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诗圣”杜甫在长安生活时期无疑是其一生最重要的时期.经长期困居,历安史之乱,忽而陷贼,忽而为官,忽而逃难,使他生活与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写出大量现实主义诗篇,被誉为“诗史”.自唐玄宗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35岁至47岁,在京城及京畿一带生活了十三年,其中在长安生活了十一二年.  相似文献   

3.
萧含 《学苑教育》2012,(15):96-96
"安史之乱"导致的天下动荡,改变了许多天才的命运。李白挈妇将雏,到江南避祸去了;王维成了叛军的俘虏,被迫接受伪职,差点丢掉性命,从此万念俱灰,心游天外;杜甫带着全家逃往羌村避难,然后只身一人前往灵武追随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押至长安,八个月后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为左拾遗;最悲惨的是王昌龄,命丧一个卑劣的刺史之手;  相似文献   

4.
郑晓龙 《山东教育》2010,(7):102-104
一、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明确三点 1.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最后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相似文献   

5.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曲江对酒》: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后来,杜甫将颔联“桃花欲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又考虑到“桃花”和“杨花”不同时,于是又改为“桃花细逐梨花落”。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样一改,这首诗就显出“神远思深”。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时杜甫已46岁。安史之乱后,杜甫举家逃难,迁往郧州,后听说唐肃宗继位灵武,便前往投奔,又被安禄山叛军俘虏,陷身长安,后又  相似文献   

7.
关于课文本诗选自《杜工部集》。《石壕吏》是杜甫的杰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中的一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事从洛阳回华州(现在的陕西省华阴县)。那时,正是“安史之乱”(由唐朝统治者的腐败而引起的武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这次叛乱从公元755年爆发,一直延续到公元763年)的第五年。社会动乱不安,人民痛苦不堪。杜甫经过石壕村(即现在河南省陕县东南)的时候,亲眼看到官吏借征兵的名义骚乱人民,男女老幼邪被抓去服役的情况,就写了此诗。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人民在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下所遭受的家破人亡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怨愤及对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给我们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他的创作有两个高峰,一是唐肃宗乾元2年(769),这年由于杜甫受到房琯事的牵连,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他最终离开了朝廷,离开了长安,他和饥饿惊恐的百姓一起流亡,在溃败的战士里,在满目疮痍的乡间和城镇,观察着,思索着,结果对肃宗的“中兴”希望大大减弱了,然而这却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生机。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曾到过东都洛阳,翌年春回到华州。当时围攻邺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强迫郑虔任伪职,郑求为摄市令,秘密为肃宗搜集传送洛阳叛军情报,后得间逃至长安,肃宗收复长安后,给郑虔定次三等罪,远贬台州,杜甫深为郑虔抱不平,为之辩护,杜甫的辩护是公正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结束了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一人从郧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路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郝州的妻子。《月夜》一诗就是诗人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心境下写的一首情感浓郁心境苍凉的思亲之作: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石壕吏》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69)的春天。这时,唐王朝虽乘安禄山叛军内讧之机,相继收复长安和洛阳,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乃占据相州,唐将郭子仪久攻不下,最后被叛军击溃。唐肃宗为了补充兵力,平复叛乱,便派人到处抓兵,人民深受其苦。杜甫正在这时候由洛阳返回华州,将沿途所见所闻,写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这组组诗中一首小型叙事诗。  相似文献   

13.
贬官到华州 当杜甫北上逃难在路上奔波的时候,唐玄宗正在向西蜀逃命。七月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即位,即为唐肃宗。杜甫在羌村得知这一消息后,八月,他满怀爱国热情,只身奔向灵武。他骑驴来到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城南七里的万花山稍停,观赏了这里著名的牡丹,然后到延州继续北上。这时,叛军的势力已膨胀  相似文献   

14.
<正>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至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在鄜州得知消息,便只身出发投奔肃宗,不幸为叛军所擒,被押送至长安。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来到凤翔。四月,杜甫从金光门逃出长安,历经艰险方抵达凤翔。杜甫见到肃宗时形容憔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肃宗大为感动,拜杜甫为左拾遗。  相似文献   

15.
《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三月。两年前,即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逃难,住在鄜州(今陕西鄜县),七月肃宗即住灵武(今陕西灵武县),他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幸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叛军占领着,诗人身陷贼营,他看到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人送外号“诗圣”,那可是诗中圣贤(xián)哟。不过,这个圣贤的一生并不幸福,他饱经战乱之苦,生活颠沛(diānpèi)流离。他又是一个非常非常爱国的大诗人,在国家发生内乱即安史之乱的时候,他追随(suí)当时的皇帝唐肃(sù)宗南征(zhēng)北战,很是卖力,可到头来还是被这个狗皇帝给抛弃了。∨-∨杜甫出生在巩(gǒng)县(今河南巩义)。唐肃宗乾(qián)元二年即公元759年,他拖(tuō)家带口从秦州(今甘肃天水)流浪到四川成都。在成都,他依靠做小官的表弟王十五的大力帮助,在城西的浣…  相似文献   

17.
<正>《蜀相》是杜甫初到成都所作。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杜甫离开了暂住一月的同谷县前赴成都,为衣食所迫,一年中辗转了四个地方。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结束了寓居秦州和同谷长达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春天,刚到成都的杜甫就去拜访了仰慕已久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8.
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成诗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杜甫当时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内心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时期唐王朝政治腐败的名诗。《石壕吏》是反映唐肃宗乾元年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悍吏捉人的不满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卖炭翁》则是揭露了唐皇室“宫市”扰民害民的罪恶,表明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不满“宫市”这一弊政。两诗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月夜     
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新读】《月夜》作于天宝十五载 ,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 ,妻儿逃难寄居于州 (今陕西富县 )之羌村 ,诗人望月思家 ,写下此千古传诵的名篇。题为“月夜” ,诗人看到的自然是长安之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此情此景 ,自然勾起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但作者不从自身着墨 ,而是宕开一笔 ,神驰千里 ,用对面烘托的手法 ,从妻儿方写起。诗作开篇不写长安之月如何 ,却从州月夜起笔 ,诗人想象家中的妻子定是夜不能寐 ,独自望月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