乌托邦”的设想以及底层人士在怀旧中所寻找的身份认同。同时该片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以符号化价值为主导、以情感诉求为利器的怀旧营销。  相似文献   

13.
刘艳 《现代语文》2007,(6):69-69,75
散文写作的关键不在于“形散神聚”,而在于正确把握散文的情思与文思,从情理意识、才性禀赋和语言能力三方面培养自身素质,以做到为丈时情思与文思和谐互进,自然呈现散文的自由本性,力求达到一种开放与无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小说入手,阐述了当代历史小说家凌力创作中的历史意识、现代意识。通过古、今人创作历史小说的对比揭示出凌力的审美追求与个体意识,其代表作《少年天子》细述了其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几首著名唐诗为例,阐述诗歌空白美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雪宁 《考试周刊》2011,(47):22-23
川端康成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形成了独特的美意识。本文以《伊豆舞女》为例,分析其中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自私的德性》集中体现了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之一的安·兰德的思想。它宣传的是个人主义、理性利己主义道德观,安·兰德本人称之为客观主义伦理学,其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赞美自私的“德性”。这种自私的“德性”是建立在她所谓的“理性”基础之上的。本文认为,她所说的“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所谓自私的“德性”也是不可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伦理学中善观念的一种终极的或本体的表述,是对终极道德价值的追求。本文主要试就《追风筝的人》中主要人物的精神以及灵魂的救赎过程,来分析西方至善的本质、追求方式以及至善的价值内涵,从而启迪人们不断地进行至善实践,获得至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图 ,分析支配各女性婚姻观念的女性意识。这其中有作为奥斯丁思想代言人的伊丽莎白敏于思考 ,果断洞察 ,客观判断的先知先觉的独立婚姻意识 ;有安于社会现状 ,继承传统 ,严守妇道 ,经济第一的依附婚姻意识 ;也有现实第一 ,情感无谓的情感无意识以及道德观念淡漠 ,缺乏教养的情感意识迷失。凡此种种 ,正是奥斯丁思想深刻性前瞻性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华语怀旧电影不断创造高票房记录。与以往同类电影相比,近年来的怀旧电影大多远离意识形态冲突,政治色彩比较淡漠,较少反映现代性过程中的痛苦体验或城市化过程中的阵痛,而更关注日常生活,以青春的梦想和浪漫、爱情经历为主要怀旧对象。华语怀旧电影是消费经济的产物。反思型怀旧和创造性的怀旧形态是当下华语怀旧电影最为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