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研究,正确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同时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各阶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根据各个时期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制定了保证土地改革胜利实现的各项政策。毛泽东的土地改革思想给中国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并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当今,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依靠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立足中国实际,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力求从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充分展示了这位农民出身的领袖对于农民、农运、农村的深厚情结和非凡智慧,这也是对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并使之中国化的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毛泽东同志的“三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解决“三农”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领导人。1958年他倡导在高级社的基础上,大办人民公社,并对公社体制忠贞不渝,对损害公社体制的言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结下了深厚的公社情结。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毛泽东钟情于人民公社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的思想和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因子,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农民阶级在革命中地位和作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经营巩固和推进农地所有制改革等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共与农民阶级互动选择的核心内容。这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进程。其经验和成果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不仅充分肯定了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提出了要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而且创造性地提出先合作化、后机械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新道路。同时,他高度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强调要克服农村的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使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探索虽然在当时并未完全实现,但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三农”问题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涵盖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他在对待农村改革问题上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看,不强制,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被邓小平放在战略地位考虑,提出了“两个飞跃”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鼓励先富,扶持先富,引导先富,促进共富,避免两极分化;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判断一切改革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并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中“两个大局”的思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探索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以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使之符合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动力和首要任务;追寻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智力支持与保证;始终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赵菲 《留学生》2010,(3):54-55
“连一个南就水村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说什么解决‘三农问题’,这不是吹牛嘛?”在记者质疑一个经济学家动用一切人脉资源来帮助一个只有65户的小山村是否值得时,儒雅,文静的刘姝威教授给予了坚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论“三农”问题形成的政策和体制性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约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建国以来所实行的城乡分治政策和体制。我国农村改革忽视了对传统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冲击,市场对农村资源不能起基础性配置作用。农民的非国民待遇。造成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得不到落实和尊重,农民在经济上的不独立,以及与基层政府的利益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农村的民主机制不能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也是近期中央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深层剖析“三农”问题,特别是“三农”问题的实质与核心,理性地认识“三农”问题,有必要从哲学视角对“三农”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敏  刘斌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180-182
中国“三农”问题既特殊又复杂,其解决思路与方法也应多样化。解决“三农”问题,除了走城镇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等道路外,因地制宜,在有条件地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发展有机农业,尤是中国传统农业日前应对西方“绿色壁垒”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形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税费政策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是主要原因。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总结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全面了解毛泽东“三农”思想,对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具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单一化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必须增强服务“三农”意识,立足本地实际,培养一大批符合本地农村发展的科技人才,用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展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研究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8.
韦志强  张复新 《高教论坛》2006,(1):171-173,5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兴旺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战略目标稳步实施的问题。农村科技现状滞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信息化程度落后,是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咸丰县职业高中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改办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认真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山区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县情及社会就业新形势,确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探索出了一条“专业设置围绕市场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实习帮助农民干”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