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相关史料和地图文献资料,研究了清代荆州满城的建王情况,一方面探讨了其所处位置的军事地理形势,另一方面分析了该城建筑的经过;试图复原荆州满城的形制以及内部设施,就满城的城垣、城门,及其内部衙署、营房、祠宇、学舍等相关设施进行了探讨.荆州满城具有的五大特点,使得荆州古城成为清朝军事重镇中较有特色的一座.  相似文献   

2.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入关后,在全国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进行驻防,形成八旗驻防制度。满城,即八旗兵的驻防城,也是八旗驻防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从顺治初到乾隆末近一百四十余年陆续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满城,与清代八旗驻防同兴衰相始终,它对于增强清政府的军防力量,加强行政统治,促进各驻防地的经济开发,以及文化的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清代满城所发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自强”、“求富“思想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改革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电讯、交通、采矿、纺织、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创办轮船招商局.促进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唐代以后的成都城墙,几乎都是在唐代罗城的格局与基础之上修建的。对于已被毁坏的成都城墙,五代后蜀、宋代和明代均进行过各自的修筑。清朝建立以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朝的恢复重修,使得成都的城墙、大街、大桥与城内各主要建筑的格局基本上一直保持到现代。在成都大城之内的西部,清代还专门修建了满城,用来作为满蒙八旗官兵及其家属的驻地。满城在清代是相对封闭的,未经准许的汉人不能随便进入。清朝灭亡之后,除抗日战争期间一度得到过维修外,包括满城在内的成都城墙大多被逐渐拆除了,不过时至今E1,仍然能看到一些残迹。成都城墙的兴废过程,就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大渡河天险自古就是阻隔两岸人民交往的巨大障碍。清初,政府为加强对藏区的治理,逐步提升打箭炉的经济、军事地位,泸定桥的修建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桥成后,大渡河上的交通大为改观,泸定桥在有清一代,乃至民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巩固国防以及深化民族交往方面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晚清军事变革战略的评价,应纳入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总体性和现代化进程中考察.从思想文化意识上看,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存在着"先天不足";从国家运行机制上看,晚清中国的整体国家社会机制与制度对现代化变革存在着严重的滞固作用;从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上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远远不能跟上军事变革的步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导致晚清军事变革战略失败最根本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散关是关中平原的西南门户,也是川陕战场上最重要的关隘.散关不仅修建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发生在散关上的军事活动也十分频繁.了解散关的区位、地理形势和军事历史,对于进一步了解川陕军事交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碉楼系多层塔楼式建筑,在贵州分布十分普遍。贵州修建碉楼始于清乾嘉时期,发展于咸同时期,繁盛于民国时期,与当地的战事、匪患以及防御习惯有着密切关联。就其类型而言,以建筑材料可分为石碉和土石碉;以所有者可分为家碉、寨碉和庄园碉;按照平面造型可分为四角碉、六角碉。贵州碉楼作为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是辽朝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在满城之战后 ,他开始在辽朝独当一面。瓦桥关一战后 ,他被授予了辽最高贵的职位——于越。耶律休哥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 ,对于辽朝的存在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朝入关后,吸收了明朝谒陵礼仪制度,以清东陵为例,每年的祭礼除了规定的大、小祭外,还有不定期的临时性祭祀。清实录等资料记载了创造大清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展谒东陵以及期间发生的一些故事。透过这些故事,一方面,我们得以了解了清朝皇帝的谒陵所包括的随时处理国家政务、巡幸军镇和地方、亲自考察官吏政绩和了解民情等丰富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从新的视角,我们还得以窥见三位明君洞悉世事、勤勉严谨的为政风格。  相似文献   

12.
新政时期军事改革,是清代军事史上的最后一次改革,编练新军,赋予军事武装力量体制的近代化,但新军与清政府相背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13.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居于官话音系发展的最后阶段,反映的也是清代江淮官话语音系统。《音呼声韵总谱》音系中见、精系声母的腭化,照系声母的独立性,仍母与日母合并等现象,充分表现了清代末期江淮官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宋代地方武学开创了我国地方军事教育先河,始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终于南宋末。本文勾稽出22处地方武学,证明了县级武学的存在;其师资多为武举或中央武学上舍人;生员多为地方士绅子弟且需考试方能入学,有学籍,教学内容为武举考试内容及文化课;地方为武学生享有一定特权,其出路一是参加武举考试,其次是升入高一等武学。宋代地方武学开创了我国地方军事教育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1888年伦敦大英国圣书会印的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分析清代后期官话音系的资料。在建立该书声韵调音节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其声母进行分类归纳,考查描写其声母系统的基本状况;并将该书所记录的声母系统与《语言自迩集》所记录的清末北京音作了细致比较,揭示了官话音与北京音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考试创始于唐代。唐代的武举考试重技勇,轻兵略,于兵法不甚重视。宋代设武学,《孙子兵法》等武经七书成为武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金、明、清各朝继续宋朝的武举考试制度,多有更张,《孙子兵法》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一直被延续下来,直到清朝末年废除武举制度。  相似文献   

17.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与开拓奠基,然而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发展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较之晚清,"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与文学革命的合流、与国语运动的合流及其显示出的新文学创作实绩。"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将作为工具和载体的语言革命与思想文化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实现了双赢局面;与文学革命的合流,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革命,从而改变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性质与流向,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与国语运动的合流,使其汇聚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旗帜下,形成双潮合一之观;而"五四"新文学显示出的创作实绩,正是"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的双重实现,也是真正推动现代书写语言发展的新文学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创办山东机器局的徐建寅,不仅是一位军事工业专家,同时又是一位翻译家、造船专家、化学专家,还是一位外交官。在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是晚清时期很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