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花儿失去提供营养的枝叶,必定是要枯萎的,没有绿叶扶持、映衬的花也谈不上艳丽。新闻报道也是如此。任何一条新…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当然就缺乏应有的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的作用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虽然不是主体,但具有衬托、点缀、解释新闻事件、交代有关新闻事件的历史和环境的材料,对新闻事实作进一步解释的功能,从而使整篇文章精练、丰满。必要的背景是新闻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可以使新闻更准确、更清楚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面貌,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但如果背景材料运用不当,也会喧宾夺主,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为此,要使背景材料运用得当,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为紧扣主题表达新闻事实服务。运用材料也不宜过多,应在关键问题上交代背景,选用的背景材料要典型,文字要简洁、精练。在新闻…  相似文献   

5.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待过背景而不必再交待;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7.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看懂,而要让读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议论、暗示作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看懂,而要让读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议论、暗示作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要重视背景材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背景一般是指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环境和动因。交代新闻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有助于深化和突出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电视新闻在运用背景材料时,除了像报纸、广播新闻一样在解说词中交代背景外,还要注意声音和图像的特点,使其具备可视性。就其内容来讲,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可以概括为说明补充型、解释因果关系型、对比衬托型、类比变换型等。  相似文献   

10.
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组成。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这些就构成了新闻背景。 尽管新闻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但其恰当地应用不仅可以衬托、深化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揭示新闻的本质和意义,增加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但在有些新闻作品中,背景材料用得过多、过滥,甚至与新闻主体“抢戏”,结果,不仅没起到应起的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因此,对背景材料进行“浓缩”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能使背景材料用得精当,而又恰如其分呢? 做为个人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消息,一般报纸刊载最多的也是消息。然而,据笔者观察,许多消息不重视交代新闻来源。 消息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原始来源和依据。只有交代了消息来源,新闻才有了依据和凭证,才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才能让读者信服,而不致被认为  相似文献   

12.
赵波 《军事记者》2007,(3):12-12
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者议论、暗示作者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新闻背景,有助于显示或者帮  相似文献   

13.
满足读者心理要求,新闻事实起着主要作用;但新闻背景的交代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相当重要。如果在稿子中不注意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料,阐明新闻的社会意义,那么,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不能接受或不能充分接受新闻所披露的事实,不会或难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目前,不少新闻工作者,或新闻背景意识不强,或以为以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或以为自己清楚就别人也清楚,或一时情况不明而忽视新闻背景材料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写作或发表一些缺乏必要的背景材料交代而令读者不能满意的新闻。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新闻背景与读者心理”解决好,以进一步“方便读者,发展自己(报纸)”。  相似文献   

14.
红花还得绿叶扶。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一朵红花,那扶植它、衬托它的绿叶便是新闻的背景材料了。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巧妙地穿插使用背景材料,可起到深化主题、烘托感情、升华意境、增添文彩的作用。背景材料毕竟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写作中必须选择那些与主题有关的背景材料,使其与主题搭配得体,相映成趣。常见的运用手法有以下几点:一、注释法。注释式的背景材料多用于介绍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特点、专业爱好、生活习俗,解释行业术语、说明技术性能等。通过注释背景材料,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新闻的全部内容。如新…  相似文献   

15.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背景,通常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可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据笔研究,经济新闻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背景,通常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在多数情形下,新闻是不可能不写背景的.尤其是经济新闻,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交代必要的背景,就很难显示出它应有的新闻价值.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背景材料,就会使经济新闻增值生色,给人以厚重感.据笔者研究,经济新闻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亚娟  刘路 《新闻知识》2002,(1):44-45,41
新闻标题的制作离不开叙述,如何在有限的标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叙述的功能,是制作新闻标题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叙述是对新闻人物、事件和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叙述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将新闻内容大致交代清楚,让受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全面了解。它必须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又要新颖以打动读者,所以其概括性、灵活性更强。为了使叙述在新闻标题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新闻标题中的叙述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突出新意新闻的标题,要紧紧抓住新闻中最富有新意的东西,引起受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准确地说明问题,发挥其指导作用,就不能孤立地报道某个表面现象,还要介绍产生这个现象的环境和历史背景。有的新闻由于背景交代得不清楚,或者没有一定的新闻背景,反而容易引起副作用。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中说:“不说新闻的读者和作者多半相隔几千里、几万里甚至几十万里。哪怕只隔几十、几百里,他就和你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他读你写的新闻时,既不会翻开字典、看地图、查各种参考书,也不会把你过去的作品和其他相关的新闻都找在一起来对读。你可能给他的各种麻烦,全靠你写作时像情人  相似文献   

20.
乔阳 《新闻窗》2005,(5):65-65
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指那些通过教育事实的现象层面,揭示其内部本质的报道。如: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招生考试、收费上学等等。这些热点问题往往隐含着许多复杂的背景和具体情况,一般的“纯新闻”报道,就难以向读者交代清楚。深度报道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用相对多一点的时间,挖掘有关背景材料,把新闻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来分析,让读者能更透彻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