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翠鸟》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把翠鸟描写得活灵活现。教学本文,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熟读成诵"。那天的语文课上,复习到这篇课文时,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背诵,我让一名学生起立背课文。看到他犹豫的样子,我笑着说:"你可以请一位同学或好朋友和你一起背啊!"谁知,他思索了片刻,居然笑眯眯地说:"老师,我请您一起背,行吗?"我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有些紧张,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如夜半吃黄连——暗中叫苦。尽管这篇课文已经教了十多次了,在教此文之  相似文献   

2.
陈超 《江西教育》2016,(5):38-39
耕耘:一段教室生活的开启“啊?为什么?”“我们都快毕业了,哪有时间做这事啊……”“我都不会弄,万一养死了咋办啊!”学期之初,我让孩子们每人都养一盆属于自己的花,教室里便沸腾起来。之所以会布置这样一个奇怪的学习任务,缘于上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百合花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一句话——“一花一世界”。在我看来,虽然这仅仅是一篇讲述山间百合的课文,但通过这一朵花扩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一个一年前从您那儿转走的学生。您还记得那天发生在课堂上的事吗?那天您正给我们讲述《南京长江大桥》那篇课文。我从一年级开始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有一枚南京长江大桥的邮票,所以我把集邮册带到了课堂上。当您让我们自己读课文的时候我翻开了它。没想到,在我全神贯注地欣赏邮票的时候,您的眼睛盯住了我。我胆怯了,偷偷地缩着手,可您还是伸过手把集邮册没收了……当时我的心都快蹦出来了,因为那可是我几年的心血啊。老师,您知道吗?我曾经省下多少妈妈给我的零用钱,为了买心爱的邮票;我曾虔(qián)诚地为我们楼上楼下的…  相似文献   

4.
赵大户:刘博士,您最近在忙些什么?刘博士:这不是开两会了嘛,我在学习总理的报告呢。赵大户:您还真是敬业啊。两会有什么重要精神,给我们传达一下吧?刘博士: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这一次的两会中一个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第一次是本县的一位名师借我班学生上这一篇课文,我参与听课。开课不久老师便抛出这句话,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7.
俞陈浩 《中文自修》2023,(12):35-37
<正>亲爱的爸爸:您好!我和您共同生活了十一年,我们之间已经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在我心目中,您是一位称职的爸爸。可在另外一个方面,您却有一个污点刻在我心中——抽烟。爸爸,您的衣兜里几乎每天都放着打火机和香烟。每当您要出去吃饭时,都会第一时间带上一包烟。到了饭店,您总要发烟给别人,还怂恿别人抽烟。您这是要把不良习惯传给别人啊!您还经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言论啊!  相似文献   

8.
南原小区A栋     
我正在批改让学生们写的自由命题作文,看到了下面这几篇。这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三个孩子写的作文,每一篇读来都让人觉得非常好笑,却异乎寻常地贴切传神。所幸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的性格使得我不会写下"个个都是觉得别人家的花儿比自家的香啊"这样一本正经的评语,因此,这三篇作文,我每一篇都给了一个大大的"优"。  相似文献   

9.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课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我上小学学习本课时,学到的知识如此,我走上三尺讲台十余年,向学生传授课文所表达的内涵,也一直如此。前些日子,我教学本课时,学生的认知出现了“节外生枝”,才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看法。那是一次公开课,事先没有通知学生教学内容。在教学《穷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旨…  相似文献   

10.
肯定自己     
小学毕业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多个年头了。小学课本的内容早还给了老师,但有一篇课文的题目却始终难忘,甚至可以说它影响了我半生,直到今天还总是清晰地在脑海浮现:《伟人从小就看重自己。》并不是说从小就想当伟人,但从那篇课文,我获得了启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去要求别人来肯定我们呢?初中上生理卫生课时,老师在教完“性”的那篇文章之后说:“想想看。我们都是多么幸运啊。从亿万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们?在出生之前,我们实在已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不论自己是美、…  相似文献   

11.
淡中求味     
一教师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以下几个平平常常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温暖》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内容是周恩来总理和一位清洁工人亲切握手,这个动人的情景反映出周总理平易近人,尊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清洁工人对总理的敬爱。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读懂课文,展开想象,深化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敬重平凡工作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有如下三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德国人对花的喜爱、德国独特又美丽的风景以及德国奇特的风俗。这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思想教育价值方面,要让学生们理解"人  相似文献   

14.
当我学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这是一位多么无私的母亲啊!  相似文献   

15.
许丽 《师道》2005,(11):38-38
一对来自偏远乡村的姐弟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别人向他们的父亲取经,这位姓包的农民笑了一笑说:“要说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16.
<正>妈妈,不知您觉察到没有,现在我们母女之间的距离变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我认为我心中应该有一角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需要。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于是我喜欢收藏那些我认为值得收藏的东西,放进一个大抽屉里,而且不喜欢别人(包括妈妈您)知道。每次我打开大抽屉,就像打开许多美好的记忆。很多年前买的那个怪模怪样的布娃娃,让我  相似文献   

17.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只有时时处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做别人没做到的990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一夜的工作》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彻夜未眠,通宵工作的一件事,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作者对总理敬仰、赞佩之情充盈于字里行间,引起读者的共鸣。走近总  相似文献   

19.
<正>日理万机的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每天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泡上一杯清茶端坐在书桌前,看看书、浏览报刊了解时事新闻,把自己感兴趣的刊物或报纸剪辑进行整理收集,一边阅读一边做好读书笔记,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前不久,阅读到了一篇关于《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的报道,让我对读书又产生了一些简单的思考。报道称,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时,一位瑞士大学生问李克强:"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是的,读书能医愚,读  相似文献   

20.
我思故我教     
快到职称评审的时间了,工作20多年的李老师满脸愁容地找我道:“校长,您帮帮我。我还没有论文发表啊,不是我不写,是研究不了啊。您让我多带十节八节课都没问题,我保证堂堂学生都满意。可是写论文真的很为难,我天生没有搞研究的那个脑子啊!”这样的情景可能每位校长都会遇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