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撒酒风     
一教书先生喜饮,且撒酒风。偶出一字对与学生对曰:"雨。"学生以"风"对。既而添成三字曰:"催花雨。"即对曰:"撒酒风。"又添为七字曰:"园中阵阵催花雨。"即对曰:"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曰:"对虽对得好,只不该说我先生的短处。"学生曰:"若再不改过,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此徒借对讽师,言胜于师矣。  相似文献   

2.
《周礼·保氏》中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古代中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分别指社交礼仪和以乐达情方面的学问,即德育能力;射、驭,分别指骑射和主事方面的学问,即体育能力;书、数,分别指识字、数算方面的学问,即智育能力。虽然国内高校的学科设置多参考西方大学,但是在专业目录的繁星瀚海中,你依然会看到一些深深烙着中国印的名字,现在就请同学们跟随记者一道去领略它们的"中国风采"吧。  相似文献   

3.
猫说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  相似文献   

4.
[原文] 优旃者,秦倡①,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②皆沾寒.优旃见而哀③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④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⑤.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⑥,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⑦."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⑧,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相似文献   

5.
久之,伏日②,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③,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④,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⑤。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⑥!朔来!受赐不待  相似文献   

6.
需卦揭示的是人生饮食之道,卦辞曰"有孚"曰"贞",其总则也。《彖传》曰"须",须训待,期待也,乃行以待而非坐以待。下卦三阳,爻辞曰"郊"曰"沙"曰"泥",其道也;上卦一阳二阴,爻辞曰"酒食"曰"出"曰"入",行其道也。卦分上下,各有所象,皆取其类;合则一体,以足其义。九五之阳为一卦之主,喻所待,即追求目标,上卦二阴围绕一阳,象征居所,喻所待方式,出则劳碌,求其衣食,入则栖息,养其精神,恢复体力,天明继续赶路,下三阳即其路。天下殊途,人或食其体力,或食其技艺,或食其心机,或食其灵巧。食其体力者劳作于野,辟土殖谷;食其技艺者奔走于郊,作巧成器;食其心机者运筹于宦途,学以居位;食其灵巧者往来于市井,通财鬻货。士农工商,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7.
殷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春官>中有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之说.关于其中的"归藏易"历来有属于"黄帝易"说和"殷易"说.黄帝之时尚无文字,即使有也不过只是简单的符号,不大可能用以记录长篇的语言.而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易"字,该字形表示龟卜中的甲骨龟版和"三兆"的意象,这些当属于"易"的内容.因而该"易"字为殷人所造,所反映的乃殷人龟卜之事,故"归藏易"亦即"殷易"的存在应是可信的.西周时大卜仍在掌握和使用<归藏易>,春秋时孔子在殷族后裔的宋国曾征集到"坤乾之书"即殷易,说明殷易至西周和春秋时仍在流传.它的彻底失传当是在战国乱起和秦火以后.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德育?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定义各有不同,但古今中外无不以行为习惯为本位.据<周孔·地官司徒>记载:"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学堂德育,它所强凋的是人们的行为,它侧重的是对亲友师长的孝义尊重.孔子有关德育的论述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封建社会的德育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但尊亲尊师仍是它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大一字     
父写"一"字敉幼儿。明日,儿在旁,父适抹桌,即以湿布画桌上问儿,儿不识。父曰:"吾昨所教汝"一"字也。"儿张目曰:"隔得一夜,如何大了许多?"【解说】当爸爸的教儿子写"一"字。第二天,爸爸正在抹桌子,儿子恰好也在旁边,爸爸就随手用湿抹布在桌子上画了一道,问:"这是什么字?"儿子摇摇头说不认识。爸爸教训道:"这不就是我昨天教你写的"一"字吗?"儿  相似文献   

10.
正一、传统写字教育概述中国传统教育一贯重视书写教学,至少从周代开始,书写技能就正式成为教育内容。《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孔子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就包括了识字和写字教学内容。传统的写字教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成熟。晋代王羲之的出现,标志着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田光为什么笑:人物性格的探讨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  相似文献   

12.
醒心亭记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  相似文献   

13.
空中楼阁     
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心生谒慕。即自念:我有资,不减于彼,盍造此楼?乃召工匠,嘱以如是。翌日工匠经地垒砖,日入而息。富人怪而问:"欲作何等?"匠曰:"先作底层。"富人曰:"我不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相似文献   

15.
曹保顺 《当代学生》2011,(24):34-35
[宋]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③,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16.
陈元勋 《四川教育》2007,(11):45-45
孙子兵法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讲的是双方交战时的一种战术。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走为上计"这一策略呢?回避法。即当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提出的一些棘手问题或作出的某种过激行为一时无法作出回应时,巧妙地避开其锋芒,以退为进,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7.
白雪纷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③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④。"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⑤妻也。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孙叔豹与晋国大夫范宣子有过一段关于立德的对话。范宣子问:"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孙叔豹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说的是世事流转,万物不居,有什么能成为不朽呢?其实,世间很难找到不朽之物,但人有三种行为,即立德、立功、立言所形成的精神却能够世代相传,久而不废,应属不朽。其中立德最为珍贵,当居太上首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不朽"学说。  相似文献   

20.
快乐(节选)     
《同学少年》2016,(6):32-33
<正>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