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中考改革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已经历约10年历程.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组织专家,对中考命题进行评估,发布评价报告;从2004年开始,凡是采用课程改革教材的地区,除了执行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命题指导》(以下简称《命题指导》)外,还同时进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目前,全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万名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参加各地中考.可想而知,每年的中考牵动着多少学生和家长、牵动着多少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1年,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首批进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参加了中考,这次中考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变化。《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以下简称《命题指导》)对新课改后第一次中考的命题做了全方位的指导,指出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可尝试多种试题类型,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新的试题模式。  相似文献   

3.
施日全 《广西教育》2004,(10B):10-12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南宁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38个国家级实验区中有初中毕业的17个实验区之一,迈出了中考改革这艰巨的一步,其经验和教训均值得借鉴。中考改革包括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评价体系也逐渐完善。教育部在组织专家对中考进行了专项研究的基础上,颁发了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以下简称“中考命题指导”).其中在考查内容与要求中嘴确指出:“命题必须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一、中考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我省教育厅2004年成立中考改革项目组,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的有关精神指导下.结合我省义务教育新课程的特点.及总结国家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海口市新课程中考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省2005年中考方案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旗帜和主题。为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配合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进行中考中招改革的探索。教育部在2002年下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在2005年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成为目前各地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洪璞 《广西教育》2006,(1B):29-31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又是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因此,中考既承载了对初中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又担负着衔接初中与高中教学的桥梁作用。广西从2002年开始,中考采取各地市独立命题考试的模式,对中考进行了全面改革,并从2004年开始,根据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开始进入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38个实验区中,有17个实验区今年进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市新城区便是其中之一。如何贯彻200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从实验区的实际出发,稳妥地做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工作,是摆在实验区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中考改革的重大课题。南宁市教育局今年对中考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刊特刊发一组该市进行全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文章,供各地参考。本刊也希望广大读者就中考改革问题踊跃来稿,介绍经验或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7个国家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生面临毕业与升学,为此,教育部专门下发了"2004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指导意见"的文件,并对实验区的命题教师进行了集中培养.其中特别强调了命题的科学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物理命题的理论作出探讨,以期将命题科学化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新课程在17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2004年,这些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在实验区进行了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今年这些实验区将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为此,教育部向实验区发出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了落实《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在总结2004年17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改革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于今年2月1日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05年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是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环节的重大成果。这一改革举措,使我省中考招生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但《指导意见》在实验区的落实仍需要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中考。2005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的学业考试较2004年有一些变化,主要是将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合成“文科”,出一套文科综合卷。为了使今年的文科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顺利地进行,教育部发布了《2005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文科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04]2号),为首批17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提出原则性意见。明确指出: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教育部下发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本次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1)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2)坚持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与高中招生挂钩;  相似文献   

17.
一、命题依据以河南省为例,中招数学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河南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近期教学改革的精神制定的中招命题有关文件.各项要求均不超出《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南宁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38个国家级实验区中有初中毕业的17个实验区之一,迈出了中考改革这艰巨的一步,其经验和教训均值得借鉴。中考改革包括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改革、高中招生(高中录取的依据)改革、考务工作改革三个方面,本文主要就高中招生改革进行粗浅的分析。科学地寻求新突破———中考成绩以等级呈现南宁市实验区中考改革的出发点是既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学生升学考试制度的弊端,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成为影响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最近,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今年起,在鹿泉市等课改实验区实施,这是我省对中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有深远意义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边教授,自从去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04]2号)文件颁发后,各实验区都在认真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您作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